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爱心教育 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2018-03-28 15:10:57
成才 2018年12期
关键词:武汉市爱心家长

武汉市六十四中学(以下简称64中)建立于1963年,前后经过4次资源重组,目前有三个校区,教职工近300人,学生近3000人。武汉市64中是一所既创造过无数辉煌,也经历过一些波澜发展的学校。我们经历过“门庭若市”“一座难求”的改制学校时的辉煌,也正经历着民办初中回归到公办初中、多次学校整合带来的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的阵痛。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凝聚教师、发展教师,从而发展学校呢?

一、造势,营造奋发向上的学校氛围

造势,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营造一种浓厚的氛围给人以强烈的思想冲击。教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让他们凝心聚力,抱团发展,就必须营造奋发向上氛围。

1.提炼文化,让教师有认同感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和血脉,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正如国学大师钱穆所说: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

64中建校半个世纪,在长期的办学中着力构建以“爱”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彰显“爱的教育”学校特色——干部以身作则,关心教师;教师率先垂范,关心学生;同学亲自践行,生生互爱,形成了“爱”的传递与流动,成为促进师生双向成才、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从2000年至2005年是爱心特色的起始阶段,学校每年的爱心节就是爱心捐助;2006年至2012年是爱心特色活动的发展阶段,64中是全区爱心联盟的发起学校。虽然在此过程中,学校办学体制等发生了历史性的体制变迁,但是教师“爱”的行为从未中断。

2012年我们开始梳理学校文化,提出将学校特色活动向特色教育转型,即提出爱心文化。我们提出“怀揣爱心、奠基师生美好明天;怀揣激情、成就师生幸福梦想;怀揣信念、共铸师生出彩人生”的“让爱成就梦想”的办学理念,“爱无疆,心有恒”的校训。爱心文化的提出,是对教师过往工作的肯定,是对学校办学方向的梳理,为未来学校办学指明了方向,教师们也在学校文化梳理中找到了认同感。

2.外出学习,让教师开阔眼界

学习别人的经验绝对不是简单复制,而是为了少走弯路。学校每年会根据学校工作需求选择好相应的考察学校,定期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考察,“逼”着他们接受新鲜事物。三年来,我们除了接受硚口区教校很多学习培训任务外,还送全体班主任到苏州、成都、厦门等地培训学习,送老师到合肥、深圳、广州学习,共培训200余人次。

3.鼓励先进,让老师工作有榜样

学校采取系列措施鼓励教师。比如跟踪课改积极的个人和备课组,把他们的研讨课录像,让全校教师学习、观摩;比如将他们的经验在全校推广,提供平台让他们在市、区范围内展示;评选年度课改十佳人物;组织讲师团“送教下乡”。特别是为了鼓励我校教师课改热情,让互联网助力教学,学校积极挖掘学校里技术水平高的老师,成立攻关团队,让他们接地气地解决教师在使用互联网中遇到的困难,把“教师的抱怨”变为“研发的方向”。这几名教师也在研发中成了学校的“网红”。

4、兜底规划,让教师互相帮扶

兜底规划也就是俗称的“木桶原理“。影响学校质量提升的就是“底”。这里的“底”就是最薄弱的教师、最薄弱的学生和最薄弱的教学环节。没有激励,薄弱教师就不受待见,没有希望,所以学校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首先考虑的是他们。学校会在每一次的教学环节中,发挥团队的力量,捆绑评价,用“同伴压力”来激励他们,用“结对互助”来帮扶他们,用“捆绑评价”来约束他们,让他们慢慢融入团队。

二、改革,挖掘弯道超车的活水源泉

借武汉市高效课堂建设工程的强劲东风,通过课堂建构,我校形成了以“爱心文化”为价值引领、以“师友小组”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学校以“师友学习活动”为教学设计与组织的基本单位,建构了“爱心课堂·互助学习模式”。该模式经历了1.0—2.0—3.0的不断发展和升级。

1.爱心课堂1.0:就是传统教学模式。

2.爱心课堂2.0:该模式是历经3年临帖、入帖、创帖,与学校文化融合的一个教学模式。此模式有如下特点:体现一个核心——爱心与互助。爱心是我校15年来践行的爱心文化,课堂改革不能游离于学校文化之外。互助,是学生课堂的表现形式,我们会综合考虑学生特点差异把能力有差异的2人编排成同桌,能力强的做“小老师”,能力较弱的当“小学友”,简称师友互助。三个环节:独立学习、互助强化、互助展示。每个环节,都是先独立思考,学友先讲给师傅听,师傅再辅导讲解,最后共同展示,师友二人捆绑评价。简单地说,学友不会的,师傅必须教会才有发言机会。这样人人都有发言机会,而不是由老师或优生主宰课堂。五个要素:课前结构性预习、课上预习汇报、互助探究、互助练习、互助总结。教师可以根据课型在5个要素中自由搭配、取舍或选择,不唯模式。

2人小组实现了互助单位小,学生为课堂主体,课堂教学无死角、无盲区,师友共赢的局面。此模式提升了学生主体地位,提高了教学效率,被评为“武汉市十佳”教学模式。同时学校不断接受来自上级领导的视察、多家媒体的专题报道、省内外教育同行、学者的指导、观摩、学习,也进一步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爱心课堂3.0模式:即”云端“课堂。

随着课改深入,发现由于学生讨论时间多,有些学科教学任务完不成。其次,教师不能精准掌握学习小组的学习进度和深度。怎么办?学校引入了互联网的大数据,对课堂进行升级改造,催生了爱心课堂3.0。

学校引入在线教育,翻转学习时空。用翻转课堂的技术手段置换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课前先预习和完成作业,老师批改。上课前已经让师生双方知己知彼。研发电子答题阅卷系统,帮助教师因材施教。首先从学生“做作业”入手,充分利用高速扫描仪,设计作业答题卡。其次,研发团队进行技术公关,开发了基于电子阅卷系统的“作业批改系统”,再造学习流程,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三、借力,整合抱团发展的各类资源

在一个抱团发展的时代,我们还需要借力。

1.借专家之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杠杆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给予的支持,让我们做到了不放弃;硚口区中教科、教研室、教科室、电教中心给予的技术支持给我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借家长之力。学校开放办学,成立了家长督学委员会。家长督学委员会纵向下设爱心部、学习部、宣传部、文体部等,横向也有年级会长,班级会长等。这些职务都由家长担任,让家长全面参与学校管理及与学校有关的所有重大活动的管理,我们学校对家长全方位开放,也鼓励家长根据家长的“个性需求”和“实际能力”参加学校事务。每学期我们希望家长做到“六个一”,即观察一名优秀学生,为孩子树一个榜样;听至少一节课,了解教学情况;跟老师谈一次心,了解孩子在校状态;巡查一次食堂,为师生健康护航;做一次学校安全巡查员,为校园安全多一份保障;对学校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为教育助力。

3.借外界之力。随着学校声誉的鹊起,来参观的学校越来越多,老师逐渐“被优秀”,因为他们需要展示他们优秀的一面,他们需要“被优秀”。俗话说:你心里是什么,你就是什么。当自己多次“被优秀”,自己就逐步真优秀了。当时实现大数据下的教学改革的仅有初二物理学科,现在逐步渗透到政治、英语、数学等多学科,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近年来,学校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特色,用教育的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学校办学水平受到各级各类部门的充分肯定。为实现学校全面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学校后勤管理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会议贡献单位,全国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先进学校,湖北省示范家长学校,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湖北省示范家长学校,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挂职、教师跟岗学习基地,武汉市班主任建设先进单位,共青团武汉市委青年文明号,武汉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武汉市三八红旗集体,武汉市高效课堂建设“优秀单位”,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先进单位等称号。

猜你喜欢
武汉市爱心家长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城市勘测(2022年2期)2022-05-09 08:42:48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长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城市勘测(2019年3期)2019-07-09 09:45:10
爱心树(下)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海峡姐妹(2017年6期)2017-06-24 09:37:35
爱心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2015年11月23日武汉市粮食及农资价格
农家顾问(2015年12期)2015-12-28 03:3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