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基层电视媒体的责任与作为
——从靖远县广播电视台倾力服务“三农”发展说起

2018-03-28 09:43:02
传媒论坛 2018年14期
关键词:靖远县三农农民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广播电视台,甘肃 白银 730900)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为乡村发展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恢宏蓝图,旨在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当前,在各方面正汇聚力量,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靖远县广播电视台立足地方农业大县、瓜菜强县的实际,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重心,有效整合媒介、新闻、信息、人力等各方面资源,精心开办“农”字特色节目,帮助农民“换思想”“变观念”,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探索出了一条适应农村特点、激发农村活力、符合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宣传新路子。具体做法与亮点如下。

一、引导新观念,解读新政策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新思想、新举措,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于这些新观念、新提法,靖远县电视台在《靖远新闻》《民生在线》节目中配发了一定的电视评论、记者心语,深入浅出地从理论高度向农民群众讲清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发展蓝图,澄清模糊认识,调动农民群众搞好村务建设的积极性。

同时,为使党的富民新政策、新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靖远县广播电视台根据群众收视习惯,在农闲阶段、黄金时间播出《黄河两岸》《乌兰有约》等做客访谈类栏目,邀请农业部门领导和“三农”问题专家及“田教授”“土秀才”、致富能人与创业达人上电视分期、分批、分层次为农民群众解疑释惑,传播新鲜便捷的科技知识。为缩短与农民的距离,使观念、政策更容易被农民朋友接受,栏目组甚至将演播室搬到了田间地头现身说法,用群众口语跟农民朋友双向交流,将抽象理论大众化、复杂观点简单化、费解的提法通俗化,让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节目中来,百姓好评如潮。

二、传播新科技,推介新典型

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主题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首要是掌握实用科技。靖远县广播电视台开设的《十里八村》《百姓视角》《民情直通车》节目紧紧锁定“三农”目标,瞄准农民群众服务对象,依照劳作规律,根据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农民层次和群众收视需求,采用亲切生动、自然大方的主持宣传风格,通俗易懂地向农民传授应知、需知内容,因地制宜提供实用及时的致富经验、科学种养殖技术和销售信息服务。

如策划播出的《农技人员“把脉开方”减轻瓜菜病害损失》《枣树专家开设“田间课堂”为果农“传经送宝”》等新闻,使农民看得懂、学得会、记得住,从而达到可学、有用、受益。自靖远电视台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和多档栏目开播以来,通过特写、侧记、纪录片、系列报道、成效总结、做客访谈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实时采访挖掘报道了农林水利相关部门、各乡镇企业合作社及产业状元、致富能手发展壮大靖远枸杞、小口大枣、靖远羊羔肉等六大地理标志产品的新举措、好思路、典型事迹和励志故事,为广大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种植习惯,拓宽致富门路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有益借鉴。

三、创优新方式,宣传新风尚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更要同步建设新农村文化。靖远县广播电视台近年来通过“枸杞爱心采摘节”“小口大枣采摘节”“法泉寺民俗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文化活动,制作播放了50余期文化节目,为群众提供了健康的精神食粮,更让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为农民求知、求新、求变、求乐的知音。

同时,别出心裁的开设文艺栏目《周末乐吧》和电视短剧《瞧!又来了》,节目运用靖远当地民歌小调和自编自导本土特色情景小剧、微电影等,大力宣传党的农村富民政策和在五好家庭评选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媳妇、好公婆以及在新农村建设中凸显出的先进典范,用旁边的人、身边的事树立起先锋榜样,让群众看得见、学得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如制作播出的《孝老敬亲的好媳妇吴艳明》《丹心为民好支书——焦满智》等,通过积极讴歌建设新农村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既陶冶了农民群众情操,也提高了百姓精神品味。

活水源头来,基层天地宽。实践证明,小窗口也能看到大风景。县级电视台是最基层的新闻媒体,也是农民群众最亲密的朋友。所以,县级电视台应该下大力气做好新农村、新农民、新气象的宣传报道,用心灵倾听群众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当好惠民政策的“宣传员”、和谐舆论的“播种机”,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新闻在前方,观众在期待,干在其中,我们也可以有所启示和思考。

一要找准栏目定位,对节目理念进行明确。对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特征以及内涵进行明确是做好“新农村”宣传的基础。为了提高宣传效果,进行节目内容的设定时一定要入乡随俗,所设节目内容应具有强烈的“农”味和“乡土气息”。在明确品牌定位基础上,精准掌握对广大农民观众的参与热度、收视需求与农事节律,从而精心设置节目内容。对于“三农”电视节目的现实性价值取向,必须以平民视角感知农村脉搏,以本色影像服务民情民意,用群众话说群众事,从生产视角拓展到生活视角,探究农民内心世界,展现农民的喜怒哀乐,使得电视传媒的文化内容融进农民的情感世界中。

二要拓宽宣传内容,关注时下新机制、新风尚。如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成为了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举措,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就是创建和谐村镇和有积极意义的村民自治机制。为了乡村更好的发展,广大干部群众要和政府一起团结合作,政府要多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广大干部群众要努力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和作用,这样新农村建设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当然,在这个建设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基层电视台的支持,电视台为基层干部群众获取新农村建设的相关信息提供了平台,同时也展现了一些新农民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的事迹,这为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搞好新农村建设有推动作用。

三要不断创新农村节目制作播出形式。“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农村电视节目需不断强化现场感,突出服务性、实用性,主持人与记者要沉入基层,亲临现场感受乡村的变化,热情与农民朋友互动对话,让他们真实表达自己的朴素情感,反映他们的呼声。农村节目内容的播出用语也要不断推陈出新,尝试改“播”为“说”,用群众语言、思维方式实现话语的个性化、感染力,这样才能增加节目的亲和力。对于科技信息方面的宣传也要改变一味讲座式,需站在农民的角度上与之对话,倾听诉求,让农民朋友成为屏幕画面的主角,让关心“三农”之情充满声画之间,溢于言表之中。

四要加强策划,注重包装,提高可视性。要想使“三农”节目真正受到农民朋友的喜爱,加强选题策划,做好包装也是农村节目吸引农民观众很重要的方面。“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好的选题就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与农事紧密相连的,能为农民朋友解疑释惑的选题。节目策划创作要尽量使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采用活生生、原汁原味的题材,准确把握好宣传尺度,侧重节目实用性、知识性的同时讲究包装,才会言之有物,使农民觉得好看又实惠。

让农民群众尽快致富,并且使富起来的群众持续增收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基层新闻媒体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基层县级电视台要做到农民要说的话,我们帮他说;农民想做的事,我们帮他办;农民想提的建议,我们帮他呼吁。同时,节目办出地方特色,信息满足宣传需要,栏目彰显时代气息,基层媒体同样能在小窗口中看到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天地。

猜你喜欢
靖远县三农农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7:46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1:38
依托红色教育资源 推动学校优质发展——靖远县西关小学红色教育工作纪实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42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10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改革促发展 创新增活力——靖远县教育改革与特色发展综述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10
把发展“航向” 扬协作“风帆”——靖远县实施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纪实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36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2
靖远县东湾乡三合村设施蔬菜种植
甘肃农业(2016年9期)2016-02-17 04: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