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妍 王瑶瑶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天津 301901)
“出镜记者训练营”是针对记者在出镜时的状态、形态、仪表做出的一个训练基地,更多地去培养新一代的记者。本文将从出镜记者所要具备的能力,出镜记者的训练方式等方面对出镜时记者所需的各种能力进行分析。
现场报道的灵魂是出境记者在面对新闻事件时的敏感性,面对一些可以提前预知的新闻事件报道,记者可以有时间、空间条件对选题的构思、报道题材及角度以及报道的体裁进行判断,但当出境记者遇到突发性事件时,在到达现场前可能就需要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了解,而在到达现场后,记者需要快速了解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并快速对该事件的新闻价值进行判断,以此决定需要报道的内容,并对报道中的内容进行重点等级划分,比如在突发性自然灾害面前,记者对伤亡人数的关注。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可以帮助记者在众多的信息中快速抓住核心内容,对事件进行报道,另外记者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可以帮助记者在新闻调查中发现线索和细节,并能够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新闻价值,这也要求记者在面对新闻事件时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思考问题获得对新闻事件更多的探究空间,这也是帮助记者具备更好的调查能力的方法。
新闻报道依靠细节获得生动感,因此记者需要依靠自己的眼睛发现细节并用镜头展现细节的动人之处,这要求记者在新闻现场要有判断力。新闻事实判断力和新闻价值判断力构成了新闻现场判断的主要能力,即记者在新闻现场需要对新闻事实中的人物、情节、环境、动作等细节进行敏锐的观察,并迅速对报道的重点进行勾画,从而引导受众去看新闻事件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记者需要通过敏捷的反应能力选取最佳的拍摄角度、报道角度,并在短暂的连线报道中将新闻事件有效地传播出去。
出境记者对现场的情况应当有所了解,对于出境的环境应当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够娴熟地驾驭现场,即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新闻现场发生的内容有条理、有逻辑、详略得当地表达清楚,并能够设计好出镜词的开头、结尾内容,对采访对象的提问要既合适又恰当。在做新闻报道时,记者应尽可能地对新闻现场全盘把握,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采访过程中面对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时,才能够做到不慌不忙、游刃有余,根据现场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整理采访报道的思路及角度,进而把握全局。
语言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如何让别人觉得话术水平高,让别人如何能听得下去,那就要求我们在新闻的讲述过程中,要注意用词和语义的传达,所用的语句要生动活泼,还要言简意赅,准确、清晰、完整地将整件事情讲述清楚。所以,这也要求记者的话术水平,在镜头面前要将自己的所看、所感、所想清晰地传达给电视机前的观众,用语言去吸引对方。
文字编辑是指将有声语言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书面语,文字编辑的能力反映着新闻工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码能力。它不仅仅是将你要说的话写出来,而且需要干净、简洁、恰当地表述所发生的事件。当你是一个非常高明的书面表达者的时候,你填词造句的能力会大大提高,这对现场报道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一个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的时候还在选词择句,那就会顾此失彼。
充分准备是指在面对选题时要进行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很多记者不关注大直播的全体,只关注自己这个局部要采集的内容,这是非常危险的。比如报道“神舟七号”火箭发射这一块,是不是只准备与火箭有关的内容。张泉灵的经验,一定先要了解整个大系统是怎么回事,火箭在这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过去几次发射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也要对其它系统整体有充分的了解。全部了解完,再准备火箭发射这一块,这样比单纯只准备火箭发射要把握得更准、更有底气。
用副词,不如拿出结结实实的数据。比如不要说“近日如何如何”,要具体说几月几日,不要模糊。精确的数据首先就会有一种权威的感觉,可以让观众相信。就是需要记者带着一种求真求实的态度去挖掘、去引领。观众是通过记者的嘴去提问的,所以记者的每次发问每次总结都是一次信息的传递,这更加需要记者用谨慎的态度去应对。
电视媒体是一个只能看、只能听、不能闻、不能摸的一个媒体,而记者在现场能看、能听、能闻、能摸,所以把记者在现场的感触说出来,调动各种感官系统的信息,更提高报道质量。比如在晚会报道上,记者需要通过现场描述将现场氛围表述清楚,通过使用“座无虚席”“掌声雷动”“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等词语,既可以增添晚会的生气,又可以使受众感受到现场的氛围。
我国著名记者、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说过:“什么样的人当不了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好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我国著名的老一辈记者肖乾也说过,新闻记者“同坐在沙发上沉思的政治家或历史学家毕竟不一样,他是个哨兵,甚至是个侦察兵”。出镜记者的存在,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使电视新闻一改以往仅靠解说来支持报道的方式,体现出强烈的现场感和目击感。通过与出境记者的连线,使得观众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现场的状况。除此之外,出镜记者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为新闻注入了新鲜感和活力。传统媒体时代的画面加解说的新闻报道,很难让受众体会到报道内容的真情实感,而体验式出镜报道,就弥补这一缺失,使新闻更有生命力。不仅如此,出镜报道拉近了记者与受众的距离,纵使相隔万里,也能让受众在心理上达到共鸣。出镜记者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传递新闻更便捷、快速、有效,同时也拉近了新闻与受众的关系,使得新闻报道更有说服力,更有真实性、趣味性。丰富了新闻样式与新闻编排方式。
做记者,就是要敢为人先,做别人所不敢做,秉持求真知的态度去探索、去挖掘。不论是采访还是挖掘事情真相,都要有一个态度在里面。出镜记者训练营所秉持的,也一直都是求真求实的态度,并且要一直维持我们的新闻敏感度,不仅仅是面向学校,还有整个社会。丰富敏锐的新闻灵感是我们的首需,深刻的人文关怀也是对自己的要求,专业博学的知识素养是目标,聚焦社会生活、挖掘平凡世界的澎湃激情是追求。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记者,我们要一直为这个梦想努力和奋斗。
指导老师:宋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