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化背景下的学术出版分析

2018-03-27 14:40周志静
传播与版权 2018年7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学术数字化

周志静

目前,数字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术出版在大的社会趋势下面临发展阻力和机遇,对此,学术出版应掌握发展机遇,适时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发展路径,这对我国文化事业有序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探究“基于数字化背景下的学术出版分析”这一论题,该论题分析的现实意义较显著、学术价值较高。

一、学术出版基本介绍

(一)定义

学术出版定义主要从三方面来阐述,第一方面为服务层面,指的是服务于学术成果发表,为发表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的出版行为。第二方面即推动学术进步的出版行为。第三方面即引领层面,引导新学科、新学术领域形成的出版操作。由于出版对象存在差异,进而学术出版被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类型主要有学术期刊类、广义学术出版、专门学术出版。学术出版主体为大学出版社,二者间的关系被相关学者高度关注,并就此展开细致分析。

(二)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字出版应运而生,这不仅是对传统学术出版模式的创新,而且还引领学术出版迈向新的阶段。目前,我国学术出版形式主要有两种,具体介绍如下:

一方面,电子资源为主导的学术出版模式,典型代表有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其中,前者——中国知网经营的内容主要包括论文数据、学术期刊、报纸数据、博硕论文等;后者——超星数字图书馆内容借助数字阅读器来呈现,读者能够借此了解学术文献内容。该学术出版模式主要是对纸质学术资料进行数字化转换,以便实现资料共享。其不足为:营销对象单一,并且应用费用相对较高;优点为:信息量丰富,检索速度较快,更新及时。

另一方面,服务平台商为基础的学术资料分享,常见服务平台商主要有豆丁网、新浪爱问、道客巴巴、百度文库等,资料传输者主动传递行为发生后能够获得相应积分,并能利用已获积分来下载所需资料,如果积分不足,能够通过付费方式继续下载。其不足为:内容质量高低不等,侵权现象较普遍;优点为:信息资源丰富,学术资源利用率较高[1]。

二、数字出版产业背景

(一)国内背景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在这一方面的经验相对较少,并且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以传统出版业为基础,基础服务商主要有两家,分别为汉王科技和北大方正,二者利用先进的科技水平以及多样化阅读终端为其提供支持。随后互联网发布平台的出现又为数字出版提供了有力保障,以新浪、盛大的有效渗透为标志。我国学术出版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政府对其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政策颁布的方式为其提供全面保障。

(二)国外背景

西方国家最早形成数字出版业,代表国家主要有美国和英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两国专心开发数据平台,这一举动对出版业发展有划时代意义,同时,为数字化出版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西方国家学术出版的市场竞争较激烈,主要是因为该行业存在加大经济利润空间,基于此,实力较强的多家出版集团对其进行商业整合,通过分支抛售的形式来提高学术出版经济效益,同时,学术人员潜心专研,为学术出版业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

三、数字化背景下学术出版常见问题

对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学术出版数字化发展速度较缓慢,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现有发展成绩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数字化背景下学术出版遇到的现实问题总结如下。

(一)思想意识淡薄

我国学术人员以及编辑人员参与学术出版的意识较淡薄,并且能动性不强,再加上受资金条件制约明显,进而学术出版数字化阻力会大大增加。目前,有学者对信息技术以及电子阅读设备了解甚少,即先进设备应用优势尚未被充分挖掘,这导致学者对数字出版存在片面认知。除此之外,学术出版社引进数字技术力度较小,并且数字出版平台未能及时成立,仅通过合作于服务平台的传统模式来开展出版活动。数字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数字化学术出版内容提供者的学者,如果未能客观认知数字出版,仅应用陈旧思想、传统模式来从事学术出版工作,那么学术出版未来阻力会不断增多。

(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现如今,我国网络出版模式不够完善,导致数字出版工作出现页面模仿、页面内容雷同、行业标准不统一等现象,其中,页面模仿具体表现为页面排版无新意,最终会导致读者失去阅读兴趣,产生视觉疲劳,这无疑会对学术信息共享增加阻力。此外,学术出版数字化过程中的市场机制较单一,并且学术作品质量监督工作不到位,从中能够看出,管理机制完善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如果管理机制长时间得不到健全,那么学术出版市场会陷入混乱状态,规范化建设矛盾会相应增加[3]。

(三)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数字化学术出版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提供保护,那么极易发生版权侵权现象,进而作者合理利益会受到侵犯。版权维护问题现已成为学术出版数字化的主要问题,导致这类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即版权授权通道成本较低,相关法律内容空白,再加上,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强,最终导致数字化学术出版业发展受到不利影响,不利于激发数字化出版者的能动性,进而数字化学术出版作品数量不断减少。

除此之外,技术标准缺乏统一性,即学术资料的阅读格式与网络格式不同,因此,应用者需要下载专门的阅读软件,以便实现学术资料的浏览,但这一过程极易导致学术资料内容缺失,同时,学术资料准确度会相应降低,这对学术资源合理利用、整合、共享存在较大阻力。

四、数字化背景下学术出版有效路径

传统的学术出版模式在数字化时代存在些许不足,因此,学术出版应适当调整,确保调整后的学术出版满足数字出版需要。从上述问题总结可知,数学化学术出版工作存在一定问题,要想加快数字化学术出版步伐,务必针对问题采取有效解决措施,这对学术出版业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4]。

(一)强化学术人员及出版人才综合素质

学者以及编辑人员应具备较强网络意识、丰富知识储备、专业素养、信息敏感度以及创新能力,这对数字出版有推动作用。学术人员客观认识学术出版数字化发展的意义,改变传统的学术出版思维,掌握电子阅读设备以及数字技术的操作技巧,这能提高数字出版问题解决效率。学术人员强化出版意识后,能够端正工作态度、强化工作责任感,在学术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对自我合理定位,以此加快学术出版数字化进程。除此之外,我国应注重培养数字出版方面的专业人才,其中,专业人才具备共同点即了解出版流程、制定合理的数字出版战略、掌握数字产品、多媒体营销等内容,对此,出版行业应对人才进行系统化培训,并主动和高校合作,以此增加优秀数字出版人才数量。

(二)完善学术出版管理机制

一方面,健全文化管理机制,学术出版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做成部分,利用完善的文化管理机制来引导学术出版工作方向、规范其工作行为,这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文化事业有序发展,而且还能为学术出版提供正确方向,从中能够看出,文化管理机制完善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强化第三方质量检查部门的监督,进而数字学术出版单位能够加强重视程度,以促进学术资源传播、学术资源合理整合为基本目标。科学技术规范的同时,学术出版内容会相应细化,技术手段统一处理标准,这不仅能够创新页面制作形式,而且还能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读者能够快速、便捷找到所需学术资料。

(三)健全学术出版法律法规

版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能够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并且作者的合法权益能得到保障。对此,我国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根据现有侵权行为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以及法律条例,这不仅能够减少版权侵权问题,而且还能增强学术人员的版权保护意识。一旦发现版权侵权行为,应根据相关法律内容对其严惩,全面保护数字版权的学术价值。除此之外,我国还可以向西方国家学习,借鉴有关出版法律法规保护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当前数字出版实际,制定实用性较强的版权保护法律,促进数字化学术出版工作规范化进行[5]。

除了上述介绍的几种路径外,还可以通过提供充足资金、完善学术出版评价机制、优化数字出版产业链条、深化数字出版改革等方式来促进数字化学术出版工作顺利推进,这对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学术出版在数字化背景中应不断创新工作模式,通过强化学术人员及出版人才综合素质、完善学术出版管理机制、健全学术出版法律法规等措施来落实数字化学术出版,这不仅符合现阶段数字出版需要,而且还能为学术出版拓宽发展路径,这对我国学术出版行业健康发展、持续进步有重要意义。此外,我国学术人员以及出版机构应支持数字化学术出版,为实现学术出版数字化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学术数字化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