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冲击了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刺激了新型新闻媒体的发展。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给编辑记者工作带来诸多方便。互联网用户数量众多,编辑记者将收集整理的新闻信息上传到网络上,增加了传播渠道,也增加了受众率,基于快速传播新闻的特点,受众能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新闻信息。基于此本文以互联网对新闻编辑记者的影响为研究主题,从互联网背景下编辑记者面临的挑战与互联网时代下编辑记者对素质的提高这两个研究内容加以阐述,旨在通过两个方面的分析研究,引起编辑记者的注意,为积极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为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促进新闻行业整体协调性发展[1]。
当发生新闻事件时,在互联网支持下的数字媒体能够发挥自身具有的优势,快速高效播放新闻,将自身影响力利用起来,将播报能力提高上去。数字媒体在互联网支持下对受众来说为其提供一个对新闻进行发现与播报的平台。但在互联网时代下对编辑记者来说话语权受到削弱,其身份界限更加模糊。这几年,在自媒体领域,二更视频算是开了一个良好的头,有技术、有想法、不限地域、不限题材,在他们的镜头下,挖掘事物的本真成了吸纳受众的法宝。
互联网改变了受众群体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压力日益增大,在做事情时更注重高效性,对新闻的阅览了解也是一样。新闻在更新与传播速率加快的同时,受众从关注整篇新闻过渡到只是关注标题,这使得出现了明显的标题,新闻平衡发展受到不利影响。
目前来说,传统媒体也在向多媒体融合发展,传统媒体的内容也在网络上进行了二次生成。作为一个从事传统时政新闻和农业专题新闻多年的编辑记者,感触比较直接的就是,在传统媒体上播出新闻的标题和在微信推送上的新闻标题表达上肯定会有不同,因为现在是眼球时代,受众每天面对那么多公众号,只有有新意的标题才能打动他们去点开标题看内容。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但是,让人了解你的灵魂之前,还是得要有好看的皮囊去吸引他们。在这样的现实局面下,当下我们这些传统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也不得不一稿二题,迎合受众口味去争取他们的点击量。
互联网对采访编辑工作帮了很大的忙,借助互联网即可完成这项工作。利用互联网每个人都可以充当编辑记者的角色制造新闻。这使新闻真实性受到降低的影响,通过臆想或是炒作迷惑受众[2]。
的确,作为传统媒体的新闻编辑记者,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也有来源于网络的。在是否要传播网络信息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要想一想,这条信息的真假?现在很多假新闻写的跟真的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管写手出于何种目的,至少这些假新闻一次次抹黑了正宗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传统新闻编辑记者,既要和网络自媒体抢占发布先机,又要挖掘有社会价值的真实新闻内容,否则就会优胜劣汰,所以新一代的职业新闻人任重而道远。
在网络中夹杂着太多难以辨别的事物,对此编辑记者要对职业操守严格恪守,抵制在金钱与名利上的“钓鱼”诱惑,对职业道德操守严格坚守,对虚假新闻不播报,做到不利用职务上的方便对他人造成伤害。注重这些职业道德方面的修养,在各种利益诱惑下做到沉着冷静应对,树立崇高的个人职业信仰,坚守职业操守。
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弄清事情真相之后及时播报,寻求最及时的帮助。为使新闻能够有很高的关注度,始终保持对新闻的敏感性,争取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报道。为使真实性与时效性得到保证,应对信息来源的渠道加以扩展。现在信息来源的渠道变得广泛,给编辑记者及时带来了情报,及时获取到新闻信息,更能打动受众,引起感情共鸣[3]。
为使新闻编辑工作与互联网环境相适应,需要对选题能力深度强化打磨。扩展信息来源,注重新闻编辑与播报质量。认真整理收集信息,将专业素养提升上去,保持敏感性,对有价值的选题加以深度挖掘。在语言上,在撰写新闻报道时保证语言的得体,写作功底深厚,体现新闻报道的创新性。
结合以上论述可知,本文从两个方面对互联网对新闻编辑记者的影响展开论述。结合互联网对新闻编辑记者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应该认识到这是必然,互联网对其工作的影响既有有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对有利影响的一面有效利用,对不利影响的一面需要加以注意,加以规避,避免不利影响的扩大化,改进不完善的地方。总之尽管互联网对新闻编辑记者工作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这是必须面对的事情,为此应对有利头条件加以有选择性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元忠.如何把编辑记者“赶”下基层——以彭水日报社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4):244+278.
[2]贾铁峰.电视台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度[J].新闻传播,2017(06):109-110.
[3]邱彦涛.全媒体时代广播编辑记者该如何转型[J].视听,2017(02):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