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版权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8-03-27 18:25
传播与版权 2018年2期
关键词:版权保护加密技术出版物

熊 楚

数字出版物在价值上与传统出版物无异,但是其侵权成本更低、侵权手段更简便、更隐蔽、更复杂,是侵权事件发生的重灾区、高发区。数字出版物与传统出版物相比,更易复制、增删、篡改,也更易于传播。因此,相比于传统出版物,数字出版物更容易产生版权侵害,更易引发因版权致的法律案件。版权保护是要在出版权利和著作权上帮助权利人获取排他性权利,防止他人对出版物内容的非法侵害与盗取。从版权本质上讲,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一样,只要是独创、有价值的作品都应该受到保护。因为数字技术仅是对出版形式和传播方式的改变,其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并进一步降低了出版发行的成本,简化了出版发行流程,提升了行业的效率。版权侵权案件作为数字出版过程的重要障碍,如果不能有效防止,就会极大损害著作权利人的原创积极性,破坏出版市场的风气和环境,也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一、数字出版版权保护面临的问题

数字出版作为新兴出版业态,面临大众版权保护意识薄弱、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版权保护技术不成熟等问题。

(一)大众版权保护意识薄弱

版权保护是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促进数字出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大众对数字出版物缺乏保护意识,各种侵权案件和侵权行为时有发生。(1)从权利人角度看,版权保护是保护其权力不受侵害的必要手段,但是部分作者或权利人对数字版权保护并不重视,对利用网络平台的“数字盗版”缺乏维权意识。单一作者容易受整体网络风气的影响,忽视网络维权,只有侵权达到一定程度,受害权利人才会积聚起来进行维权斗争。(2)对于消费者而言,其购买数字出版物并不关注其背后的权利归属,而是习惯性的进行网络传播和分享,这种大众化行为已成为数字出版侵权行为爆发的重点。许多不标注出处的自媒体转载,事实上就是一种侵权行为。(3)在出版市场化体系中,部分出版商唯利是图,为了促进数字出版物的销售量和营业收入,不惜采用盗版、复制、删改等方式侵害版权,或在未经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出版,并在全网范围内进行广泛传播,甚至采用收费方式进行销售。这种行为不仅触犯了法律,还对于著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带来沉重打击,不利于数字出版市场的健康运行。

(二)数字版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

版权保护是涉及众多经济利益的法律行为,其根本依据是法律法规。数字出版是伴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而兴起的新兴出版业态,由于其发展历史较短,相关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因而与数字出版相关的版权保护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我国现行的互联网著作权保护法规有《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法》(2005)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06),这些法规对互联网著作权及网络环境中的侵权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在方向上和概念上进行了界定,在实际的案例场景和细分情况上并没有完备的可行办法。除此之外,关于著作侵权的案件,法官只能参照《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1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13),可是这些法律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对数字时代的版权保护缺乏针对性。除了法律法规不健全外,监管与执行状况也是影响版权保护效果的重要方面。一方面,数字出版市场需要各级工商监管机构、税务机关、行业协会等组织发挥第三方监管功能,对市场上的商业主体进行定期筛查,对侵权现象和侵权案件进行及时处分和核查。但是,由于我国尚未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数字版权的审查,也并无相关部门挂靠,这就导致一些出版商能够在监管盲区进行违规操作,躲开各个机关的审查过程,无形中助长了侵权行为。另一方面,执法过程中由于缺乏规范,有些侵权案件也并无相关判例可供参考,因而大多案件的处罚力度不够,使得侵权成本过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侵权风气,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不成熟

数字版权保护尤其特殊性,其和现代技术密不可分。由于数字出版依托强大的数字转化、数字传播和数字存储技术,因而版权保护的手段需要从数字出版的各个过程入手,不断增强数字保密性和排他性,保障出版发行过程的流程化和单向化,防范数字资源窃取行为出现。但是目前的情况是我国数字加密技术还不成熟,缺乏有效身份识别和传输保护的核心技术,在进行出版发行与销售过程中,保密生态环境有待优化。在出版发行系统的设计和维护中,同样缺乏可靠的安全运营维护技术,容易被不法黑客入侵,导致数字资源受到侵害,造成财产损失。由于数字出版采用网络传输形式,各种资源的传输通道和传播技术比较类似,且在域名设置和账号设置上的技术均较为简单,这就给资源窃取带来可乘之机。在较大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具有拦截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利益相关者,会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机制,在网络中拦截相关出版内容,提前出版,尤其是电视剧、电影等数字产品,被盗播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数字出版版权保护对策

(一)增强各主体版权保护意识

数字出版版权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各个参与主体明确数字版权保护的意义,不断增强数字版权保护的意识,尊重数字版权。(1)对于数字版权权利人而言,其是版权受到侵害时直接的受害者,因而应当把版权作为重要的著作权利,严格关注自身的权力情况,明确数字出版内容的权利归属与自身的权利完整度。对于未经允许擅自利用其作品的行为,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和举报,并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对于消费者而言,其是享受数字资源便利化和经济性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容易产生非法数字资源传播的主体。消费者应当进一步增强数字版权保护意识,尊重数字内容的权利归属,明确自身仅为数字出版物的个人消费者(尤其是对一些付费内容),并不具有网络传播权利。作为广泛的市场主体,消费者不仅应当自身积极参与数字版权保护,还应当积极监督其他主体的数字版权使用行为,对于擅自传播数字资源,非法进行数字版权删改和复制的情况,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维护数字出版市场的健康环境。(3)对于出版商而言,要以身作则,积极维护健康的数字出版市场秩序,明确数字出版物版权保护的目的在于维护合法版权,促进优质数字内容的创新,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一旦侵权行为泛滥,最终也会影响到出版商的经济利益。

(二)从立法、执法、监督等方面健全法律保护机制

版权保护需要健全的法制体系作为支撑,因此应从立法、监督、执法等方面健全法律保护机制,积极构建针对数字版权保护的法治体系。(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国家层面,积极研究制定数字版权保护领域的法律法规,为执法提供基本的定性依据。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也应当针对本领域和本地区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尤其是对于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日益增多的侵权现象呼唤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法规出台。(2)执法是保障法律有效执行的措施,可通过政策宣导、判例分析、法规解读等方式,积极促进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严格按照各类法律法规进行数字版权案件的审判,保障执法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性,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法律框架下开展数字出版事务。(3)在法律保护机制之外,外部的监督和行业的自律也是保障法律有效贯彻和执行的重要方面,应积极构建基于工商、税务、行业协会等部门为一体的监督自律体系,通过针对性排查、专题培训、特色案例宣讲等活动,营造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促进数字版权领域法制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于出版商而言,应当由企业法律相关部门牵头,积极组织各类法律法规学习活动,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制度和商业行为规则,避免侵权行为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害。

(三)加强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版权保护实践的支撑要素之一,未来需积极加强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创新,立足于数字技术和信息科技前沿,积极进行加密技术、智能识别、新场景技术保护等方面的创新研究与技术研发。(1)在加密技术上,要研发能够涵盖从创作到编辑,再到出版发行整个过程的加密操作流程,防范因加密技术不完备导致的黑客恶意攻击和关键密码泄露等问题。在用户购买和分享过程中,也应当加强加密技术保护,建立针对特定用户的揭秘策略,防范用户之间进行点对点、多对多的传播,以保障资源专属与价值。通过加密技术,将未授权的传播用户行为进行限制,促进良好的付费与授权引导程序建立。(2)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展对特定用户的智能识别,使数字出版物对授权用户能够完整识别,而对未授权用户则无法正常获取资源,从而建立起数字资源的获得性壁垒。(3)在新场景不断增多的信息技术大发展、大开放的时代,信息泄露和数据漏洞很容易在网络中暴露,因而还应当在技术层面上加强对新场景技术的研究,建立有针对性的信息保护机制,增强人机交互、智能识别等方面的连接安全性,及时修补新场景信息安全漏洞,定期排查相关隐患,从而建立数字版权保护常态化体系。

【参考文献】

[1]康建辉,郭雅明.我国版权产业发展中的版权保护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32(7):43-48.

[2]张灏.数字出版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传播与版权,2016(10):182-183.

[3]曾伟,霍思远.数字出版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闻界,2015(3):50-53.

[4]许波.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出版广角,2017(5):26-29.

[5]刘建.数字出版时代的版权保护难题与举措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4(2):71-73.

猜你喜欢
版权保护加密技术出版物
海洋水文信息加密技术方案设计与测试
运用数据加密技术维护网络安全的可靠性研究
图书出版版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思考
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中的应用
2017年出版物
当前传统媒体版权保护的难点及对策
互联网环境下的音乐版权保护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