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慈丽
(宁夏日报,宁夏 银川 750004)
在新传播环境下,党报要提高传播力,必须实现传播手段的重建和创新,运用新技术、新思维来抢占传播制高点。纵观全国党报的媒体融合之路,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2016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单位、重点新闻网站等主流媒体移动端建设推广力度,积极扶持各类正能量账号和应用。
传播方式的改变是移动互联网的一大显著优势。在PC时代,受众都是通过网站、搜索引擎来获得信息,报纸的可移动性是其占领读者市场的优势所在,现在这种优势被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端取代。在这种背景下,国内众多媒体都着手建设新闻客户端,其成为媒体融合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大势所趋下,2016年底《宁夏日报》报业集团也加快了新闻客户端建设工作,打造了《宁夏日报》新闻客户端,使党报的新闻生产力和传播力显著增强。新闻客户端对新闻生产的流程进行了重建,新闻采编先满足移动端的内容生产需求,其次才是报纸版面的呈现。移动客户端的新闻首发机制,是党报向媒体融合迈出的重要一步。
当下很多党报在实现媒体融合过程中,将报纸上的稿件复制粘贴到移动端,并未对其进行“改头换面”,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党报在媒体融合过程中,要注意内容和形式上与新媒体传播特点相适应。
新媒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去中心化,即微博、微信等提供的服务模式,可以实现用户对内容的创作,每一个网民都成为一个独立的信息提供商,这使得互联网更加扁平化、产品生产也更加多元化。新媒体在采编上强调与网友和用户的互动,在管理上新媒体不需要太多层次的管理。但是当下,党报传统的新闻采编模式和组织结构都不适应这种特点。
党报在报道风格上存在一种简单机械的思维方式,缺乏平实的视角。这种思维和文风,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很难靠近网友和用户的心理需求。
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传统媒体与新科技的相加,而是需要传统报业实现整体的转型,这是在互联网时代传媒业面对新生态、新格局做出的必然选择。以《大众日报》为例,2013年《大众日报》开始实施战略转型,从最初的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转型,再向新型传媒集团转型,最终实现向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和创新驱动型集团转型的目标。转型的过程是深化媒体融合的过程,从过去的主要依靠报纸版面创收到依靠新媒体产品打造新的创收模式,从过去的一家报纸“单打独斗”实现多家媒体的聚合发力。《大众日报》在转型的过程中推进“网上大众”基础工程、新媒体产品创新工程、全媒全案营销工程,再造了媒体营销的商业模式,并依托大众日报社、齐鲁晚报社、半岛都市报社、大众网建设四大新型媒体集群,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养老、互联网+教育等模式。
虽然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具有极强的优势,但是其在内容上还是非常依赖传统媒体的采编工作。这一点,对具有专业采编队伍的党报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从这个角度上讲,党报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必须坚持做精品内容,将一盘“好菜”通过新媒体“端”给更多的用户。
传统媒体尤其是党报的优势之一就是深度报道,这在新媒体的快餐化、碎片化阅读时代,显得尤为珍贵,也是传统媒体的责任担当。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人要有敢于攀登新闻高峰的勇气和决心,要有一份坚守创作新闻精品的精神。例如《湖南日报》通过版面设置、栏目设置,加强了时政、经济、文化、言论评论的内容建设,通过省内14个市州的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从公开报道到内参,形成一种独家资源首发平台,提高了党报的影响力。
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党报要坚持新闻采编的贴近性,多关注百姓生活,报道民生新闻。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细则之后,宁夏出台了相关细则,其中就新闻媒体对领导的报道提出了详细的要求。时政新闻是党报改革的难点,《宁夏日报》正是利用这个契机,把版面向民生新闻倾斜。去年《宁夏日报》的自治区领导的会议活动类稿件数量同比下降近60%,民生新闻、社会新闻、通讯员稿件有了大幅提升,重要版面推出了更多有温度的基层报道。
总之,媒体融合是党报实现新型主流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举措。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信息传播形式上的融合,更要完善采编内容的融合,同时党报在媒体融合过程中要发扬优势,不盲从,发挥传统媒体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