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庆司仪实际上从我国的古代就有了,我国古代的“司仪”叫傧相,随着近代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于融入我国,使得我国婚礼主持的方式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婚庆司仪的出现实际上是模仿西方的婚礼形式举办的,其在婚礼中的出现不仅能够使整个婚礼现场井然有序,更能为婚礼现场增添很多娱乐性的元素。婚礼现场是严肃且庄重的,为此,其对婚庆司仪本身的语言艺术要求和标准也就不断提升。
婚庆司仪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整个婚庆现场主持质量的关键,为此,婚庆司仪要注重对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在对婚礼现场进行主持时一定要吐字清晰,用流利的语言对婚礼现场的各项任务安排进行表述,并将幽默的语言贯穿于整个婚礼主持现场,让婚礼现场的气氛被调动起来。然而,司仪若想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和谐气氛的营造需要了解各位宾客的身份和关系,从而结合其自己理解并通过语言进行表述。所以,婚庆司仪要在婚礼正式举办前对现场的各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不断将这些关系串联在一起,从而高效的渲染婚礼的浪漫、喜庆气氛。婚庆司仪的语言组织需要在正式开始前进行多次反复的训练,唯有如此才能更简洁明快的对周围的氛围进行把控[1]。我们知道,在结婚典礼的现场会有很多来宾互相不认识,为了能够让彼此就餐和交流中避免出现尴尬的气氛,婚庆司仪就需要对现场的嘉宾进行互动,通过互动来增进嘉宾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婚礼现场的气氛高涨起来。
婚礼现场所涉及的各项要素众多,这也就使得其现场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这些突发情况都有可能对婚礼现场形成不好的影响。为此,婚庆司仪就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即便在婚礼现场出现了突发情况也能够运用其缜密的思维和语言来“圆场”,从而保证婚礼的质量。婚庆主持语言是一门艺术,其不是死记硬背出来的主持话术,而是需要婚庆司仪在日常的生活中就感受语言的魅力,并不断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司仪反应能力的训练实际上是对其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是婚庆司仪功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要婚庆司仪进行长期的训练才能逐渐获得,语言艺术建立于反应能力之上,强化婚庆司仪现场反应能力必须得到贯彻与落实[2]。
婚礼现场应该是一个极为喜庆的场景,而场景气氛的营造和烘托还需要婚庆司仪做好功课。婚庆司仪的语言如若能够运用合理便能良好的烘托现场氛围。但是,很多现场的嘉宾交流较少也难免会形成尴尬的气氛,这就需要婚庆司仪本身要具备一定的“幽默细胞”,即能够通过语言的交流和互动增添现场的趣味性和融洽性。现实生活中,很多婚庆司仪都有培训过相声课程,主要是因为相声本身具有十足的幽默性,并锻炼主持的临场反应能力。这一点转换为语言艺术便能够对婚礼现场起到良好的气氛烘托作用。此外,婚庆司仪在主持的过程中一定更要注重学者的风范,既能够通过多样化的主持方法营造现场的气氛,又能够给人一种庄重的气质。为此,婚庆司仪可以在工作之余多多观看一些有关主持的书籍和视频,从而提升自己的主持技巧。
结婚群体来自五湖四海,因此,婚庆司仪要懂得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并善于运用这些具备差异性的文化特征来营造宽松、愉快的婚礼现场。此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婚礼习俗也具备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是民族文化特色的体现,这就需要婚庆司仪要根据不同民族文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做好充足的主持前期准备,从而担负起传播这种文化的职责。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也体现在语言文化艺术上,很多少数民族说着本民族的语言,即便在婚礼现场也会注重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运用[3]。我们知道,不同民族之间的人们在交流时难免会出现各种差错,甚至还有些民族之间的语言交流存在明显的矛盾。为此,婚庆司仪在婚礼现场进行主持时一定要将这些不同民族文化的语言进行系统整合,并融入到婚礼现场中去,从而为婚礼现场营造出一个美好的气氛,并让不同民族风情文化的语言艺术得以充分实现。
综上所述,婚庆司仪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婚礼中必不可少的人物之一,其语言艺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婚礼现场的质量。现代化婚礼的司仪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婚礼主持人,婚庆司仪所关注的是如何更好的调动现场的氛围,让整个婚礼呈现出一片温馨祥和的景象,让在座参加婚宴的人都能感受到婚礼现场的热闹气氛。婚庆司仪需要顺应现代化婚庆的需求标准,不断丰富个人的知识储备量和口语能力,从而为一场婚宴添加光彩。
参考文献:
[1]胡琳.浅论婚庆司仪的语言艺术[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26(05):92-94.
[2]杨春利,郭江奎,范丽丽.浅析婚礼司仪现状[J].大众文艺,2013(13):60.
[3]宋奕.婚庆司仪作为主持艺术初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02):109-1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