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即墨区广播电视台,山东 青岛 266200)
随着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的不断涌现,加上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传统媒体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视新闻媒体市场因此遭受巨大的冲击。为了获得健康持久的发展,传统电视新闻必须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适应新媒体的发展需求,适当调整和创新电视媒体的发展模式,使电视新闻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电视新闻采编人员也要调整工作策略,迎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制作出质量更高、水准更高的电视新闻节目。
相对于电视等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具有更多的优势,比如能够在第一时间向受众传播热门的、新鲜的新闻。而电视新闻的播出时间有严格的要求,比较固定。新闻采编人员即使能够在第一时间采编到新闻,但是等到新闻节目播放出来的时候也许新闻热度早已退去,新闻节目也就难以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这就造成节目收视率下降。所以,在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必须要正视自身的缺陷,并且想办法去弥补这一缺陷。就笔者个人工作经验而言,新时代下电视新闻媒体要想谋取出路,采编人员必须要创新采编视角,不能在时间上取胜就从新闻内容的深度以及其他各个方面取胜,比如以独特的、更为深刻的评论为出发点,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新闻采集和编写,重新获取受众的青睐。总而言之,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取决于新闻信息提供的实效性以及新闻信息的效率。如今新媒体在效率上更胜一筹,新闻媒体就要避开这一点,寻找其他的突破口,创新采编视角,给受众呈现出区别于网络媒体的新闻,基于新闻内容重新占领市场,在受众心中树立权威性,为其提供更加独特的视角,将新闻的价值以及隐含意义最大限度挖掘出来,使新闻节目内容更有深度。
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大多数受众之所以更偏爱新媒体提供的新闻,不仅是因为网络媒体新闻内容的时效性强,还与新闻媒体的互动性强有一定的关系。这也是电视新闻节目表现出来的缺陷之一。换言之,网络媒体呈现出来的新闻节目具有双向性,受众可以一边接收信息一边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意见,还可以在评论区与其他受众共同交流。而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具有单向性特点,受众只能接收信息但是却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这种情况下,受众的主观能动性无法被调动起来,对新闻的关注度也比较低。在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要从这方面着手突破,搭上新媒体这班“顺风车”,取长补短,弥补自身的缺陷,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从而提升新闻节目的趣味性,让更多的受众能够参与到互动中。例如,新闻节目可以充分利用当下受广大群众青睐的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开设与电视新闻节目有关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官网等,让观众通过这些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提升社会舆论关注度。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将受众的观看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新闻节目组还能通过受众反馈的信息知道自身的不足以及受众的需求,再根据受众的需求不断调整和创新,使新闻节目越来越符合观众要求,从而开辟出更大的市场。
传统电视媒体新闻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将群众的实际生活真实反映出来。所以,在对电视新闻进行采集和采编过程中,要对电视新闻的这一功能进行充分利用,以电视新闻节目为载体,尽可能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需要反映出来,让电视新闻成为对人民日常生活进行反射的一面镜子。将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要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取胜的机会。首先,在对电视新闻进行采集的过程中,采编工作人员要走进群众生活,适量深化其内涵,清楚了解到受众实际需要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再展开新闻采集工作,并且合理编辑采集的生活信息,将其转变为有效的电视新闻信息。其次,在引导社会舆论和宣传国家政策的过程中,要严格把控新闻信息的采编质量,尽可能做到高要求、高水准,主要报道民众实际需要的内容以及贴近人们生活的内容。例如,在对政府政策进行报道的时候,重点对那些与群众利益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进行报道,对于那些与群众生活比较遥远,群众不需要了解的政策则一带而过。在这方面,新闻媒体可以向《新闻联播》学习。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们对电视新闻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面对新时代赋予的挑战,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要及时调整工作模式,不断创新采编工作,给广大受众群体带去多样化、新鲜化的观看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媒体时代下为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谋取新的出路,使其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