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时代下的新闻观
——以《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和《莱茵报》为例

2018-03-28 12:11
传媒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马恩书报普鲁士

(青海师范大学新闻学院,青海 西宁 810016)

一、引言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区别于旧有阶级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在进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研究时,就一定要回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端,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探寻相应的新闻主张。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与《莱茵报》是马恩在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初步探索时期具体的新闻作品,其中蕴含了马恩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于本阶级新闻事业的真知灼见。本文就以《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与《莱茵报》作为案例,结合马恩时代的具体社会背景,分析马恩初步探索时期的新闻观。

二、以马恩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流派与范式

(一)马恩所领导下无产阶级的所属流派

20世纪初,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并逐步发展。传播学自建立以来,各不同人群、不同团体对人类传播现象从自身研究角度出发,进行不断研究。根据其阶级立场、研究方法的不同,传播学主要研究对象划分为两大流派——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

经验学派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调查数据对人类传播现象进行研究。而批判学派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式研究。两个学派在社会观与传播观上有着根本的对立与分歧。

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划分,虽是在20世纪初才开始慢慢表征出来的,但二者的理论来源都可以从前人的研究中有所体现。而在马恩指导下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建设时期,马恩所代表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就是属于批判学派。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是马克思写于1842年2月的一篇政论性文章,在此篇政论中马克思通过深入地论证普鲁士政府最新颁布的书报检查令,揭露旧有阶级的虚伪性。

“整治书报检查制度的真正而根本的办法,就是废除书报检查制度,因为这种制度本身是恶劣的,可是各种制度却比人更有力量。”《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是马克思创作的第一篇政论性文章,但在此篇评论中马克思对旧有阶级的批判也贯穿全文,鲜明地表现出了批判学派对旧有社会形态的批判性。

(二)马恩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具体范式

范式,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共认并共享的思维方式,是在一个时期内,大多数科学家们会接受的某种研究前提。

以马恩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在进行属于本阶级新闻事业的建设与探索时期,正值封建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共登历史舞台的时期。

马恩在探索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时期,正值资本主义上升阶段,资产阶级不断与封建阶级相抗争,并最终演变为德国新兴封建阶级主导下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革命。

资本的不断积累,致使无产阶级与旧有阶级的矛盾不断激化,马克思在著作《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这一观点,而无产阶级在旧有阶级的压迫下,曲折地探索属于本阶级的新闻事业也成为了马恩领导下无产阶级具体的范式。

三、马恩时代下的新闻自由

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关于新闻自由曾经提出过“一片灰色”与“无穷色彩”,暗指普鲁士政府表面支持新闻自由,实质否定新闻自由,压抑个人思想的反动法规。

新闻出版自由,指的是公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语音形式自由发表意见和创办印刷媒体或电子媒体的权利。马恩在进行领导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追寻新闻自由时,当时的情况使得无产阶级被迫压制在封建阶级的束缚和资产阶级追求新闻自由的大旗之下。《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本是进步分子与封建势力相抗争得到的妥协产物,但最后的“表里不如一”使得进步分子彻底失望了——普鲁士政府并没有开启出版自由的时代,反而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加强并限制了新闻自由。

普鲁士的做法也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经验,想要争取属于人民的新闻自由,就只能依靠无产阶级建立起资本归人民所有的制度,才能根本上保证人民的自由,否则资本高度集中在某一少数阶级,实现新闻自由就只可能是一场空想。

四、马恩时代下的新闻法治

新闻法治,是指依法治理和管理一个国家内部的新闻事业,新闻法治效果如何,主要来源于当时所制定的法律是否适合。马恩时代下的执政阶级是普鲁士政府所代表下的封建阶级与部分资产阶级,他们所出台的法律也是维护自身的利益。

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尖锐地指出普鲁士政府的虚伪性:“法律允许我写作,但是不允许我用自己的风格去写,我只能用另一种风格去写!我有权利表露自己的精神面貌,但是首先必须使这种面貌具有一种指定的表情!”

法律由执政阶级制定,体现执政阶级的意志,当时马恩领导下的无产阶级被封建阶级与资产阶级所压迫,无产阶级新闻发展道路受挫,无产阶级新闻法治一直到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后才得以实现。

五、马恩时代下的新闻规律

1843年,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社论《〈莱比锡总汇报〉在普鲁士邦境内的查禁》,首次提出了“报刊,具有内在规律”的观点。

马克思认为:“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不应该从外部施加任何压力,必须承认它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为我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种规律它不能而且也不应该由于专横暴戾而丧失掉。”

马恩在探索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时,在不断与旧有阶级相抗争的运动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从无产阶级与旧有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性中总结出了新闻发展的内在规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闻事业,即使外部强权为它设立多少艰难险阻,但新闻发展有其内在规律,它将沿着自己的规律不断摆脱强权,继续发展下去。有报刊的地方,那里就有新闻自由。

六、马恩时代下的精神交往

“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是马恩在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所提出来的一个概念,该概念仅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4年后提出。

马恩认为“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精神交往”伴随着“物质交往”而产生,“物质交往”的出现决定了“精神交往”,而“精神交往”具有独特性,并能反作用于“物质交往”。

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马恩代表无产阶级与旧有阶级通过揭露与批判进行观点上的“交往”,马克思选择在此时与旧有阶级发生联系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当时的社会存在之上。

早在1819年,普鲁士政府就曾出台过新闻检查令限制新闻自由,而到了1840年,自由主义已经深入人心,德国也即将爆发资本主义革命,而当时的政府却逆社会趋势,引发了进步人士的大批判。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为无产阶级探索属于本阶级新闻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马恩认为的“精神交往具有独特性,并且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地位不断得到提高。”的论点也在当代“信息社会”的表征事实下得到了验证。

七、当代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意义

马恩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无产阶级在马恩和后来人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飞跃,助推人类社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马恩在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上这样热情地评价无产阶级在历史上的作用:“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并发展于无产阶级不断壮大的动态历史过程中。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构成部分之一,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大的意义就是从无产阶级先辈们身上学习建设属于本阶级新闻事业的宝贵经验。

20世纪末,伴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事业受到严重打击,中国成为了国际上少数几个占主要话语权的社会主义国家。

当今世界格局,虽说社会主义拥有优越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下一社会形态,但伴随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格局向美国“一超多强”,单极化世界格局转变。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赖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国际社会上占有主导话语权,不断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打压。

因此,在面对这一国际现象时,探索并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自身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变得尤为重要。

再看国内情况,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第五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时代,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还不完善,我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国内新闻媒体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新闻媒体相比,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国家要发展,就意味着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新闻媒体行业在当代属于信息行业的一员,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也是在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添砖加瓦。

八、结束语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伴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伴而生的。马恩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其观点的传播紧紧围绕着新闻事业。虽然在马恩初步探索时期,属于本阶级的新闻自由、新闻法治并未完全实现,但马恩关于无产阶级的思想已经在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展现出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正是有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们前仆后继的奉献精神,当代中国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新闻事业。

猜你喜欢
马恩书报普鲁士
2018年本刊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选作索引的作者目录
爱晚亭
《教师博览·科研版》2018年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转载情况
《教师博览·科研版》2018年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转载情况
民主集中制刍议
普鲁士18世纪对华贸易银币初探
中国编译新版《马恩全集》
普鲁士军事改革家沙恩霍斯特
19世纪中期普鲁士的军事改革
19世纪初普鲁士的军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