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宏, 陶珍生, 张全红, 乔长涛
(湖北经济学院 经济与环境资源学院, 武汉 430205)
商务经济学是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2012版)中的特设专业。商务经济学是一个新专业,目前开办该专业的高校数量还较少,专业学生数量也较少,属于经济学类专业中的“菜鸟”专业。但是考察商务经济学专业的历史沿革可以发现,其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业经济学专业。作为部门经济学的商业经济学,是20世纪俄国十月革命后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建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不久,便开始创建以研究中国商业为主要范围的商业经济学,称为中国社会主义商业经济学。随着老商业部的拆分,商业经济学专业逐渐转化为贸易经济学专业,对应的主管部门也变成了原国内贸易部,主要研究国内商业和流通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贸易部被撤销,整合到现商务部,贸易经济学专业也逐渐衰退。到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特设了商务经济学专业。
因此,商务经济学如何定位,与之前类似专业有何差异,以及如何适应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服务于现代经济体系建设,成为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本研究首先回顾相关文献,并从介绍当前商务经济学国内外发展现状出发,对商务经济学进行专业定位,并在此定位上提出课程体系建设构想,最后对加快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提出建议。
商务经济学的学科前身可以追溯到商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学科在国内由中国人民大学首创,曾洪业、孟振虎、刘福圆编著了一本名为《贸易经济》的教材,学界称之为“黄本”,成为中国探索商业经济的第一部教科书。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开拓,商业部商业经济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深化。财贸所是最早把商业经济学当作专业及课题来研究的单位,财贸所的第一任所长刘明夫同志作出了巨大贡献。1979年根据上级指示,商业部成立了商业经济研究所,该所属于司局级单位,专门进行商业经济学的研究,对商业经济学进行了深入探索。之后,商业经济学在北京商学院(现北京工商大学)、哈尔滨商学院(现哈尔滨商业大学)、杭州商学院(现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开始普及,并逐渐壮大发展[1]。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商业经济学的地位开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将学术研究领域同行政管理系统机械地对应和挂钩,制造业与流通业的产业融合使纯粹的商业概念趋于淡化,市场营销理论的引进对商业经济学的地位产生冲击[2]。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随着1993年商业部的撤销以及国内贸易部的成立,教育部特设贸易经济学专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贸易经济学专业是商业经济学专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的延续和升级。在流通业快速发展、社会对商贸人才需求迅猛增加的形势下,众多开设贸易经济专业的高校纷纷将此专业作为特色专业或品牌专业加强建设[3]。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贸易经济学科确乏科学合理的定位,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核心体系,缺乏与新学科、新专业的相互协调、衔接,理论研究停滞不前,未能创造出新的生存空间[4]。
正是在商业经济学与贸易经济学专业学科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要求存在差距的基础上,加之国内贸易部在1998年被撤销,以及后来国务院成立商务部主管国内和国际贸易事务,商务经济学作为教育部特设专业出现在了我国本科专业目录中。因此,商务经济学专业既是对商业经济学和贸易经济学专业的继承和发展,更是适应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新形势、培养适合现代经济体系发展要求的人才的时代产物。
一方面从国际标准学科分类来看,商务经济学专业的英文名称为business economics,按照国际上经济学通常采用的JEL分类法(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 System)对商务经济学进行分类,其应该属于编号“L”产业组织学中“L8”中产业研究、服务业中的“L84”,为商务服务(Business Services),以及编号“M”企业管理与企业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中的“M2”,为Business Economics,即企业经济学或者商务经济学。另一方面从国际高校的商科专业设置来看,以businesses economics命名的专业在很多高校的商学院中都有,例如格罗宁根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荷兰)、布鲁克大学(加拿大)、易三仓大学(泰国)、林肯大学(英国)等,澳大利亚莫那什大学还开设有具有专业硕士学位的businesses economics专业,因此该学科在国外高校中具有普及性。
虽然市场上对于商务经济学方面的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但是包括北大、清华以及武大等各大名校均未专门设置此专业,国内仅有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进行商务经济学的联合培养。这些学校虽然都设置了经济学或者国际贸易的本科专业,但是在商务应用方面除了国际贸易方向,更多则是偏向管理学领域来进行人才培养。直到2014年国内才开始设置本专业,目前还没有毕业生。专业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还未形成共识,本专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1.以哈尔滨商业大学等为代表的传统商业类高校。这类高校主要是对原商业经济学专业的改造升级,其开展商业经济学专业、贸易经济学专业的时间长,研究实力雄厚,有很深的行业基础。在发展商业经济学专业的时候,更为注重专业与现代商业、流通业等现代服务业形态的对接,在培养方案中给予实践类课程和培养环节更多权重,培养学生在相关行业的就业发展和职业能力。2.以上海商学院和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为代表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这类高校通过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学校发展战略的综合考量,以商务经济学专业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方向。依托学校办学特色和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打造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商务经济学专业。例如,上海商学院不仅专门设置了商务经济学院,而且将学校学报改名为《商务经济评论》,通过与上海百联集团等国内著名商业集团进行产学研合作,服务于上海市商业经济和商务服务业。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商务经济学专业依托学校办学优势,紧紧围绕 0~12岁儿童产业链,开展“120+”学分改革,将学校在0~12岁儿童教育方面的优势资源同专业建设对接,培养面向0~12岁儿童产业链和重庆市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商务经济人才。3.以湖北经济学院和福建农林科技大学为代表的省属本科高校。这类高校主要是从产业经济学学科视角来发展和建设商务经济学专业,培养具有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分析方法、拥有企业决策支持和产业分析能力、宽口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些高校将经济学中的一些基础课程,例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加强实验和实践环节的培养,通过实验培训和实习实训提升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面向包括政府、银行、产业、企业等多部门的就业创业能力。
可以看到,与传统的成熟专业人才培养相比,各类高校在商务经济学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方式均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培养面向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共识,但由于商务经济学在国内还处于成长初期,是否能够实现“殊途同归”,还有待实践来检验。
与相近专业相比,商务经济学更注重经济学的宏微观理论基础,同时兼顾产业经济学的中观应用性,主要技能是经济、产业分析能力。目前,经济学中商务应用方面的培养主要包含在国际贸易专业里面,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日趋成熟、中国经济国际化进程加快,对于商务活动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国际贸易上了,国内工商业经济的预测分析、市场调研甚至海外投资等方面都需要大量高素质、国际化、专业化的高级商务和经济管理人才。而与商务经济学专业类似的国际商务等专业更强调商务运营中的技能环节,例如语言、法律法规、沟通技能等,更倾向于管理学,培养的主要技能是实际商务运作能力。
不同于工商管理专业所培养的管理型人才,商务经济学所培养的是兼具经济分析技术与管理能力的商务实务型人才,能够运用科学的经济、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目前在经济学门类下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只有金融学和国际贸易。相对于金融学专业针对的是金融系统,商务经济学专业是为目前逐渐繁荣的商务活动培养人才,而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来讲商务经济学专业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国内工商业、海外投资以及政府管理、金融服务机构等各方面的商务经济活动都涵盖其中。
从国外商务经济学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商务经济学专业集中了经济学中的一些应用性课程,例如产业经济学、项目管理、投资经济学、计量经济预测等,以及一些基础理论的应用,包括博弈论、组织经济学、合同理论等,这些都能够帮助培养对象在商务活动中运用科学的经济研究方法开展管理、评估以及预测等方面的工作。而且在国内专业培养方案中,其主流课程包括经济学、经济统计分析、企业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向,与硕士研究生阶段的产业经济学方向很相似。但目前国内本科阶段并没有设置产业经济学专业,故笔者认为商务经济学专业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使产业经济学专业在本科阶段有对口专业,其学科属性也是一致的。
在认同商务经济学本科专业与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对接的前提下,商务经济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一方面要满足本专业对经济学专业基础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满足本专业对实际经济、企业组织运行的实际分析能力的需求。
大学初期主要包括大一学年和大二上半学年[5]。这个周期应当主要设置经济学原理、金融学、公司法、产业组织理论、经济数据分析、管理学原理等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具体来说:1.经济学原理课程。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对于经济学和市场经济还处于未知或者初步了解阶段,而经济学原理课程将使学生们掌握经济学和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以及掌握市场中进行决策的一些基本要素。2.金融学课程。金融学课程将使学生掌握基本经济金融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使学生掌握企业运营中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金融要素。3.公司法课程。公司法课程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关于企业与供应商、雇员、消费者之间的基本合同框架、以及经济交易中的一些基本法律知识,使学生能在法律框架下开展企业商务经营活动。4.产业组织理论课程。产业组织理论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组织竞争的基本模型,能够使用scp范式进行产业分析。5.经济数据分析课程。经济数据分析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量化分析方法和模型,以及掌握企业经济相关数据收集、处理方法,并掌握stata和eviews等基本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6.管理学原理课程。管理学原理课程针对学生对企业管理知识了解甚少而设计,该课程可让学生掌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以及帮助学生掌握市场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影响因素。
大学本科中期主要包括大二下半学年和大三学年。这个周期应当主要设置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竞争论、企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管理经济学、研究方法(实践类)等重要专业课程。具体来说:1.计量经济学课程。计量经济学课程主要介绍经济学模型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计量经济学课程可使学生掌握面向未来经济学、金融学或相关领域分析的基本计量经济学软件使用方法。该课程可以在分析实验模块中使用真实经济数据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软件及其使用方法。2.国际经济学课程。该课程为学生提供面向国际贸易的基本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国际经济学课程可使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及使学生了解自由贸易如何被政府相关政策所影响。3.竞争论课程。该课程主要展示微观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竞争论课程可使学生掌握产业竞争政策分析、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等战略及其案例。4.企业宏观经济分析课程。该课程可使学生扩展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解和认知。企业宏观经济分析课程将宏观经济环境作为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企业运行所需要面对的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以及使学生了解国际经济规则及相关政策。5.管理经济学课程。管理经济学课程在经济学原理课程的基础上,使学生深入了解如何将经济学理论用于企业市场经营及管理决策。6.研究方法(实践类)课程。该课程为学生开展相关研究活动奠定基础,相关研究方法将为学生构建研究框架、撰写论文和报告提供支撑。
大学本科后期主要指的是大四上半学期。这个周期应当主要设置行为金融与经济学、经济政策分析、跨国公司与全球化、博弈论等应用型重要专业课程。具体来说:1.行为金融与经济学课程。该课程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深化对经济行为的理解,以及个体行为对金融行为和经济行为的影响,该课程使学生建立对真实经济行为的框架分析路径,利用实验方法模拟真实的市场经济环境,形成动态企业市场行为分析思维。2.经济政策分析课程。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使用一定的方法评估当前各种经济政策,使学生能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以及使学生分析评估各种经济政策的能力得到增强。3.跨国公司与全球化课程。该课程使学生了解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过程中竞争优势形成的过程,以及全球化企业在真实经济环境下的一些运营措施。4.博弈论课程。该课程使学生掌握在不同环境下企业的决策过程,掌握初步的博弈论分析方法和运行过程,并获得在动态环境下企业决策的一些基本能力。
一是构建全国商务经济学专业联盟,抱团取暖,共同出海。商务经济学专业在国内还处于成长初期,相对于其他类似专业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培养方案、教学指导机构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新办专业而言,一个学校或者学院的资源毕竟有限,基于此,我们在认识到商务经济学专业未来良好的发展前景的同时,需要各开办院校齐心协力,构建专业命运共同体,为商务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尽快形成相对统一的专业认识,构建标准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国内对商务经济学的认识还不够统一,建议将专业以产业经济学本科版为定位,以企业经济学作为其内涵建立标准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全国一盘棋,共同发展本专业。
三是商务经济学专业要紧跟时代潮流。要用最新的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和经济趋势指导教学。当前,则要运用十九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略、战略来指导教学。应注意各阶段课程模块之间的相互呼应,尽可能多地联系商务经济实际情况,从经济学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视角,进行商务活动的经济分析。应注重选择理论根基深厚、商务实战卓越的职场成功人士现身说法,教授学生商务经济活动的经验和知识。应关注商务活动的新领域、新技术、新动向和新趋势,教授学生终身学习进取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四是延伸商务经济学人才培养链条,尽早实现商务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的认证与立项。对于商务经济学专业而言,其应用性是本专业立于专业之林的竞争优势。在学术硕士对口产业经济学专业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谋划专业硕士的认证与立项工作,使商务经济学人才培养应用性特色能够在更长的周期融入更丰富的内容,进而全面提升商务经济学的专业地位与人才培养质量。
五是举办相关专业学科大赛以服务学生,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新专业面临“合法性”的问题,专业学科大赛一方面能够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产生更强的专业归属感,增强社会对商务经济学专业的认同感,提升商务经济学专业在商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