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下的图书馆采编模式与职能转变

2018-03-28 11:46:47
传媒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用户过程

江 勇

(重庆市铜梁区图书馆,重庆 402560)

图书馆见证了人类的文明发展,同时也是人类遗产保护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数字图书和移动图书馆及共享空间等新模式和技术不断得到人们重视。在大数据不断发展过程中,图书馆面临新的变革和发展,因此探讨新形势下图书馆的职能及采编方式便显得十分重要。

一、图书馆与大数据

(一)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这一概念是在《自然》杂志中最先提出的,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分析了大数据可能对一些环境和行业产生的影响。这个概念最早是在一家公司的年会上被提出的,与此同时麦肯锡和IBM这些数据处理机构逐渐开始重点研究,大数据的热度便得以持续升高。

在研究和发展过程中大数据的概念中多数据形式及非结构、半结构数据集这些都成为重要词汇。透过大数据的基本特征可看到,大数据在发展中数据规模为超级数据集,同时数据发展中是多种类型和结构数据为主。大数据也可在开放可控制循环数据处理中持续更新,重点表现在数据在特定环境下的意义和价值。大数据主体也决定了数据极其复杂,在传统数据处理中根本无法满足异构处理任务,大数据在云计算过程中更加重视数据规模化聚集合理化分布。大数据在我们生活的很多领域都有应用,通过以往的数据测算未来走势。谷歌使用用户搜索判断美国疫情流行状况,预判时间和政府专业机构相比快两周。同时也有机构使用这种数据对股票进行预测,也有人判断路况等。大数据在发展中已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同时这种影响也将作用在图书采编和服务中。

(二)大数据下的图书馆

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运行方式,在海量数据中一定有着内的联系。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及对各种动态数据的挖掘,展现数据的关系及内在规律,使用这种方式判断和预测发展方向。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和传统思维有重大不同,传统方式是因果关系,大数据思维主要是对关联性进行分析,这种是在跨域数据分析和多元结构和分析结构上产生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正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甚至是社会运行状态。图书馆一定要调整思维,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不断丰富和强化内在职能。始终坚持用户需求导向,使用大数据中的多元及快速方式进行科学决策,同时不断扩宽采编方式,最终实现精准和高效采编。建立好用户数据库,通过数据共享的方式对这些数据进行发掘和分类,不断提升用户预测能力,提高服务技能。

二、大数据下图书馆采编工作和职能变化

在大数据中是为用户组织信息及传递信息,这个服务宗旨没有改变,不断满足用户对图书的需求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任务。在信息化时代,信息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同时更为分散和无序,这样会使采编工作产生以下变化。

(一)在采编过程中走向非结构数据

在大数据发展中用户的需求不单单是要得到一些信息,同时还要解决一些问题。用户不单单满足借阅到文献,同时也希望图书馆可提供动态咨询及对各种热点的分析,还有对各种信息分析之后的非结构性知识。用户不仅关注数据本身同时也重视每种数据间的联系。因此用户需求改变是采编工作发生改变的重要原因。在传统方式中主要是印刷文献及少量音响资料,这些都是结构性强的信息,但在大数据发展中,产生各种电子文献、网络数据,用户自己也会生成各种非结构数据,这些也成为采集目标。各种非结构化资源将会受到更多重视,同时在图书馆中的数量也将不断增加,采编工作更多的成为资源中介。

(二)采编方式重新制订

在以往的采购过程中主要是书单预定和现场购买这些方式,数据库购买也是以厂家提供的资源为主。大数据发展中采集的重要工作是对大数据价值进行发掘,使用大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管理,这些都是依据数据采集。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只是单纯依靠采集软件,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非结构数据需求。在对非结构数据采集过程中,改变对信息的定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信息采集方式,使用这种方式提高采集效率及采集量。可在采集软件开发过程中积极参与,从整体上把握好采集方式以及效果。

(三)采集规模不断扩大

大数据环境在不断扩展图书采编量以及范围,提供高质量的资源同时采编者也要花费大量时间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图书馆内数据量已经呈几何速度的增长。各种统计数据都表现出互联网中非结构数据在网络中占有90%之上,这些数据为图书馆带来数据的同时也形成严峻挑战。图书馆在以往的发展中对这些结构数据都是排斥及忽视的。在分析的过程中没有理论和实践可以借鉴,因此如何使用这些数据同时发挥出数据的价值,是图书馆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三、图书馆采编中应对大数据的方式

在分析中提出,采编工作将会产生重大变化,将不断加速业务发展速度。对于采编工作中的质量控制,需要培训人员,应对大数据下图书馆工作一定要做好这些方面。

(一)理解读者需求,大数据理念

大数据中读者需求个性化和多元化要求高,同时使知识精品化。在采编过程中了解读者需求,站在读者角度思考问题,重视资源质量和内容。使用自己的信息组织方式不断展现出信息采编和加工中的人文属性,同时一定要做到读者中心的策略。主要是使用管理系统得到用户统计数据,关注用户倾向以及关注热点,同时对用户特征分析统计,结合馆藏订制资源采集任务,同时对数据结构及时调整。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使用移动互联设备和用户进行沟通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及时改变自己的服务,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发展中得到用户认可。

(二)订制采编数据管理制度

图书馆在采编过程中一定要制订合理的管理制度,采编工作一定要融入采集和存取及分析,在服务过程中,不断缩小大数据加工周期。图书馆在建立用户需求数据管理中要加强区域合作,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管理流程和国家战略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数据服务于小平台。采编工作要从业务工作转移到管理工作。采编过程中从封闭部门转移到合作部门,大数据在采编中要经常交流和学习,要积极学习先进管理机构的管理方式,减少对这些机构的依赖。利用好图书馆在文献管理中的优势,帮助商业伙伴解决不熟悉文献管理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合作提高自己的采编能力。

(三)大数据中图书馆职能延伸

现在智能服务不断普及,用户使用信息和接收信息变得更加方便。在大数据的环境中图书馆要改变传统的被动索取状态,可以主动提供针对各种人群打造的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使用二维码技术和用户之间搭建交流和沟通平台,使用大数据信息准确预测把自己服务推荐给用户。要时刻关注最新发展动态,各种数据应不断更新。例如信息共享图书馆便可能是大数据发展的一个成功方向。

(四)学习大数据有关技术

每次信息革命都对图书馆有重要影响。大数据采编过程中十分依靠技术和理念,同时大数据技术也是整个采编过程中的核心工作。图书馆采编工作中一定要引进新技术,只有这样才可以紧跟时代步伐,同时借助技术在信息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得到各种信息。大数据发展中核心技术主要是数据的采集以及存储和分析、挖掘。在储存过程中可以使用分布数据采集,利用原有图书馆数据库,实现分布储存。使用分布式计算群对数据进行分类等,这些都是良好的工具。

四、小结

图书馆依托固有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改变采编方式,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好用户信息,使用这种方式转变图书馆职能。通过服务延伸职能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猜你喜欢
图书馆用户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11期)2016-12-19 01:20:16
飞跃图书馆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6期)2016-06-29 09:18:54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4期)2016-05-09 01:23:12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54:58
圆满的过程
商业评论(2014年11期)2015-02-28 04:35:20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创业家(2015年5期)2015-02-27 07: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