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

2018-03-27 12:30陈思慧叶茹兰
传播与版权 2018年9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意愿因素

陈思慧 陈 佳 武 景 叶茹兰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政府、学校和社会三方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仍然有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创新创业的参与度和成功率,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解决。为此,调查小组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线上问卷网、微信、实地走访等途径发放调查问卷520份,收回有效问卷497份,调查对象所读专业涵盖理、工、经、管、文、法、艺学科门类,走访高校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训练中心)负责人(教师)8人,对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分析调查所得数据和资料,可以把影响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因素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大学生个体所具有的性别差异、专业年限、个性心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自身因素,另一类是起支持和服务作用的外部因素。

(一)自身因素

在创新创业意愿方面,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年级高低不同心理品质之间有着显著差异。首先,性别不同,创新创业的意愿不同。调查到的样本数据显示,46.3%的男生有创业的意愿或打算,其中10.8%的男生已经实施;而在女生中,只有25.8%有创业的意愿或打算,其中已经实施的女生更是低至0.8%。其次,创新创业意识在专业上体现出差异性。在“愿不愿创业、想不想创业”这一问题上,答案为“愿意(想)”的,69.32%是理工类学生,人文社科类学生只占30.68%;同时,在各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孵化中心)注册的学生中,也以男生居多、理工类学生居多。第三,入学年限不一样,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也不一样。根据调查到的样本数据,在一年级学生中,有21.7%有创业的打算,78.3%没有创业的打算;在二年级学生中,有33.3%有进行创业的打算,其中1.2%已经在学校创业基地实施创业。在三年级学生中,有36.0%有创业的打算,其中8.0%已经在学校创业基地实施创业。在四年级学生中,有43.8%有进行创业的打算,其中6.3%已经在学校的创业基地实施创业。第四,不同的心理品质也会影响学生的创业意愿。通过访谈发现,能够主动承担或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的学生,大多具有人格独立、适应性强、善于合作与交流、敢于行动与冒险、勇于承担行为后果的心理品质,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行为组织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等;反之,那些依赖性强、循规蹈矩、不喜欢与外界沟通、情绪波动大、学习能力弱、害怕失败的学生,往往不会主动投身到创新创业活动中。

以上调查数据表明,在校大学生男女的创新创业意愿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创新创业意愿高于女生。这与男女生个性的先天特质有关,男生更勇敢更喜欢挑战,女生相对内向文静更喜欢稳定。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其创新创业意愿高于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这可能和理工类专业知识技能更能与创新创业项目所需要的技术技能相契合,更容易实现知识创新和知识转化有关。高年级学生的创业意愿比低年级学生更加强烈。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还没完全适应大学生活,对创新创业了解不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储备还不足;创新创业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棘手的问题,学生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的知识和能力,还需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总之,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本身是个体行为的表现,大学生的自身因素对于学生本人能否主动参与创新创业、发现创新创业机会、将创新创业想法付诸实践并坚持下去有着重要影响。

(二)外部因素

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强弱、创新创业参与度和成功率,还与外部因素所起的支持和服务作用有关。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调研对象在回答“影响(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时,选择“资金是否充足”的人占比25.8%,选择“学校或企业是否提供相应的支持”的人占比23.1%,选择“是否有强大的团队提供支持”的人占比18.0%,选择“经验是否丰富”的人占比15.2%,选择“政策支持力度是否足够”的人占比13.6%,选择“其他因素”的人占4.3%。在回答“对学校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不满意之处?”这一问题时,选择“缺乏知识经验交流型活动”的人占比22.9%,选择“资金支持不足”的人占比20.8%,选择“指导老师提供的辅导较少”的人占比19.8%,选择“奖励政策较少”的人占比16.7%,选择“实验器材、电子设备等硬件设施不完善”的人占比10.4%,选择“办公场所的空间小,舒适性差”的人占比7.3%,选择“其他”的人占比2.1%。我们还对在校大学生们对本校的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训练中心等实训基地的了解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回答“有较为深入了解”的学生只占1.4%,回答“了解一些”的学生占48.0%。而回答“根本没听说过”的学生占到了50.6%。

以上调查数据表明:资金的充足度、学校和企业的支持度、创新创业团队状况、政策扶持力度是同学们认为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外部主要因素。第一,从资金方面看,资金问题始终是创业当中的一个主要的因素,即使当前在校大学生有着较强的创业意识,也积极通过学校平台,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青春大赛等,但创业是长期投入和巨大投资的一项工作,资金投入必不可少,作为在校大学生,很多也是家境普通的学子,基本没有过多资金投入到创业当中,这也使得其成为创业路上的一块绊脚石。第二,从学校和企业支持方面看,对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实训设施、项目活动、团队建设、经验辅导和激励机制这几个方面。第三,从政策扶持力度方面看,主要是指政府从相关的法律、政策层面对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给予的扶持有多大。虽然我国政府已经颁布了许多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件,但是,有些政策到了执行阶段,得不到很好的落实;有些政策,则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不流畅,在校大学生无法了解和获取,大学生创业仍然被烦琐的行政手续和资金难题所困扰。

二、促进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个体的创新创业素质能力培养

加强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素质能力培养,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等,消除由于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高低、个性心理差异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参与面。首先,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在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支撑。要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特点,形成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精修课程、拓展课程、实训课程等层次化、多样化、系列化的课程体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而非理工科或部分学生,并纳入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多采取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专题讲座等;在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上,多引入第三方力量,邀请在企业一线、有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理论知识的人来授课。[1]多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行业专家学者到学校开展创业沙龙和路演活动,或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辅导,“打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壁垒、形成理论联系实践的联动机制”[2]。其次,注重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健全大学生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遇到各种问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加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建设

创新创业孵化场地、实验室等是高校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对于长期固守“象牙塔”的大学生而言,缺乏足够的商业意识和对市场行情的评估能力。那么,扮演“预创业”作用的大学孵化场地对改善这种市场缺口显然会起到显著作用[2]。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场地(中心)建设。健全组织架构,明确职能职责,梳理操作流程、改善硬件设施。围绕创新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三个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建设多层次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如组建“创新思维训练室”“创新创意工作室”等,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训练平台;组建“大学生动手训练室”“产品制作训练室”“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室”“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工作室”等特色实训教室,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挖掘、孵化,对接市场需求与投资者,寻求创业项目的商业化发展空间,发挥好高校与产业界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早破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脱离社会、脱离产业界的分散化发展路径。另一方面,以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为载体,以各类高水平的创新创业竞赛为契机,加强师生之间、校际的交流,开阔视野。总之,创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的最好途径,通过实践,可以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机制

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机制,为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经验支持。政府把已出台的扶持政策、各种优惠措施加以落实,为大学生营造公平、公正、客观的商业环境。资金来源要多元化,金融机构可以降低门槛,减少障碍,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产业界和社会各界可以为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设置基金,进行资金赞助;高校多出台奖励措施,奖励那些改善社会生活的发明者,激发学生的创造和革新精神。高校还要多和产业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帮助学生进入企业、公司等一线,进行浸入式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同时多争取校友的支持。一些成功创业的校友,有丰富的创业知识和经验,可以与学生交流分享,学生更有认同感;一些校友有较广的人脉和较好的社会资源,应充分发挥他们的影响作用为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影响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因素仅用个体自身和外部两个因素来概括,还不足以全面深入。教育部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全方位深层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3]我们要关注和重视影响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种制约因素,破解难题,不断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意愿因素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解石三大因素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