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图书编辑面临的工作困境与对策

2018-03-27 14:40郭丽丽
传播与版权 2018年7期
关键词:选题策划出版社

郭丽丽

一、新媒体时代对传统图书编辑工作造成了冲击和影响

首先,在全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各种移动阅读设备的推广和普及,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逐渐变宽。但是因为传统的图书出版和数字出版之间缺乏有效对接,且由于高定价、高成本等问题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出版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其次,各出版社之间逐渐出现了两极分化的问题。在前期阶段中,具有良好市场把握的出版社因为具备受欢迎的产品,因此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也积累了与新媒体合作、谈判的重要资本,可实现快速转型。但对于那些市场依赖程度低、灵敏度不高的出版社而言,则很快就会迷失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甚至看不清未来发展的方向,市场地位岌岌可危。

最后,在新媒体时代,很多图书编辑都明显地意识到,一味地跟风、简单操作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唯有创意、独特才能拔得头筹,拥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基于此,要求广大图书编辑人员,在实践工作过程中积极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势,强化读者、市场营销以及调研之间的有效互动与联系,如此才可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根基。

二、当代图书编辑面临的工作困境

(一)图书质量普遍不高,难以形成职业认同

在转企改制之后,以往事业单位性质的出版社被推向了市场。一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出版社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将经营方向轻向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这样使得一些出版社和编辑人员为了拓展图书品种数,追求利润而放宽尺度和要求,为维持经营,去接纳一些粗制滥造、东拼西凑的书稿;另一方面,一些出版社和编辑人员失去了培养作者、研发选题、发现好书的耐心,不断模仿、抄袭畅销书。这些低质量图书的大量出版也许短期内能给出版社带来“短、频、快”的经济效益,但无疑也会让编辑失去“自主研发”的能力,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大到出版社小至编辑本身都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样的结果就是:错误或者偏差的“指挥棒”,驱使编辑制造低质量的图书,同时,粗制滥造和缺乏价值的图书的编校工作又将占用编辑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使其深陷机械性的图书编校。这种恶性循环使得编辑不得不为微薄的编校费折腰,缺少成就感和价值感,职业认同感不断下降。

(二)职业发展渠道狭窄,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大量的编校任务使得图书编辑在工作中大多时间是在办公桌前编校书稿,与外界的交流也多是与作者之间关于书稿的讨论,工作环境相对封闭,也难有接触市场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会与外界脱节,除了职称晋升外没有更多的能力提升途径,职业发展通道狭窄。然而,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读者对于阅读的种类需求越来越丰富,出版社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封闭的工作环境和固化的工作模式使得图书编辑的工作越来越被动,疲于应付书稿,难以应对多变的市场,更难以产出能够引领主流思潮的优秀作品。这样的“被动”工作让编辑人员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这样的状态,无论对编辑个人的发展来说,还是对出版社的发展来说都绝非好事。

(三)信息采集方式单一、片面

作为图书编辑,无论是对市场趋势的判断还是选题策划的眼光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要做出正确的取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信息采集的广度和深度,传统图书编辑在信息的采集上更多依赖的是自身的人际圈群和专业知识,其采集的信息量不免显得薄弱,而受制于个人知识领域及主观感受也容易显得片面。而在大数据时代,对于市场营销、选题策划的判断全来自受众群体的互联网活动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分析,相较于单凭编辑个人或数人合力的采集效果,具有更快捷、更深远、更精准的优势。

(四)信息交流和反馈不够全面、及时

作为编辑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反馈能力决定着对于市场走向的把握以及对受众群体的了解度。在以往,传统图书编辑对读者信息的反馈更多来自图书的问卷调查、热线电话、信件交流等形式,不仅周期长、时效性差、较为片面,而且更多是单向的信息采集而非双向的交流。在大数据时代,通过互联网以及各种终端设备,建立起了真正意义上人与人、圈子与圈子、群体与群体之间跨界面、跨平台的交流和融合的渠道,依托大数据,对于各个群体信息的反馈将更加全面、及时。

三、摆脱当代图书编辑工作困境的对策

造成图书编辑工作困境的原因从宏观层面来看有市场导向的因素,从中观层面来看有出版社管理制度的因素,从微观层面来看有编辑自身能力及意识的因素。因此,笔者认为,要摆脱上述工作困境仅凭编辑个人的努力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出版社作为宏观的市场与微观的编辑之间的纽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研判市场形势、明确发展目标、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着力。

(一)依托数据分析优化决策理念

大数据、云计算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依据,在文化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图书编辑应把握大数据时代的脉搏,全面利用大数据统计,在已经拥有的内容资源、作者储备的基础上,掌握当下文化市场的动向,形成以读者为导向的“按需出版”模式。从市场调研到选题策划,大数据平台提供了即时性的海量资源作为参考,而在当前“买方市场”的境况之下,图书编辑应意识到大数据、云计算的重要性,通过技术手段掌握市场和受众最新的动向和关注点。可以在社交平台(例如微博、微信)上了解到目前最具有话题性的热点,也可从大量的线上出版物销售平台了解到哪些题材和类型的书刊最受市场欢迎,而这些数据对市场营销和选题策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数据平台强化信息交流

无论是作者群体还是读者群体,都需要编辑进行扩充和维护,这就对信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要求。在大数据时代,编辑应熟练掌握社交平台和多种媒介的操作方法,运用资源的集中、整合、协调能力,加强与各种群体之间的交流,推行个性化服务,量身打造最适应市场的出版物,扩充作者群体,提升读者满意度,树立自身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三)树立大数据时代的版权意识

版权是出版物的命脉,在大数据时代图书编辑更要重视对电子版权的约定,尤其当大数据平台上涌现的海量信息的情况之下,一定要坚持“先授权,后使用”的原则,在使用图片、文字等资料时,必须要注意过程是否符合相关法规,从而避免法律纠纷。目前,我国的数字出版标准体系、数字版权保护标准、数字版权立法等与数字化出版相关的工作都在有序进行中,编辑应随时关注宏观政策的动向。在大数据时代,图书编辑只有综合性、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的能力,改变固有的理念,才能突破局限,应对挑战。

(四)注重对精品读书的研究

为了确保图书出版社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发展精品图书成为出版社制胜的关键。精品图书的研究离不开图书编辑策划对图书市场情况的深刻分析研究,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做到认真策划选题,精益求精,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基础上保证图书出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精品图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弘扬社会主义社会主旋律的图书,只有注重对精品图书的研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因此,图书编辑在进行精品图书研究时,要注重对市场的调查活动,并以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行策划选题,同时邀请相关专业的教授举办座谈会,发挥彼此知识水平,为出版社提供优秀的图书,从而赢得读者青睐。

(五)具备超前和创新思维

图书编辑的选题策划要有完善的出版计划,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图书市场的需求,因此,图书选题策划要具备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种创新思维能够为图书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图书编辑的选题策划需要图书立意新颖,有别于传统图书选题策划标准,要独树一帜,所以图书工作者要不断搜集信息,创造性地为图书选题策划提供新的立意,以吸引读者、抢占图书市场。此外,为了确保图书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够吸引读者,一方面要求编辑人员有过硬的知识素养,为选题创新提供丰富科学理性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发挥图书编辑部门集思广益的优点,吸引不同编辑人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经过集体讨论决策,形成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图书出版编辑只有尽快完成向新媒体的转型,才能推动行业进步。针对传统出版编辑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应尽快转变在工作中的消极态度,积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发挥专业优势,进行编辑内容和编辑方法的创新。同时,积极利用多种媒体渠道,为读者推送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内容。

猜你喜欢
选题策划出版社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我等待……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期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