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臣
(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北京 100091)
1883年3月14日,正是在马克思逝世的那一天,恩格斯在给威廉·李卜克内西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一切,都应归功于他;现代运动当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的理论和实践的活动;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1]655-656确实如此,整整135年过去了,今天的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不管发生多大的变化,马克思的理论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今天依旧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人类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他们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这些思想家和理论家当中,马克思、恩格斯却有其特殊的地位。这是因为,在以往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当中,绝少有反映社会底层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的,更绝少有为社会底层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正确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并成为人民群众斗争的武器的。大部分的思想家和理论家,或是本身直接就是反映统治阶级的思想,或是在发展的长河中为统治阶级所改造和利用。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就是代表全世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同群众的实践密切结合,所以说,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任何别的理论所不可比拟的。
关于政党理论也是这样。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政党是作为封建专制君主的对立物,作为资产阶级的阶级代表进入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系的。虽然政党是民主政治的产物,但说到底,当时的政党是维护资产阶级既得利益的工具。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工人运动有了较大规模发展后,也有一些工人运动的领袖设想过要建立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党,但如何建立这样的政党,特别是这样的政党是什么性质的,却没有一个科学的论述。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产生了。
为什么是马克思、恩格斯而不是别的思想家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并进而形成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呢?这就跟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个人经历有关了。从马克思最早公开发表的文章——1842年1—2月所写的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从探讨国家问题开始的。1843年10月马克思来到巴黎之后,他经常同这些工人组织接触,形成了对这些工人组织的看法。1842年秋,恩格斯去英国曼彻斯特,亲自接触了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为了给工人阶级指明一条解放的道路,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愈来愈多地直接参加革命的工人运动,并在工人群众中宣传自己的科学世界观。首先他们在1845年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小组,小组同当时工人运动中最有影响的正义者同盟建立了联系,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不懈努力下,正义者同盟的指导思想逐步发生了变化,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以按照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则改组同盟为条件加入同盟,6月2日,同盟在伦敦召开代表大会,大会决定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代替“四海之内,人人皆兄弟”这个缺乏阶级分析意识的口号。大会讨论和制定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正式成立了。1847年11月29日,同盟第二次大会在伦敦召开,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了这次大会。大会结束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大会的委托起草同盟的纲领。经过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年底纲领完成。1848年2月,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
在我们已知的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除《共产党宣言》外,我们还没有见到集中论述关于政党理论的著作,这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形成的早期更为明显。即便是到后来,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非常活跃的时期,马克思、恩格斯也没有关于政党理论的专门论述。1844年11月,马克思曾准备探讨欧洲各国政党斗争的问题,专门开列了“政党”一项,但也是包含在他准备研究的国家理论当中的,并且没有完成。《共产党宣言》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2]248,集中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建党思想的精髓。它第一次向全世界说明了共产党人的观点、目的和意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客观地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同当时已经存在的其他工人政党组织相区别,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详细阐述了共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1]285但是,共产党不是无产阶级一般的政治组织,而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是无产阶级“最先进的和最坚决的部分”。他们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他们还强调:“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1]285这就清楚和鲜明地说明了无产阶级的性质和特征。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产生。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发展,对无产阶级政党在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的论述,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实现这种目标的策略原则和方法;他们还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内部活动的组织规则,并规定了党员的基本条件。这些论述,从根本上划清了无产阶级政党同各种工人团体的界限,为建立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政党,为无产阶级政党开展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过去的理论一说到政党,往往强调的是政党的外部特征和运作过程,都回避了政党的阶级属性,而马克思、恩格斯是从政党产生和演变的历史中,指出党是阶级的代表。从历史上看,只有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党理论才科学地、历史地、发展地揭示了政党的产生和发展,揭示了政党的本质,说明了政党的作用,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政党理论的最大贡献。只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开始,人们对政党的认识,才不仅局限在功能上,而是从实质上看问题。更重要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提出了关于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对无产阶级政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进行了阐述。从此,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政党,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的思想,就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武器。从此,无产阶级政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力量,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1848年欧洲大陆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共产主义者同盟在马克思、恩格斯带领下站在斗争的最前列。随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在19世纪60年代建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的组织,工人政党发展到东欧北美等地。到19世纪最后30年,欧美各国普遍建立了工人政党,无产阶级政党已不是幽灵,而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力量了。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的寓所因病去世。马克思的逝世对恩格斯是个沉重的打击,他在当天给威廉·李卜克内西的信上说:“虽然今天晚上我看到他仰卧在床上,面孔也永远不动了,但是我仍然不能想象,这个天才的头脑不再用他那强有力的思想来哺育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了。”[2]655“马克思是伟大的学者,同时而且首先是热情的革命家。他最重视科学,认为它是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他生活的主要目的和最高理想,就是帮助工人运动组织起来并促进推翻资本主义、争取社会主义的革命斗争。”[3]马克思逝世后,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任,就落到了恩格斯的肩上。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产阶级政党所面临的形势同马克思恩格斯1847年刚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有很大的不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更为典型,议会民主也更为完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工人阶级革命的道路怎么走,很现实地摆在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面前。在探讨革命道路过程中,尽管有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革命道路,但从总的情况看,第二国际各党基本走上了一条社会改良的道路,改变了党的革命性质。
历史何其相似。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及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政权相继垮台,共产党失去了执政地位,不但西方许多政治家和学者据此宣告马克思主义已经失败,就连原苏共宣传部长雅科夫列夫都在他的回忆录《一杯苦酒》中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教条主义,是一种新的宗教。[4]那我们今天该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呢?“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1]695我们不能把一些国家共产党的失败当作马克思恩格斯政党理论的失败。把马克思恩格斯政党理论放到一个历史发展的维度看,它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是需要我们充分肯定的。
长久以来,人民群众一直憧憬着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理想社会。但以往的思想家不是从社会发展的规律上来论证未来社会发展的,无论他们对现实社会揭露得如何深刻,未来社会设计得如何周密,这种理想只能是空想。只有马克思、恩格斯,不但预测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而且对如何实现这一社会提供了方式方法,从而使共产主义建立在现实性基础上。这方法即无产阶级要组织起来,建立政党,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充分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经过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巨大进步,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政党理论的最伟大意义就表现在,它第一次系统地解释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把伟大的认识工具交给了人类,特别是交给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观察资本主义,就会发现这一社会不是资产阶级所鼓吹的人类社会的完美形式,这一社会必然发展到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力量,共产党就负有组织工人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责任。当然,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我们说它具有资本主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并不等于说社会主义制度一经建立就很完善,也不等于说它在巩固发展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或挫折。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具有旺盛生命力,就在于它具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为私人占有,生产关系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是对抗性的。解决这一矛盾的最终方式,只能是推翻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则是非对抗性的,完全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的范围内解决。这就是21世纪执政的共产党人的努力方向。
共产党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政党。在《共产党宣言》和《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依据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未来社会做出了科学的预测。他们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彻底消灭私有制和阶级、阶级差别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是人们能获得全面发展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消灭,一切重大社会差别消失,政党和国家都会消亡的社会。既然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实现共产主义的任务也历史地落在共产党人身上。
历史上,无数共产党人为着实现理想信仰而奋斗,有的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但共产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这里既没有车辆,也没有道路,什么也没有,根本没有什么早经试验合格的东西!”[1]638这就需要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无产阶级与劳动人民去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共产党人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因为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缺乏信心,对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最终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念发生动摇,每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都应当坚信共产主义,把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坚决进行到底。“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5]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不断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我们必须开拓创新,要用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为自己开辟前进的道路,从而体现马克思主义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君主政治和政党政治是人类社会已经出现的两种政治统治形式,在君主政治下,人民没有民主权利,国家和社会的大权集中于君主一个人手里。在政党政治中,领导国家和社会的权力集中在一批人手里,广大群众的参政权利是通过政党政治这种间接的、代议制民主形式实现的,虽然政党政治不等同于民主政治,但它扩大了民主的范围。政党政治尽管扩大了民主,但它仍然是少数人的统治,其背后仍是阶级政治。资产阶级在操纵政党政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政党体制或政党制度,虽然架构了各政党之间的关系和运作规范,但它还是适应资产阶级需要,为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服务。资产阶级各政党通过选举的形式明争暗斗,实质上是在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体制内各政党的纲领、政策虽有具体的差别,但总目标是一致的。执政党还通过其掌握的政府,控制着国家机器的各部分,从而确保资本主义制度不被工人阶级和其他人民大众所改变。
如何走出西方政党政治的陷阱,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党理论给我们提出了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的选择,那就是在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以后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对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做了表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2]293;“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293。《共产党宣言》在阐明无产阶级专政在政治方面的历史使命的同时,也指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方面的历史任务。1850年,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工人阶级专政”[2]401的口号。 1852年 3 月 5日,在致魏德迈的信中进一步肯定了“无产阶级专政”[2]547这一结论。随后在1875年批判“哥达纲领”时,又强调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并进一步提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整个历史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一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这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是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在这一制度中,坚持共产党领导是基本前提和政治基础,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挚友、诤友关系,是参政党与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亲密团结、合作共事的关系,而不是多党竞争、互为对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这种政党制度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又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一种新型的政党制度,我们一定要有这种制度自信。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是最先进的政党,之所以是先进性的党,在于它是以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武装起来的,由此能够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握社会的方向。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对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建设的论述,是我们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力武器。党的先进性反映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全过程。重要的还是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执政几十年后丧失了执政地位并导致自身解体。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的严重失误。先是教条主义盛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生搬硬套,党内思想僵化,缺乏创新精神和对国内外情况变化的应对能力。后来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造成党内思想极大混乱,使党完全丧失了精神支柱和凝聚力,结果顷刻间瓦解。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并没有穷尽真理,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苏联和东欧执政党的失败,当然不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告诉我们,在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其首要和最根本就是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同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要把立足点放在如何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
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就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是决定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的根本要求和价值标准。毫无疑问,人类社会必然要发展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总是要追求一种更公平、更合理、更理想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反映了人类社会广大劳动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有曲折,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都是不可转移的历史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和发展眼光,满怀信心地为实现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而奋斗。
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写的德文版序言中说:“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做一些修改。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6]”。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党理论也是这样,他们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但需要我们思考的是,170多年过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党理论能保持这么巨大的影响力,除了他们本身的思想魅力和革命精神之外,更重要的是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固化起来,“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681。”“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2]285正是由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无数共产党人为实现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的不断奋斗,才使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光芒永存。历史发展到今天,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党的建设所面临的环境同马克思、恩格斯那个时代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恩格斯政党理论的基本原则,也要从现实出发,按照执政党建设的规律加强党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党理论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打铁还需自身硬”[7]这一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反腐倡廉为动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呈现出新的局面。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部署。为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部署,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正如2018年初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强调的那样,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我国也是对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观念的一个重大更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选择,更是正确的选择。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论断,习近平同志强调,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强调的是新时代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事业是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党的建设的依托和载体;党的建设必须符合党的事业的发展要求,在推进党的事业的实践中不断加强和改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党的十九大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必须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了,尽管我们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党内确实存在着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使我们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有力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政党是阶级的组织,都与特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相联系。马克思主义政党——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宣布自己是代表广大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而且在实践中也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始终代表着广大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正是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最大的政治优势,才使我们党从小到大不断进步,才使党的事业从一个胜利到新的胜利地不断发展。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1995.
[3]彼·费多谢耶夫,等.卡尔·马克思[M].孙家衡,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15.
[4]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M].徐葵,张达楠,王器,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48,104,28.
[5]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2.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2009:5.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