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报互赠刊物的深度利用

2018-03-27 14:40陈爱华颜爱娟
传播与版权 2018年7期
关键词:同类刊物学报

陈爱华 颜爱娟

高校学报是高等院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交流平台,承担着学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作用。高校学报的互换交流对高校科研、教学以及编辑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学报之间互赠期刊工作已渐渐被期刊人员所忽视[1],近年来,有关这方面讨论的文献很少。尽管仍然有很多期刊编辑部在坚持这项工作,但这一部分交流刊物的学术价值还是远远没有得以利用。笔者认为:除了自身编辑业务交流外,通过改进工作,提高互赠刊物的利用率,不仅可以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人员服务[2-3],还可通过定向互换或者赠阅吸引稿源,扩大刊物自身影响。在新媒体条件下,合理地优化这一部分编辑工作流程,而不是仅停留于过去期刊间的相互交流,高校学报互换与交流工作仍有可为。

一、传统期刊互换与赠阅的现状分析

作为高校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最末端的一个流程,期刊出版单位对互换期刊的管理除了互换期刊外,主要是历年过刊的存档,编辑部自行订阅的业务刊物和同类院校的交流期刊,就笔者不记名调查的情况来看,许多交流期刊收发单位不对应,交流对象信息更新不及时,如刊名、办刊地址信息的变更等。很多高校期刊办公面积有限,缺少存储空间,或者缺少专人对互换刊物进行统一管理,这些都造成资源闲置,多数刊物最终以废纸的形式处理。仔细分析这种现状,本文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原因:(1)时代的进步、经济与信息技术发展、数字出版、新媒体的发展使期刊检索更为便捷;(2)高校期刊编辑部门在人力、财力、场所等方面的局限性;(3)部分期刊编辑主观上不重视互换与赠阅工作,对高校学报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宗旨意识淡化;(4)中小期刊编辑还不能主动顺应新媒体的发展潮流,对期刊服务作者的方式和方法,以及通过信息交换提升自我影响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对互换期刊的深度利用

(一)通过互换期刊提升编辑办刊能力与水平

通过互换期刊提升办刊能力与水平,这是期刊互换的初衷,对编辑工作而言,更利于同类期刊编辑交流与学习,汲取优秀期刊办刊经验是高校期刊编辑的共识[4],例如我们通过研究业内顶级的《铁道学报》《中国铁道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等刊物,对行业最新研究动态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同类期刊的互换的确有利于拓宽编辑视野,提升编辑能力;另外通过同类的刊物互换,也可以共享一些同类期刊宝贵的办刊资源,如共享作者和审稿专家资源等。当然,以上并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二)充分利用互换刊物服务本校教学与科研一线

对内,充分利用接收到的互换期刊服务本校广大老师与科研工作者,是普通高校学报探索期刊内容服务的良好途径。

1.加强与本校图书馆的合作。高校图书馆具有馆藏面积大,检索和查阅方便的优势,高校学报所积攒的互换期刊存放的第一理想地点应该是图书馆。为此编辑部主动与图书馆取得联系,就刊物转存和交接等问题进行沟通,而学校图书馆对此更是求之不得。学报编辑部对互换期刊经过学习后,将其分类与整理,会汇总一份交接名单,连同期刊一起定期转送图书馆收藏上架,供广大老师和师生阅读。学报这一做法不但增加学校图书馆藏期刊的种类和数量,为它们节省不少订阅经费,也为本校广大师生查阅期刊资料提供了方便。

2.加强与校院(系)资料室的合作。高校学报编辑平时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本校教师和科技人员,学报编辑同学院(系)教师的关系极其密切。目前很多高校的学院(系)都设有自己的资料室,订阅了本专业相关的期刊,而这些期刊无论是学校的主要学科还是细分专业,很多可以从学报的互换期刊中找到,有了这部分资源,院系老师或科研人员可以及时掌握相关领域学术研究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学报也可以根据他们的阅读焦点把握目标读者对文章内容的需求,掌握高校学术研究计划和科研布局,掌握相关领域学术研究发展动向,设置符合时代特征的栏目或专栏。院系资料室则是更符合互换期刊分流的读者站,是更为理想的高校学报利用互换期刊服务教学一线的场所。

3.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服务教学与科研一线。传统的查询与阅读方式虽然有自身的优点,但互换刊物的传播过程还是比较缓慢的,这的确不利于学术的快速传播。而微信公众平台,QQ群等新媒体对人们的阅读习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接受信息的方式也更快速[5-6]。超过80%的科研人员希望通过微信平台关注学术期刊发布的信息[7],在利用互换期刊服务老师与科研一线的过程中,学报编辑也开始调整思路,主动适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便利性,即时推送学术期刊的相关动态,服务广大教学与科研一线。例如我刊编辑在整理完某个月的来刊时,除了登记、分类,还将相关期刊的封面和目录拍照,在转交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的同时,会将刊物的封面和目录(相关学科期刊要目)发送到学报的微信公众平台、学校科技文化沙龙等大型微信群、QQ群,这些新媒体平台特有的直接推送功能可以及时地向用户推动期刊最新动态信息,指明刊物的去向,方便大家第一时间获得本领域最新动态,并根据需要到指定的存放地查询刊物。我们还同时搜集读者们在公众平台收集反馈信息,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

(三)定向互换向定向赠阅的延伸

对外,在对外互换刊物的过程中,注重向校外同类院校或具有交叉学科的单位与个人定向赠阅,是期刊通过宣传提升自己社会影响力的另一个延伸。

1.利用定向赠阅挖掘作者与审稿专家。基于前文对互换期刊现状的分析,我们很担心自己的刊物在互换单位不能最终进入对方的传播领域(图书馆、院系资料室直至同类专业的读者),由于这一流通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在传统的期刊赠阅方式与网络期刊并存的形式下,除了对互换对象进行优化,还在互赠阅期刊目录中,注重研究同类院校、交叉专业的院校的院(系)的作者和审稿人,这是一部分重要的潜在稿源信息,是编辑从互换刊物的同类研究论文中分析得到的。向这一部分群体定向赠阅刊物,既是让他们了解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并开展学术交流,又是通过这种方式发挥广告效应,宣传本刊自身。为了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便利性,我刊特别将公众平台的二维码放在期刊的封面,方便读者进一步了解本刊。这样被赠阅的对象可以根据我刊的专业的匹配程度和学术水平,来衡量是否在未来向本刊投稿或者为本刊审稿,从而最终成为本刊的作者或者审稿专家。由于采用这种广告策略,我刊在近年来稿中,能够稳定地保证有1/4~1/3的作者来自校外的交通运输同类院校和铁路装备制造行业。

2.利用定向赠阅培育自己期刊的特色栏目。对于普通高校学报特别是地方院校主办的学报而言,稿源和稿件质量始终是困扰它们的两大难题。在办刊水平与专业期刊和重点院校的期刊相比,差距较大,许多同仁结合本校特色学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努力打造符合自身优势的特色栏目[8]。我刊基于特色栏目的策划,通过定向赠阅挖掘作者与审稿专家,很大程度是为了服务于特色栏目建设,我刊通过定向赠阅获得的外部稿源,其研究内容都相对集中于我校的交通运输与铁路装备制造的特色学科,更好地服务于本刊特色栏目的建设。定向赠阅目的性、导向性清晰,可以吸引有关的读者持续关注该栏目,并方便作者投稿。由于注重在文章的集中度上下功夫,在内容上突出优势学科或优势专业领域,在校内外相关科研群体或相关行业领域中组织稿件,我刊在栏目的建设上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结语

本文对高校学报多年来沿袭的期刊互换工作进行了分析。在当前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影响下,高校学报特别是地方普通高校学报工作者应不忘初心,摆正心态,脚踏实地,默默奉献,期刊编辑在努力融入新媒体发展浪潮的同时,积极思考期刊求生存与谋发展,努力发挥学术期物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功能;同时要找准定位,强化特色,注重赠阅与交换对象的选择,发挥赠阅刊物的广告效应,利用同行同类期刊的交换宣传自身,挖掘潜在的作者群和审稿专家群,服务于刊物特色栏目的建设,提升刊物的社会影响,争取在行业与地域学术交流中谋得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同类刊物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刊物贺词
致敬学报40年
同类色和邻近色
系列刊物介绍
七种吃同类的动物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同类(共4则)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