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承阳
常州科技经贸技工学校 江苏常州 213001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体现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是课改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因为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便于发挥学生的群体力量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然而,这要求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运用积极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我们让学生互助合作,并非否认教师的存在,而是把教师重新定位,由“教学”转变为“导学”。那么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呢?我认为需要教师扮演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
在最初把小组合作学习引进课堂时,常常会有一种盲目的跟风,觉得别人的课堂上有了,自己如果没有就会显得落后。然后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这其实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表面的形式。如果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运用范围和过程没有进行认真地设计,仅仅由教师随意安排的小组活动,那将是虽冠以合作学习之名,却无合作学习之实,不能视为有效的合作学习。究竟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下面的教学片断。
《新模式英语1》Unit6 Healthand fitness Lesson1Partsof thebody中,教师首先以brainstorm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说出身体的三块(上、中、下)的各自部位名称。接着,在运用身体部位时,鼓励学生合作编写对话,然后组内分角色表演身体部位出现各种问题的情景剧。
D:“--What’s theproblem?
P:--My...(复数)hurt/...(单数)hurts.”
这里教师并没有在整节课中改变座位的排列方式,但给学生提供了两次合作机会。第一次是在学生学习很多身体部分而有困难时,将这些部位划分成三块,创设了小组合作的问题情境。第二次是让学生想一想身体部位会出现的常见的问题,一句“那就说给同桌听听。”这样很大地满足了广大学生想倾诉的愿望。没有改变座位,却一样的展开了小组合作学习,其目的都是为了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出于“旁观”、“旁听”地位而被动学习,体现教师为每个学生服务的理念,成功地扮演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
可见一节课中,什么时候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是否就是改变座位方式,都应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我个人认为:从总体上来看,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举手如林都想诉说时;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当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群策群力时,我们需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代替了传统班级授课制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和以学生个体竞争的发展观,教师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全体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其目标就不只在于完成学习任务,还应该培养合作意识。为此,教师必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扮演好指导者,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
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其次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确为学生平等参与学习创造了机会,但在学习过程中,学优生往往在小组活动中处于“领袖”位置,承担了主要责任。相比之下,学习后进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地位。这种优生“搭台”,其他“唱戏”的合作学习违背了合作学习的初衷。这时需要教师扮演好促进者的角色,我认为除了定期交换小组成员内的职责角色,还应关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位学生,细到个体;还应关注合作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综合评价,指向集体。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务必做好一只高飞的领头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让师生合作精神得到发扬。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习得交流的重要形式,需要教师在其中扮演好各种角色,使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使之更合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