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不完美的掌声

2018-03-28 11:50
学习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交流班级

●汤 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代教育正处于一个欣欣向荣的时期,但如同万事万物皆有矛盾、世界是由矛盾推动发展前进的一样,教育也需要通过不断改革解决各种矛盾进而逐步向相对完美进阶。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党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目标之一,深化教育改革是其题中之义。教育改革既需要顶层宏观设计,也需要将教育教学的各项具体措施落实落细,比如,在教师普遍关注的教学设计一环就有诸多工作可做。笔者试以曾经被动改变一次教学设计却赢得了热烈掌声为例作浅见分析。

记得那是一次公开课,上课的班级是九年级(2)班,学习的内容是九年级思想品德中的《什么是公平》,尽管阶梯教室里坐满了听课的学生和老师,但我对自己还是有相当的信心,因为我对自己的学生一向都很信任。整个教学过程按照我的设计思路顺利地进行着。

在课堂进行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实话实说话公平”,请同学们说说他认为班级中最不公平的一件事情。同学们一下就炸开了锅,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课堂很是热闹。举手要求要说的人很多很多,看样子要是一一请他们说恐怕到下课也说不完。我只好改变方案,叫大家将自己心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不公平的事情写下来交给我,不需要署名。几分钟后很多同学都写得差不多了。我说:“在我们生活中,如果你认为某些老师做的不公平,你可以找老师单独交流交流,也可以用写信等其它方式和老师交心。”正当我说话的时候,有一位同学举手示意有话要说,我就请他讲。他说:“老师,作为班主任,你是怎样对待你班上学生的,会不会偏心呀?”这时,所有的学生都注视着我,刚才还是气氛热烈的课堂现在却鸦雀无声。他们需要我的回答!我犹豫了一下。公开课都是经过精心的排练,45分钟的时间一定要把控得非常精确,整个过程都有严格的安排。对于学生这样的提问,事先我是没有预想到的。如果我用最简单的话来回答学生的提问,可以保证这节课按照我的设计进行下去,但是,学生一定会很失望。于是我就这个话题聊开了,我说:“在我的眼中没有因成绩的好坏而定的好学生与差学生这个概念,学生只有基础较好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之分,基础较好的学生不等于好学生,基础较差的学生不等于差学生。基础较好的学生,不求上进就是表现差的学生,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你在进步,你就是好样的,就是好学生!例如考分最后一名的学生,下次考分名次前进了一名,那么他就是好学生,就是好样的。”说到这里,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接着我又介绍了我们班级的奖励措施,我说:“在我们班级的班费开支中,为了避免班费只为成绩较好的同学服务,于是特为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设置了进步奖。例如,某个同学从班级45名进步到了35名,那么我就给他发奖品,奖品的价值与第一名奖品相同。在我们班,哪怕你的学习成绩是最后一名,只要进步 5名就有奖励。”这个时候,教室里再一次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而当我讲到“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公平的公民,教师没有任何特权,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学生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我不就经常向你们请教某一个字在普通话里的标准读音是什么吗?”时,学生又是一片热烈掌声。随后的教学内容作了调整。按照设计,这是一节不完美的课,但是,从学生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这节课对于他们是完美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念在我们国家多数教师的心中已经牢固地树立起来。但是,何时我们想到过帮助学生树立这样的观念呢?对于我们所理解的民主与平等,学生是怎样认识的呢?由此我认识到真正的民主与平等一定是在师生的交流与合作中体现的。有时我们会自认为对待学生的方式是民主的,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激发起学生平等交流的欲望,学生就依然是被压抑的,他们就享受不到平等交流的快乐。对教学过程而言,交流与合作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它不仅是一种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民主平等的精神沟通。对学生而言,交流与合作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表达、创造潜能的发掘;对教师而言,交流与合作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单向地输出,而是双向交流的过程。交流与合作意味着教师角色的根本转换: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

同时,这次不算完美的公开课中所爆发出的一次又一次掌声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设计虽然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我们又不能被它束缚。教学活动是一种生命活动,它不同于工厂生产产品,囿于教学设计只会窒息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我们需要改变那种只关注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细致安排一节课的每一分钟,而不变主旨与思路的“程序化”教学,因为这种“程序化”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对此,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也曾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因此,我们既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展开教学,进而收到完美的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交流班级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如此交流,太暖!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班级“四小怪”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班级英雄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