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作为教育宏观政策和微观实践的桥梁,教研员这一独特群体以其相对的专业性见证了中国教育从教育行政到校长到教师对教育决策一以贯之的丰富实践,也见证了中国教育的辉煌成就。然而,不可回避的是,传统教研的有些模式、结构与惯性,显然已成为实现教育强国的掣肘。因此,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思考自己在新时代的角色定位已是当今教研员的必修课。以新时代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为观照——教研员要有新视野。
首先,新时代的教研员要有综合视野。教育要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有高尚品德和真才实学的中流砥柱,是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贴近民生的未来栋梁。培养这样的未来人才,需要教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长远的历史使命感为指导,以崇高的师德、清明的师风为表率,以丰厚的学识、精到的技能为依托,去坚定教师的信念,引领教师的灵魂,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其次,新时代的教研员要有大教育视野。当前,中国教育已从“重普及、重规模”发展到“重质量、重提高”的新阶段。这一新阶段无疑对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适应这一新要求,需要教研员在保持原有的“指导”“研究”职能的基础上,自觉地增加“学习”“服务”的职能;需要教研员把目光从关注课堂和教师转到关注课程和学生上;需要教研员把目光从关注本学科本领域转到关注跨学科跨领域上;需要教研员把目光从无序的、零散的教研行为转到以学习共同体和项目推进为主要形式的策划教研上,从而实现教研角色与职能的彻底转型。
第三,新时代的教研员要有“生本”视野。以生为本,既是教学观念的更新,也是评价理念的更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大数据时代的双重背景使“生本”的理念成为必须选项。这就需要教研员要打开学生视野这扇关闭已久的窗,把学生的发展当作研究的主体,把学生的学情当作鲜活的材料,根据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等级制定适切的教研方案,开展丰富而不是单一的生本评价。
第四,新时代的教研员要有技术视野。云计算、云存储、云教育、云课堂等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教育的原有生态。应对这场颠覆性的教育变革,需要教研员摒弃原有的经验型、重复性教研思维和行为,积极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术,并以新技术为手段,为教师提供实时收集、分析基础上的实证式教研主题和项目,让教研充满创新与活力。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唯有不断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教研员才会在新时代的教育征程中,激荡出自己的教育智慧,为实现教育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