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如何增强“把关”能力

2018-03-27 15:29:20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舆情网民传统媒体

一、新媒体信息传播需要“把关人”

做为传播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把关人”理论由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提出,他认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得以传播。到了上世纪50年代,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个概念引入到新闻传播领域,他认为传媒组织就是大众传媒中的“把关人”,他们负责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着哪些信息最终可以来到受众面前,从而影响了新闻实践。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传播信息和接受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传统媒体的受众被分散。尤其是近几年,新媒体兴起,使传统媒体“把关人”角色受到冲击。但毋庸置疑的是,新媒体时代“把关人”必须存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2017年5月2日公布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对于信息传播渠道同时做了具体认定,即只要向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站、应用程序、论坛、博客、微博客、公众账号、即时通信工具、网络直播等媒介,不管是采编发布、转载服务还是仅仅提供传播平台,都必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二、新媒体信息传播“把关人”的组成

在新媒体新闻传播中,担任把关人角色的,笔者认为至少包括政府把关、新媒体端把关和网民把关三方面。

(一)政府把关

政府在互联网治理中承担着很大部分责任,促进网络发展并加强管理,就信息的内容来源和舆论导向进行把关。当前政府部门掌握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网络管理人才,扶持当地重点的网站建设和媒体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实现对中国声音的传达。

(二)新媒体端把关

就传统媒体而言,都建有自己的微信、微博、客户端和网站,在进行信息传播时,都有自己的把关程序,通过专门负责人对信息进行筛选,同时对信息内容进行加工和优化,才能进入传播渠道,同时还要对信息进行舆论导向的处理。

(三)网民的自我把关

通过提高新媒体素养,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判断力和识别力,不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同时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染,做到主动删选信息。

三、新媒体信息传播加强把关的途径

(一)政府加强对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监测

政府重在建设网络事件监测体系,健全网络舆情预测与预警常态工作机制,即通过对某一主题相关数据的实时抓取、剔除和分析,对舆情进行动态式观察;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指通过对网络各类信息进行汇集、分类、整合、筛选等技术处理,再形成对网络热点、动态、网民意见等实时统计报表的软件工具。

当下微博、微信、客户端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很多社会事件都是通过这几个传播渠道发酵。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这些新媒体加强把关意识。通过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对微博、微信、客户端发布的信息进行汇集、整合,了解传播热点和动态等,对其传播的内容进行有效控制。例如银川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银川市内新媒体进行了舆情监控,对那些侵权抄袭、传播谣言、恶俗泛滥的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加大打击力度,对情况严重的予以查封,涉及违法犯罪的,严格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要明确责任、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网上舆论阵地建设,提高舆论引导力是传统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也是建设新型主流媒体要坚持的原则。传统媒体网站在进行信息把关时,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入手,与网民进行交流和互动,提高媒体的凝聚力,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新媒体编辑的把关意识对信息传播起到重要作用,要对他们进行专业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培训,加强新媒体编辑的职业道德素养,加强社会责任感等。同时还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就新媒体编辑在信息制作、传播、发布等建立一套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操作,并建立配套的奖惩机制,对其在工作中出现的把关不严予以惩处等。

网络大V在新媒体平台上具有很强的舆论引导力,这提示传统新闻媒体的新媒体建设要有意识在培养“专业型”的意见领袖,走精准化道路,集中力量打造特定领域的民意主导者。如人民网在进行网络信息引导时,有意识在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介绍情况、剖析事理,在线回答网友的疑问,对网民过激言论进行理性回归。

(三)加强网络法治建设提升网民的把关意识

时下新媒体成为谣言重灾区、低俗文化泛滥,一些不负责任的网民为获得关注,出现无节操、没底线的网络传播行为,这与网民的把关意识低下或者缺失有很大关系,在依靠社会公德无法达到“把关”目的时,法律则是最好的武器。互联网不是法律盲区,必须通过法律制度的规范来约束和提高网民的自我把关意识,使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做到依法合法。例如去年银川市某微信公众号的管理员王某将网友给其提供了10张图片,未经过核实,便以“海原发生不明原因打人事件”为题发布信息,同时还发布网友提供的“关于人贩子偷小孩事件”信息并征集线索,微信网友点击量达4300多次,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警方将其行政拘留。

总之,新媒体信息传播不能随意为之,需要把关人的筛选与引导。政府、网站、网民是把关人的组成,通过三方合力,共同作用,实现新媒体信息传播的“风清气正”。

参考文献:

[1]梁苑.浅谈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把关人”的角色深化[J].新闻研究导刊,2016(09).

[2]苏牧.新媒体时代媒体把关人的责任[J]..理论观察,2014(08).

[3]万年顺.新媒体背景下信息流速对把关人形态的影响——以微博为研究对象[J].记者摇篮,2016(06).

猜你喜欢
舆情网民传统媒体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遵义(2018年20期)2018-10-19 07:15:06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6期)2016-09-19 02:16:48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0期)2016-06-05 09:04:16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24期)2016-02-11 03:34:38
传统媒体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6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