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旻宇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近年来,学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课堂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参与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部分老师包括笔者较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重教师、轻学生,重课堂,轻课外,重知识、轻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特点为教师是课堂主体,讲授知识多,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课堂气氛不活跃,师生之间互动频率较少,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教学满意度低。为改变这种教学状况,持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适应高校教学改革发展趋势要求,就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化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国家对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1]。“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将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2]。“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作用。应用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结合点,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命力”[3]。
“基于慕课的课堂‘翻转’是指将基于慕课的在线学习与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创造一种新型的课下学习慕课与课上知识内化的新型课堂文化,旨在融合慕课学习与课堂教学的优势,以实现真的、复杂性的学习,促进知识的创新”[4]。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选择了某职业学院医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两个2012级行政班作为教学改革试点班级。
根据《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内容需要,我们从爱课程网、CCTV中国公开课、网易公开课网站搜索整理了国内大学、国外知名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巴黎高等商学院等)和名人访谈等19段精彩视频课程,供学生课下自学观看使用。
“翻转课堂的实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5]。本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充分利用了学校推广的信息化教学依托平台—世界大学城空间,以《管理学原理》课程知识体系的先后顺序为依据,我们整理了从各网站搜索到的线上慕课资源,在世界大学城个人教学空间建立了线上教学慕课视频导航栏,供学生课下使用。
要求所有学生加老师为好友,并在课前进入到教师个人教学空间,课下自主观看老师事先整理的相关慕课视频资源,并在老师导航栏目下对所观看视频内容进行学习评论,写出自己观看视频后的收获和感想。同时提出在观看视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或不解之处,并在教师空间相应栏目下留言,然后老师及时进行评论回复并对学生提出的疑惑问题进行分类汇总整理,准备在课堂上讨论回复答疑。
在课堂上,老师先把每一讲学生课前所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逐个解决,问题讨论采取主动发言与被动提问的方式进行,先让学生在课堂充分讨论,然后老师针对学生讨论回答情况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最后老师对每讲的重点课程内容进行回顾复习,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强化巩固所学课程重要知识点。
为了解本次教学改革模式成效,我们特意设计了教学改革评估反馈调查问卷,对两个班60位同学进行了调查,评估本次教学模式实施效果,为今后继续完善本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88%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效果表示满意,其中17%同学表示非常满意,45%的同学表示比较满意,26%的同学表示满意。
96%的学生支持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其中25%的学生表示非常支持,38%的学生表示比较支持,33%的学生表示支持,仅有4%的学生表示不支持。
对本课程教学模式中课上课下师生之间的互动情况,96%的学生表示满意,其中48%的学生认为师生互动非常好,48%的同学认为师生互动比较好,4%的同学认为师生互动一般。
73%的学生认为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思辨能力,55%的学生认为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38.3%的学生认为开阔了视野,48%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比较开放,31.7%的学生认为更容易学习接受知识,36%的学生认为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33.3%的学生认为调动了自己学习的积极性。
当时在搜集整理《管理学原理》网络视频课程时,国内的相关视频比较少,而国外的相关视频比较多,同时也想开阔学生视野,并没有考虑到东西方文化差异和视频课程知识接受难易程度,另外参与本次教学模式改革的学生以前也没有学过相关的管理学基础知识,导致课下观看网络视频内容时存在有时看不懂和不理解情况,学习效果受到影响。调查显示11.6%的学生认为所提供线上慕课视频课程内容太难了,不易理解。
由于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思路是淡化理论知识学习,重视知识的应用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所以在教学进程中主要是以所发教材为标准,以选择的相关慕课视频课程为主进行学习和问题讨论,并没有依据教材自身知识体系进行传统式讲授和教学,导致部分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分散,难以成知识体系。调查中18%的学生认为打乱了教学内容体系,63%的学生认为学到的知识比较分散,认为有其他不足的占22%。
所选择的慕课视频课程播放时间普遍比较长,在20分钟以上,学生在课下自学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倦与疲乏,影响学习效果,同时由于时间太长,有时播放中停顿或中断一下,就不易再衔接上,也会影响学生持续观看学习的积极性。调查结果显示:36%的学生表示观看了教师课前布置的全部视频,64%的学生表示观看了部分视频。
老师事先根据学生在观看慕课视频中反馈的疑惑问题整理成课堂学生要讨论的内容,讨论方式多采用学生自愿回答与老师提问的方式进行,不仅讨论时间长,回答问题还不系统;其实如果把一部分慕课视频放到课堂上,让学生观看后再分组讨论可能印象会更深刻,效果会更好。
慕课视频作为翻转课堂中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主要内容,直接决定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所学课程知识的内化程度。“教师在提供学习资源的时候需要认真考虑如何照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6]。这就要求老师所提供的课前慕课视频学习资源要具有针对性,不仅要针对课程教学内容且要尽可能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性,还需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层次性、接受水平与理解能力,不应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慕课视频尽可能选用中文视频,少选用英文视频;慕课视频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要多选用播放比较流畅的慕课视频资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课上有效内化知识奠定坚实基础。如选不到合适的慕课视频资源,教师本人也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自己录制教学视频,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有利于学生系统性学习课程知识体系。
“翻转课堂并不是要用在线课堂取代实体课堂,更不是要用视频取代教师”[7]。这样简单,它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提高了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了获取知识的途径,但并不一定能真正实现所学知识的内化。因为“翻转课堂中的知识传授本身不像传统课堂那样连续且系统,如果课中得不到有效的组织和训练,颠倒的课堂反而会变得杂乱无章,碎片化的知识也不容易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8]。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做好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在记忆理解阶段,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提出学生在课前观看慕课视频时所需思考或回答系列问题,增强学生课前学习的针对性;课中重点是知识的应用分析阶段即知识内化阶段,再根据教学重点确定选择课中答疑的问题类别,增强师生讨论和答疑问题的针对性,突出学生对习得知识的应用分析巩固,有意识地总结课程教学重点,课中也可适当举行一些小测试,以增加学生对习得知识的动态评价,帮助学生强化与内化所学知识。
“翻转课堂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高要求。翻转课堂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和主动性”[9]。另外“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很容易缺乏自制力、归属感与学习的主动性,需要其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自我效能感、管理能力、调节能力、在线社交能力及相关课程要求的知识背景与基础”[10]。这都凸现了高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可以说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有效组织开展的基础与保障,直接决定着翻转课堂的成败和成效。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下做好自主学习对本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二是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课下如何结合老师布置的问题去观看视频思考?遇到视频中不懂概念或知识点如何处理?如何联系教学内容去评论慕课视频?如何去评价自己观看慕课视频的效果?三是指导学生利用和掌握好现代信息技术,比如熟练运用大学城空间学习的技术、利用互联网搜集整理信息的技术、视频播放与问题处理技术、利用微信、QQ即时互动技术等;四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时间管理能力,主要是课下自学时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133322.html.
[3]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 7.html.
[4]刘志军,冯永华“.颠覆论”下的慕课反思—兼论基于慕课的课堂“翻转”[J].课程.教材.教法,2015,(9):21.
[5]张华.中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差异及启示[J].教育探索,2015,(5):153.
[6]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60.
[7]刘冬,王张妮.对国内翻转课堂热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15,(4):141.
[8]石芬芳,刘磊.翻转课堂的学习心理与教学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9):25.
[9]于文浩“.翻转课堂”的学习满意度—高校课程教学行动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3):72.
[10]朱泓,赵磊.MOOC的创新特质之于高校教学路径的信息化变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