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帆
中国内地电影从发展至今,经历了六代导演的努力,经济的飞速发展,让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对文化这种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在提高。
从第五代导演开始,我国的电影产业就不断地向前发展,以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为领军人物的第五代导演,不但创造出了中国最初的亿万票房,也将个人作品的风格不断多元化,与时代相匹配。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作品《霸王别姬》一直被称为中国百部优秀电影作品之一,也被称为陈凯歌个人最经典的作品。《霸王别姬》无论其构图,还是故事结构都近乎完美,但是近些年,陈凯歌导演的作品没有得到大众的一致好评,究其原因在于其热衷于拍摄更多表达内心的作品,与商业价值无关。
例如在2012年陈凯歌导演电影作品《搜索》,将视线聚焦于网络,是中国银幕上难得的现实题材,揭露了媒体的问题,揭露了这个充斥着网络暴力的时代,奈何在那一年,国人还未有这样的觉悟,并不认为网络暴力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在2016年,我们却在网络上真正见证了网络暴力,很多人将此电影重新回温,开始赞扬陈凯歌当年的智慧。
而在2015年陈凯歌导演电影作品《道士下山》,一个不谙世事的小道士,因为饥荒下山,却踏进了光怪陆离的万丈红尘之中,他以赤子之心面对一切,却发现这个世界与他的想象完全不同。陈凯歌的初衷是表达内心的:以诚相待,保有初心,不随波逐流。奈何观众无法领悟其深意,在影片上映后一片哗然,认为其拍摄的作品均为不痛不痒之作。
其实站在文化创新的高地而言,陈凯歌导演近些年的作品,均与文化和个人情怀有关,他不断地审视时代发展带来的变迁,不断思考网络对生活的改变。网络可以成就生活,也可以毁掉生活,不断探索初心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是否会随波逐流,不停地感慨:不择手段是豪杰,不改初衷是英雄。所以在其作品中,可以看见陈凯歌个人情怀以及导演思想的体现,影视之于文化而言,不仅仅是娱乐大众,更多的是给予大众思考和文化感受。我们需要像漫威系列的爆米花式的电影来娱乐生活,消遣时间,同样也需要像《搜索》《道士下山》这样的电影来感受文化进步给予内心的深思。
2013年,非行导演作品《全民目击》的上映,轰动一时,原因在于这部电影的结构被称为模仿好莱坞叙事结构最成功的内地电影。电影通过剧中人物不同的视角不停展示事件发生的经过,让一个案件变得扑朔迷离,这里不仅要夸赞孙红雷和余男精湛的演技,最后还要折服于父爱的伟大。纵观我国历史,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变迁,父亲的形象在影视中一直没有一个具体的呈现,父亲角色固然重要,但是一直像隐形的力量存在影视中,不常出现,却很威严,但是非行导演将中国式父亲的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他不善于表达,他不苟言笑,他对外人可能很苛刻,但是当自己的女儿发生危难之时,他可以抛弃一切,用自己去换女儿的自由、女儿的清白,最终想要得到的也只是女儿的健康成长。
这是文化创新在内地新生代导演中的体现,将父爱这个抽象的名词用具象的方式表达,并且将一直威严中国式父亲的形象,以新的方式让其变得更加具有英雄光环。
香港地区的电影发展一直比内地要快很多,无论是港式文化的渗透,还是电影技巧,抑或是电影可看度而言,都是内地很多新晋导演效仿的对象。
陈可辛导演有“香港十大导演”之一之称,荣获过四次金像奖,三次金马奖。
陈可辛导演2009年作品《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学生、乞丐、赌徒……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之下,在香港中环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这个故事所有的发生地在香港,不但表达出陈可辛导演对香港的热爱,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爱国情操,一切的幸福都不是唾手可得,今时今日所有的幸福是因为曾经有着那么一群人,不畏生死,浴血奋战创造出来。今天的香港,得以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要感谢那群大无畏的人。陈可辛导演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让爱国情操在影视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用香港人的手法去表现对祖国母亲的爱,这也是文化创新给香港人的渗透。
叶念琛是香港少数后起的有思想的导演,他的作品多关注香港地区青年的爱情,最具代表的是他的爱情三部曲《独家试爱》《十分爱》《我的最爱》,叶念琛喜欢用平白的方式去叙述爱情的各种可能,尽管现实是血淋淋的,但是将爱情升华到了另一个高度。叶念琛用影视的方式传达出了现代年轻人对于爱情的态度,也解答了其中的很多困惑。这种思维方式,以及电影的结构都是文化创新使然。
黄进作为新人导演,斩获了第54届金马奖最佳新晋导演奖,第36届金像奖最佳新人导演奖,全凭其长篇处女座《一念无明》,该影片中曾志伟、金燕玲、余文乐都是零片酬出演,黄进导演在电影中用镜头,冷静的讲述了一个躁郁症患者的生活,无论是从家庭关系,还是爱情、友情,全方位体现躁郁症患者的生活。作为新人导演,黄进将目光投射到急需要关怀的小群体,同时纠正着大群体异样的眼神和偏见。
香港新生代导演不论是叶念琛,还是黄进,都在自己的影视作品中传递出了自己的导演思想,关注社会,关注某一群体,纠正错误观念及偏见,从他们身上都能看出文化创新对电影人的影响。正是因为文化创新,创造了影视的良好平台;也是因为文化创新,创造出了更多的优秀作品;还因为文化创新,开辟了新导演的新视角,让电影不断被商业冲击的今天,依然有人愿意去表达内心最深处的想法。
台湾电影的发展近些年是凭借着青春电影的崛起,而改变了台湾整个电影市场的格局。在早先时期,“台湾”电影市场被欧美大片充斥着整个市场,台湾本土电影票房每年收入只占据整体电影的百分之十,这使得台湾的教育文化产业产生了思考,于是台湾教育文化产业决定开始拍摄青春电影,但是其青春电影的格局异于大陆青春片,抑或欧美青春片。
台湾的青春电影是带着使命感出现的,从第一部青春片《蓝色大门》开始,台湾的青春电影就肩负着青少年性启蒙教育的使命,每部电影中都贯穿了三条感情线,第一条是男女之间的爱情,第二条是男性和男性之间的爱情,第三条是女性和女性之间的爱情。看似复杂的感情线,实则是在对青少年的性启蒙教育打开了大门,他富有使命感地向青少年传递出爱的信息,当青春期的懵懂与爱伴随而来的时候,不论你喜欢的是同性抑或异性,或者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出现,请不要用异样的眼神去看待,一切的存在都是合理的,教会青少年用包容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因此台湾青春电影贡献最大的演员要数桂纶镁,在这个低产的电影地域,桂纶镁出演了六部青春片,同时台湾不断起用新人导演和演员,现在的亚太影后张榕榕也是从台湾电影出道,以《渺渺》《阳阳》等电影广为人知。
但是台湾青春电影打开大陆电影市场最初是《海角七号》,唯美的构图,充满长情的故事,都让这个电影成为观众的看点,之后台湾青春电影正式打开大陆市场是凭借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没有大陆青春片那些疼痛青春的元素,反而更多的是因为爱一个人而坚守的信念,再到后来的《我的少女时代》,都充满着台湾人特有的情怀和柔情。
台湾教育文化产业正是凭借着台湾青春电影,达到了对青少年性启蒙教育的目的,同时塑造了正确的感情价值观,这也是文化创新让电影带给人们生活的改变。
电影产业一直是近些年来各国文化发展的标志,纵观早期亚洲各国的电影,不难发现近些年的改变。
早期的印度电影,以歌舞为主,缺少了文化教育意义,但是近些年,印度也出现了像《摔跤吧,爸爸》这样振奋人心的电影,不但将父亲角色的创造具象化,同时将信念和理想以及青春相关联。这使得印度电影也步入了文化创新的行列。
而泰国近些年,不论是电影产业还是广告产业都获得了业内的一致好评,从电影《初恋这件小事》到《暹罗之恋》都让泰国的电影文化与文化创新相结合,不但将泰国的地貌风土人情展现,同时也具有了教育意义。
韩国电影是一个没有历史的电影产地,但是近些年,韩国除了韩剧的热播,《釜山行》《七号房的礼物》都表现出家庭对孩子的意义,这不难否认,都是文化创新对影视的渗透,同时也能看出电影的发展在韩国是飞速的,温情的路线,总是深入人心。
中国近些年的电影,除了有很多跨界导演的出现,更多的是电影人辛勤的劳作,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将茨威格的同名小说改编,并将电影地点从国外搬至北京的四合院,时间设定在民国,符合了中国的审美。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一步之遥》都传递着导演对现实的自我认知,同时对中国式情怀的表达。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李安,作为奥斯卡最佳导演的获得者,李安早期的电影可看度就很高,比如《饮食男女》精湛的拍摄技艺,镜头的诠释,都成为亮点,而《少年派》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让李安的文化传承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地,这是只有中国人才具有的情怀,《少年派》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有异曲同工之美:(1)你愿意相信什么是真的,那什么就是真的。(2)那天在船上或者是在战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有我自己知道。(3)你为什么会爱我,是爱有英雄之名的我,还是无论什么身份的我。
这样的情怀是中国式文化特有的情怀,虽然在李安拍摄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之后,很多人说这是奥斯卡最佳导演鲜有失手的作品,但是作为中国人而言,我们不难感受到李安骨子里对文化的传承,对生命的思考。
这些电影都是文化创新带给我们的惊喜,所以电影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地不断渗透,让电影更符合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