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海
糖尿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第三位重大疾病[1]。2007年,一项全国性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2]显示,我国居民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估计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有9 420万,此外还有糖尿病前期患者1.48亿。2002年和2010年浙江省的调查资料[3]显示,浙江省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3.02%和5.94%。近年来,浙江居民膳食结构、体力活动等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为进一步了解黄岩地区企业退休职工的空腹血糖(FBG)水平分布情况,加强对糖尿病危害的风险意识,在2015年7—12月对6 672名企业退休职工进行空腹血糖水平检测,报道如下。
1.1 对 象 选取2015年7月—12月来医院进行体检的55周岁以上的企业退休职工6 672名,其中男性2 535名,女性4 137名。根据年龄分成四组,其中 55~59岁组 1 496名,60~69岁组 3 426名,70~79岁组1 395名,≥80岁组355名。
1.2 方 法 FB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仪器为美国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试剂为宁波瑞源生物科技公司提供,质控品由贝克曼公司提供,校准品为试剂盒配套产品。所有对象均于采血前一天22:00以后禁食,空腹8h以上,清晨空腹以BD分离胶试管坐位采静脉血3mL,及时分离血清后上机检测,2h内检测完毕,检测前以试剂配套的定标液定标,用贝克曼质控物进行质量控制。
1.3 结果判断 根据2012年糖尿病筛查和诊断行业标准[4]:糖尿病(DM)为 FBG≥7.0mmol/L,空腹血糖受损(IFG)为 6.1mmol/L≤FBG<7.0mmol/L。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amhane'sT2法;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男、女性FBG水平分布分析 6 672例体检者FBG 的平均水平为(6.17±1.55)mmol/L,男性总体水平高于女性(F=29.71,P<0.05)。相同年龄组内比较,其中60~69年龄组内的男性FBG水平高于女性,其余各年龄组内男女间FBG水平无差异。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FBG水平比较(mmol/L,±s)
表1 不同性别FBG水平比较(mmol/L,±s)
注:FBG:空腹血糖
?
2.2 同一性别内各年龄组间FBG水平分布分析男性FBG水平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5,P>0.05);女性FBG水平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7,P<0.05),其中 55~59 年龄组的FBG水平低于其余三组,而其余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同一性别内各年龄组之间FBG水平比较(mmol/L,±s)
表2 同一性别内各年龄组之间FBG水平比较(mmol/L,±s)
注:与女性 55~59 年龄组比较,*P<0.05;FBG:空腹血糖
?
2.3 高水平FBG检出率及IFG、DM分布分析 在6672例中,FBG 升高(≥6.1mmol/L)共 2 203例,总检出率为33.0%,男、女性分别为37.8%、30.1%,男性高于女性(χ2=41.41,P<0.05)。各组的合计检出率分别为 25.4%、34.5%、37.1%、35.2%,55~59岁组明显低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卡方分割法χ2=50.60,P<0.05)。IFG、DM 的总检出率分别为 16.6%、16.4%;男、女IFG检出率分别为18.3%、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P<0.05);男、女间 DM 检出率分别为19.5%、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9,P<0.05),男性组均高于女性组。见表 3。
表3 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职工IFG、DM检出率[n(%)]
本调查结果显示,企业退休职工的空腹血糖升高检出率为33.0%,高于贵州铜仁[5](7.71%)、江西赣州[6](9.23%),而与广东肇庆[7](32.0%)报道接近。1996年,全国11个省市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抽样调查显示,糖尿病患病率在我国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这可能与浙江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居民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过量,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有密切关系[8]。
本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空腹血糖水平高于女性,与国内大部分报道[6,9]基本一致,但和天津地区[10]的结果相反。这可能与天津地区男女间受教育程度及职业分布和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差异有关。各同一年龄组内,60~69岁组男性FBG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其余各组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各组间的F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各组间除了55~59岁组的FBG水平明显低于其余三组之外,其余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G与DM的检出率分别为16.6%、16.4%,男性IFG、DM的检出率为18.3%、19.5%,高于女性的15.6%、14.6%(P<0.05)。男性各项指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工作压力、精神压力较大、社交应酬、抽烟饮酒等因素有关,而女性在这些方面则比较注意;女性的血糖水平随着年龄升高而明显,可能与心理压力与体内相应激素的改变相关。本研究采用的是单次实验数据,没有排除部分因服药而降至正常水平的糖尿病患者的数据及部分血糖水平不稳定患者的数据。接下来的研究我们将着重研究对这些干扰数据的处理,以及对高危人群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来确诊是否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但主要损害表现为血管病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糖代谢异常可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11]。因此,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即糖尿病前期患者,重点实施预防控制策略,我们要从整个人群层面积极促进生活方式干预,减少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如限制高热量、高脂肪及高盐饮食,多吃含膳食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减少碳酸饮料摄入,积极控制体质量,戒烟戒酒,适当增加体力活动等;对于高危人群,必须定期检测血糖,早发现早治疗[12]。对糖尿病患者,治疗的近期目标是控制糖尿病,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建立较完善的糖尿病教育管理体系为患者提供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指导,其中包括建立健康档案、APP远程管理、疾病知识教育、生活方式管理、体重管理、阿司匹林使用指导、血糖监测、血压管理、血脂管理、肾功能和心血管并发症检测[13]。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效管理需要强调安全性、糖尿病预防、早期治疗血管疾病以及由于肢体问题、眼睛疾患、卒中而需要的残疾功能评定。此外,在老年阶段,预防和管理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及相关情况,如认知功能障碍,功能性依赖,抑郁症成为重中之重[14]。
本调查显示,黄岩地区企业退休职工的FBG升高率达到33.0%,IFG检出率16.6%,DM检出率16.4%,检出率较高。因此,卫生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强健康风险管理与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疾病早期预防的意识,鼓励自我管理,才能切实有效的做好糖尿病的早预防早治疗。
[1]卫生部疾控司.1996—2000年国家糖尿病防治规划纲要[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2):49-50.
[2]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ew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3]叶真,从黎明,丁钢强,等.浙江省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调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12(27):988-991.
[4]WS 397-2012.糖尿病筛查和诊断[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
[5]龙丽,杨文才,程坤.2013年铜仁市体检人员空腹血糖水平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2(40):189-191.
[6]黄建荣.赣州市11797名体检者空腹血糖水平分析[J].检验医学,2015,11(30):1128-1130.
[7]周德亮.肇庆市封开县江口城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J].中国当代医药,2009,1(16):61,67.
[8]钟节,俞敏,刘立群,等.浙江省居民膳食营养摄入状况研究[J].疾病监测,2006,12(21):670-672.
[9]柴秀莲,王立岩,刘吉武,等.北京西南地区城市人群血压、血脂、血糖状况调查分析[J].北京医学,2010,2(32):123-126.
[10]职心乐,王建华.天津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4(17):275-277.
[1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流行病学组.糖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6(43):488-506.
[12]徐瑜,毕宇芳,王卫庆,等.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30):184-186.
[13] Fox CS,Golden SH,Anderson C,et al.Update on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Light of Recent Evidence: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nd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J].Diabetes care,2015,38(9):1777-1803.
[14] Sinclair A,Morley JE,Rodriguez-Manas L,et al.Diabetes mellitus in older people:Position statement on behalf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IAGG),the European Diabetes Working Party For Older people (EDWPOP),and the International Task Force of Experts in Diabetes[J].J Am Med Dir Assoc,2012,13(6):49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