穆松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习近平在会上强调,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智库建设作出的重要论述、指示、批示等达50次以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是在中共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智库”概念。智库又称头脑企业或智囊机构、顾问班子,是指专门从事开发性研究的咨询研究机构。它将各学科的专家学者聚集起来,是现代领导管理体制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并强化政府“智库”建设[1]。从广州、昆明、武汉、深圳、杭州等专家决策咨询工作开展较好的城市来看,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1、有较为完善的组织机构。一般都根据工作开展的需要,成立专门的办事机构,以便有充足的人力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有较广泛的专家来源。不仅有本地区的专家,更有国家层面甚至国际方面的专家,不仅有理论方面的专家,更有工作在企业等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等。
3、有较充足的经费保障。决策咨询工作做得较好的城市一般都有较充足的经费,保障决策咨询、课题研究、交流活动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4、有发挥咨询者参与积极性的机制。一些城市不仅将专家决策咨询列入重大决策必经程序,而且建立了常规的咨询建议提出制度及激励机制,使决策咨询专家愿意参与到决策咨询工作中去,发挥了专家决策咨询机构的作用。
5、将决策咨询纳入法定程序。一些城市的领导十分重视发挥专家咨询作用,积极将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决策咨询纳入法定程序。
(一)汇集、培养人才并发挥其作用的机制尚未建立。由于缺少完善的人才汇集、培养机制,人才“请进来”和“走出去”落实得不到位,导致咨询人员的整体素质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作用难以发挥。一是没有引入市场机制。缺乏经济杠杆效应,造成参与我市咨询调研的专家学者来源较窄、层次不够高,尤其缺乏国内知名乃至国外的高层次专家,与滁州发展的切合度不高,研究成果对推动我市发展作用有限。二是没有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对于现有机关内的研究人员,系统有效的培养机制不到位,造成研究人员的自身研究能力不强,与专家学者沟通能力欠缺,无论是自主研究还是为咨询研究服务的水平都有待提高。三是没有建立人才汇集机制。咨询调研的人才,除了专家学者和机关研究人员,还应包括企业等社会各界以及机关退养、退休的一大批理论素养好、实践经验丰富的同志,缺乏这方面人才的汇集机制,不利于研究的全面性、系统性,有时会造成研究成果专业性、理论性有余,而实用性、操作性不足[2]。
(二)研究力量分散、职能交错。一是研究力量分散。从我市市级研究机构来看,主要包括市四套班子研究室,以及市各部门设立的研究处室。由于各研究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定位不一,研究资源没有进行有效整合,造成经费保障和人力资源普遍不足,且存在多头组织、力量分散、课题重复的现象,各研究部门研究侧重点不明确,加上信息沟通不畅,对经济社会的实时动态掌握不够,研究成果存在滞后性,及时性、针对性不强,成果没有共享机制。二是参与决策的机制不完善,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不高。当前,很多重大事项的调查研究、综合规划、方案论证、咨询建议等前期工作由职能部门全权负责,其结果是部门利益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研究部门往往难对科学决策产生积极影响。此外,研究机构一般除领导交办的少量任务外,大部分时间都是自找研究题目,由于不能准确、及时地掌握领导的意图或对全市情况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所以调研成果很难转化为决策,没有很好地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3]。
(三)专家学者的咨询作用发挥不够。一是没有形成全市统一的专家资讯库,全市不少部门都有自己的咨询委员会,但专家的构成主要集中在滁州,相对固定,国家层面和外省市的很少,国际层面的专家更少。二是全市没有形成统一的咨询专家机制,咨询力量尚未得到有效整合,造成咨询重复,实用性、应景型的咨询较多,活动开展和课题研究缺少经费保障,难以调动专家积极性。三是没有形成对重大决策和项目决策咨询的制度,咨询或委托调研课题工作开展较少。即使有,大多是为了满足眼前工作的需要。从全市看,仍处于分散状态,缺乏全面性、深刻性、系统性,缺少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且有机统一的咨询调研成果。
(四)决策咨询成果的质量水平不高。一是学习不够,对国家政策、法规、省市领导工作要求领会不深刻、不全面,报告空话、套话多,没有用数据说话。二是深入实际不够,研究情况掌握不准,满足于应付任务,提出的建议质量不高。对滁州的情况了解不深不全,限于看材料、听汇报,写出的调研材料只看到表面问题,而没有触及产生这些问题的本质,大多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三是提出的建议高度不够。不少调研成果眼界不宽、思路不宽,就滁州研究滁州,对国际和国内的形势掌握不多,更不太参与国际性、全球性课题的研究,缺乏话语权,造成研究的深度不够、前瞻性不强,不适应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需求。
建议我市要把发挥“智库”作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创新研究平台,改进研究内容、方法和机制,形成互补态势,建立一个多元化和富有竞争性的决策咨询系统,更加积极主动、创造性地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优质服务[4]。
(一)整合决策研究力量,形成务实高效格局。全面梳理市级决策研究力量,建立由市领导挂帅、市级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滁州市决策研究协调委员会”,对全市的决策咨询研究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同时,设立协调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滁州市决策研究中心”,对全市的决策咨询研究工作实施统一管理。主要职能是拟定市级课题研究计划,推进课题招标、市领导交办课题的研究工作,并设置专人负责项目策划,并赋予其政策研究的协调权和研究成果的评估权,增强服务决策的职能。同时,参考武汉市的做法,成立由市委、市政府牵头,企业、院校参与的智库联盟,为政府智库提供有益补充。同时,赋予政府智库以教化功能,在人才培养、成果发布和社会影响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市民接受和认可滁州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夯实推进率先发展的民意基础。
(二)完善工作机制,夯实智库建设基础。一是完善人才机制。加强部门与研究机构人员交流,优先引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补充到研究人员队伍中来。把调研岗位培训作为人才培养的必经途径,推进研究人员到部门或区县挂职锻炼,提高研究人员结合实际的研究水平;改善全市各研究机构工作条件,积极采取干部培训、外出考察、交流挂职等措施,提高调研工作人员研究能力和服务调研的水平。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制订奖励办法,鼓励专家积极开展决策研究与咨询活动,对创新性强、切合实际、已被采纳或部分采纳的决策研究与咨询成果,经评审给予奖励。三是完善保障机制。设立全市政府智库建设专项经费,用于全市决策咨询研究。同时,建立专项经费的使用制度,规范资金使用程序,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质量,让“智库”真正参与到决策中来,提升党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三)实施外脑智库计划,发挥专家学者作用。以更大的视野来网罗人才,构建一个高端有效的专家库。一是调整专家结构。人员构成坚持“专业化、年轻化”原则。特聘国家层面的专家及少量外籍专家,为我市提供更高层次的决策导向。更多聘请曾在各级政府工作并获得突出成就的研究型官员,以及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秀业绩的企业家参与到决策咨询工作中来。二是加强与在滁高校、科研院所的课题合作。结合年度工作中心和领导关注点,研究制定一定数量关系滁州长远发展,或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的重大调研课题,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三是加强与专业机构的联系合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制定系列调研课题,委托专业权威机构限时完成,将调查走访、数据统计等面广量大的工作外包给专业力量,提升调研工作效率和调研成果的权威性[5]。
治世兴邦、强国富民,智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习近平的“智库观”,既表明智库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指明了根本方向、提出了总体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和实践的产物。“所贵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当前滁州应以大力弘扬“冲刺总量全省第三,建设现代化新滁州”精神为契机,加强新型特色智库建设,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新功、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