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奥斯丁小说中的婚姻观

2018-03-27 08:44:41
重庆社会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奥斯丁爱玛婚恋观

安 琦

(内蒙古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Jane Austen,1775~1817年)创作的小说以幽默讽刺的风格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奥斯丁在短暂而平凡的一生中,仅仅发表了六部小说,几乎每一部小说都是经过长期反复修改后完成的。奥斯丁的六部作品都以乡村青年男女之间的婚恋爱情为题材,笔调幽默诙谐,结构明朗流畅,深受读者们的喜爱。小说中关于恋爱的日常生活描写得轻快幽默,而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看法,奥斯丁也有独到的见解,并形成了她的婚恋观。并且,“她在小说中强调个人教养对幸福婚姻、美好生活的重要作用。”[1]许多学者认为,奥斯丁的婚恋观更倾向于“实用主义”,奥斯丁的小说强调物质在恋爱中的重要性,要想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然而仔细阅读奥斯丁小说,可以从中感受到奥斯丁的婚恋观并不仅仅是“实用主义”的。奥斯丁笔下的主人公始终对爱情充满向往,并付出全身心的爱,但是奥斯丁绝不会让主人公失去理智,拒绝感情用事,而是让他们经历磨砺中找到真爱。奥斯丁以小见大,在青年男女婚恋生活的书写中流露深层意义,也侧面反映出那个时代中产阶级的生活风貌。

一、奥斯丁婚恋观产生的社会背景

奥斯丁所处的社会和时代对其婚恋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期,社会变革的浪潮正在英国席卷、蔓延。艺术家们钟爱描绘的、充满艺术性的生活受到巨大的社会变革的影响,原本和谐稳定的社会一时间暗流涌动。旧的社会体制被新型的工业民主化不断消解,资本贵族不断取代世袭贵族,不同阶级的身份等级观念愈发强烈,界定身份等级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包括身份、地位、金钱,等等。

(一)女性的社会地位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国家中心型向个人中心型社会经济秩序转变的过程中,拜金主义风潮日渐流行并大行其道。在那个时期,人们对别人的判断是以其拥有多少财产为衡量标准的。英国的男性处于主导地位,女性的地位微乎其微。社会制度的枷锁规定,家族男性继承家庭全部财产,女性丝毫没有继承权甚至还不如远房的男亲戚。在家庭里,女性一直从属于男性,毫无发言权。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的英国女性,她们还要面对衰老、贫穷、压制和嘲讽。因此,对于当时的年轻妇女,特别是那些出身卑微、没有财产继承的年轻妇女来讲,卑微的社会地位加上无力养活自己的尴尬处境,使得这些女性不得不考虑一条生存捷径来改变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要想拥有一个稳定安全的生活,就应该试图去结交并嫁给一位“有钱的、社会地位较高的单身汉”,这是她们谋取生路的方式和手段。一段完美的婚姻不外乎就是这样。因为那时的英国女性只有通过婚姻,才能获得尊重、安定和社会地位。

因此,奥斯丁的小说也描绘了在十八世纪与十九世纪之交的英国社会中,真正的幸福婚姻是什么样的。她的小说很明确地向读者传达出这样的观点:获取财产并不是结婚的目的,但是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也是不幸的。她笔下的主人公始终对爱情充满向往,并付出全身心的爱,但是奥斯丁绝不会让主人公失去理智,感情用事,而是让他们经历磨砺最后找到真爱。她在强调真实情感的同时,也不忘强调社会地位与财产对婚姻的重要影响。因此,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们几乎都嫁给了一个“财貌双全”的理想丈夫。正如《爱玛》中,爱玛最终嫁给了完美绅士奈特利先生,她周围的人也全都门当户对地婚配成亲;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与达西,一个是绅士的女儿,一个是绅士,他们处于同一阶层,社会地位相当,虽然一开始伊丽莎白因为富家公子达西的傲慢而对他产生偏见,经过一番周折,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正是由于当时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门当户对的观念在奥斯丁的婚姻观里处于重要的地位。

(二)社会背景对女性的影响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期,英国女性思想也是传统保守的。奥斯丁从小受到社会所推崇的传统道德和伦理规范的影响,在道德与宗教的规范中变得更加理智。她认为,言行妥当,做事有分寸、有德行是为人处世的必要准则。在当时的社会中,作为女性,行为处事更应该合乎规范。因此,她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在对待婚姻方面几乎都是富有理性的。例如在《理智与情感》中,姐姐埃莉诺代表理智,她处事严格谨慎,在感情面前更是沉着理智,遇到麻烦总是能积极想办法去解决,最终,埃莉诺如愿以偿地与爱德华终成眷属;妹妹玛丽安则代表情感,她正好与姐姐相反,凡遇事便慌乱起来,头脑被感情支配,常常缺乏理智,直到后来她听从了姐姐埃莉诺的劝导,理性地解决感情问题,最终获得圆满的婚姻;同样,《曼斯菲尔德庄园》中朴实善良的芬妮,在最后显示出勇气和自尊,理智地选择了善良表兄埃德蒙;《劝导》中执着于爱的安妮,最终找回了爱的勇气,与温特沃斯重新团聚。这些主人公都是当时社会上人们的缩影,奥斯丁通过塑造这样的人物反映了其婚姻观。

二、奥斯丁婚恋观中的理性因素

十八世纪的英国理性主义思想盛行,奥斯丁恰逢其时出生于这一时期,文学创作正是产生在这世纪之交。因而,奥斯丁不可避免地受到十八世纪理性主义的影响,她的作品不自觉地流露出这一时期的“理性”主题。

(一)奥斯丁的创作背景

要想深入理解和评价奥斯丁作品中的理性婚恋观,首先应该探究她文学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具体的社会大环境。奥斯丁生活的时代,正是一个男权主义盛行的时代,在这种传统封建社会中男性处于主导地位,而女性的独立价值观念被完全忽视。

因此,在理性主义时代的英国文学中,作为永恒主题的爱情和婚姻并不允许年轻男女感情用事、过于冲动,而是始终受理性思想的限制和规范。在那个经济基础决定一切的社会,爱情与婚姻是建立在财富和地位之上的。在当时,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按照法律规定没有继承权,随着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富人,人们的贫富贵贱观念更加深刻,社会阶级观念也愈加强烈,此时,财富与地位成为衡量社会价值的重要部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女性选择对象的标准除了拥有好的人品外,对方在社会上的地位以及拥有的财产也是女性家人考虑的重要条件。奥斯丁在她的六部作品里都突出强调了这种婚恋观,奥斯丁认为女性要想获得婚姻幸福,就必须慎重而理性地看待情感与财富,仅有感情而缺财富是不行的,只会带来痛苦和不幸。甚至在婚姻中,理智比情感更重要。这种婚恋观成为奥斯丁小说的主题。“对于金钱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甚至连大卫·李嘉图也不会具有比简·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更清醒的认识了。她描写的乡绅社会这座大厦所以能够巩固,正是由于财政上的安全保证,她的每一个笔触都表明她深知这个道理。”[2]在小说中,奥斯丁用一系列数字表明主人公的经济状况,使读者认为“是经济,是数字决定人们的生活与命运,决定着婚姻关系。”[3]在奥斯丁的小说中,男主人公一般都是社会地位较高,财产丰厚,他与女主人公的爱情常常以财产和地位为基础。“简·奥斯丁认为爱情婚姻是与金钱财富相互关联的,她并不回避经济基础对婚姻的保障作用。她强调经济因素对女性爱情与婚姻的限制,这是婚姻观现实主义的体现,也是她婚姻观最显著的一个特点。”[4]

(二)建立在理性思考之上的爱情与婚姻

奥斯丁小说倡导的正是这种理智与感情相平衡的婚恋观,这种婚恋观在小说《理智与情感》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在《理智与情感》中,女主人公是达希伍德家的性格截然不同的姐妹两人。姐姐埃莉诺善良大度,沉稳有主见,能够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她知道爱德华早已经与露西订婚之后,非常痛苦,却不得不离开,但她能够沉着冷静,很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小说从埃莉诺的人生观、伦理和社交观念出发讲述事件,从而塑造了一个“明事理的凡人”。而妹妹玛丽安却是一个容易感情用事的人,在与恋人威洛比分手后,情绪无法自控,沉浸在伤感中无法自拔,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直到清醒之后,她才意识到,对待爱情应该像姐姐一样理智、慎重。毋庸置疑,奥斯丁在小说中把姐妹两人塑造成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人物形象,就是为了将姐姐埃莉诺塑造为“理智”的代表,而把妹妹玛丽安塑造成因“情感”而盲目的代表。另外,在奥斯丁的小说中也塑造了很多失去理智、滥用感情的人物形象,从另一方面表现反证理性婚恋观的重要性。如《傲慢与偏见》中丽迪雅盲目冲动,因对伪君子韦翰单方面的爱慕,最终选择与韦翰私奔。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极端自私的亨利恣意玩弄曼斯菲尔德庄园两位小姐的感情,最终勾引已经订婚的玛丽亚一起私奔。《劝导》中的埃利奥特是个“诡计多端、冷酷无情”的伪君子,他贪婪无度,竟“把家族的荣誉视若粪土”,硬是娶了一个“出身低贱的阔女人”。奥斯丁笔下的这些人物都是失去理智的代表,而他们的结局也是不堪的。在小说《爱玛》中,埃尔顿先生为了爱玛家的财富和名望,想尽办法去追求爱玛,而当他向爱玛求婚被拒之后,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他便与低俗无知的富家小姐霍金斯成婚。而奈特利先生最终选择爱玛,也是更多地考虑到爱玛的家境与自己门当户对。而丘吉尔最终选择简而不是贫穷的哈丽特,也有着同样的考虑。在奥斯丁的小说中大部分青年男女的婚姻都取决于家庭地位与财富,只有门当户对、经济基础丰厚的婚姻才是当时最理想和幸福的婚姻。“奥斯丁天性中始终认为,完美的婚姻必定是爱情与金钱的结合,爱情和金钱是婚姻问题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爱情没有金钱的婚姻是不牢固的,门第和金钱是构筑婚姻的根基。”[5]

三、奥斯丁婚恋观中的感情因素

虽然奥斯丁在小说中一再强调理性婚姻,并认为婚姻的幸福建立在财产、地位之上。但她也深知,要是婚姻中没有爱情,婚姻也不会幸福。虽然婚姻离不开金钱、地位,但对方的人品和与自己的感情也是尤为重要的。在她的作品中也体现出感情因素对婚恋的至关重要性,爱情是婚姻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一)《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

爱情是婚姻的基石,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在奥斯丁的小说中读者可以感悟到这一点。在《傲慢与偏见》中,柯林斯粗鄙无知,却善于趋炎附势,作为班纳特的远房亲戚,他将成为庄园的继承人。他认为凭借自己拥有的财富,他向任何女子求婚对方都会欣然接受。于是他自以为是地向伊丽莎白求婚,但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伊丽莎白竟毫不领情,断然拒绝了他的求婚。实际上,并非伊丽莎白不看重财产地位,她之所以拒绝柯林斯的求婚,是因为她非常清楚的一点是,柯林斯看重的是自己的家产,他们之间并没有情感可言,而且她对柯林斯的为人也是再熟悉不过,她清醒地明白两个人不会产生感情。伊丽莎白是一个要强而独立的姑娘,她并没有让金钱冲昏自己的头脑,很理智地选择了爱情。而对于达西的第一次求婚,伊丽莎白也是拒绝的,因为达西在她面前的傲慢让她产生偏见,在她看来,达西的傲慢是对她女性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讽刺、挖苦,令她讨厌至极。因此,在达西第一次邀请伊丽莎白跳舞时,伊丽莎白断然拒绝,这让达西狼狈不堪。达西第一次意识到骄傲自负所带来的恶果,他痛苦地离开了伊丽莎白。为了消除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达西默默地改变自己的傲慢,开始变得对人彬彬有礼,得到当地人的尊敬。伊丽莎白也逐渐消除了对他的偏见,慢慢爱上了达西。当达西第二次向伊丽莎白求婚时,伊丽莎白欣然接受,有情人终成眷属。

(二)《劝导》中的爱情

在《劝导》中,女主角安妮的形象塑造表明了奥斯丁笔下的婚姻中爱情的重要性。小说中,主人公安妮与海军军官温特沃斯产生了爱情,并与其订下了婚约。可是,安妮遭到父母的竭力阻止,她选择听从父母的“劝导”,与温特沃斯分手。在以后的八年时间里,安妮的心扉再未向他人打开。有钱人麦斯格罗夫向安妮示好,安妮断然拒绝,对于拥有社会地位的爱立特,安妮也没有好感。直到在战争中升了官、发了财的温特沃斯上校衣锦还乡,随姐姐、姐夫当了沃尔特爵士的房客,安妮当初的情愫又一次萌生,她自始至终是爱着温特沃斯的,只是当初出于年幼和谨慎,她不得不放弃爱情。最终她与温特沃斯旧情再续,也表现出她在传统面前的不屈服。虽然小说中交代,安妮是一个恭顺、逆来顺受的孩子,但是当她真正意识到爱情的可贵时,她却表现出巨大的力量,在八年时间里,她耐心等待,历尽曲折,排除干扰,最终与温特沃斯结成良缘。

(三)《理智与情感》中的爱情

在《理智与情感》中,女主角玛丽安是情感的化身,“激情是她行为的动机”。她对爱情抱有浪漫色彩的幻想,她认为相爱的两人应该在感情上达到共鸣。这一要求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她对幸福婚姻的渴望。而姐姐埃莉诺是个重感情又头脑清醒的年轻姑娘。与玛丽安不同,她对待感情更加理智,她不看重金钱地位,而更注重对方的人品,最终,爱德华获得了她的爱情。埃莉诺知道了露西早与爱德华订婚,她竭力控制自己内心的失望与痛苦。后来露西和爱德华母亲陆续与他断绝关系,但埃莉诺却始终在爱德华身边,一如既往地爱着他,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奥斯丁在小说《爱玛》中也表明了自己对婚姻的态度。女主人公爱玛·伍德豪斯身为富家小姐,娇生惯养,自以为是。一开始爱玛并不是一个受读者待见的人物,小说很多地方都对这位贵族小姐的傲慢和娇惯进行了讽刺。青年绅士奈特利更是对她的缺点看得很透彻,两个人从开始的针锋相对,到后来经历一系列时间之后,两人相互理解,最终喜结良缘,说明了完美的婚姻不仅仅建立在社会地位和财富之上,更重要的是男女双方能够心灵想通,有真实的情感存在,内心能够相互交流与磨合。因为爱玛的家境富有,她受到很多人的追求,牧师埃尔顿为了财产追求她,弗兰克也对她百般殷勤,直到最后,爱玛才意识到自己深爱着奈特利。奈特利与爱玛相互交流,彼此倾心,成就一段完美的婚姻。

四、奥斯丁婚恋观中的价值观

长期以来,受男权至上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女性与男性之间存在智力差异,女性的理性思维弱于男性。而尽管奥斯丁生活的年代,男权思想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甚至在远离喧嚣城市的乡村贵族、地主青年的婚姻问题上也反映出这种观念。“既然妇女的本分是承认自己天生低人一等,和必须抑制自己可能具有的任何能力。因此在那个时代,谦卑被看作主要的妇德就不足为奇了。”[6]但是奥斯丁却不认同当时人们普遍的观念。

(一)奥斯丁笔下的独立女性

在奥斯丁的笔下,女性并非是柔弱而完全依赖男性的,“她认为以妇女天生和男人一样智力发达,有一样的理性为出发点”。[7]例如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超越了性别的界限去评价人物,她将小说人物分成两大类,一种是见识高明、头脑机灵的;一种是愚蠢拙笨、见识低下的。这两类人物不分性别。这样的人物设置,表明见识高明、头脑机灵不只是男性所拥有的,而愚蠢拙笨、见识低下也并非女性的专利。奥斯丁坚信女性在处理问题上也是明智有主见的。因此,奥斯丁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对女性智力给予了极大的信心。“奥斯丁认为,女性并不逊色于男性。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出入于家庭生活中,她们都应该获得同等的待遇。”[8]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朴实善良的芬妮因为自己对埃德蒙的爱而拒绝了亨利的求婚,并凭借自己的真诚和善良感召着爱德蒙,让他懂得了什么是真爱。在《劝导》中,安妮性情温柔,兴致高雅,她很谦逊也偶或自伤,但她绝不是优柔寡断的小女人,她有操守和胸怀,始终将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中。当路易莎小姐在出游时发生意外,安妮镇定地做出了反应,唤起了温特沃斯上校心中的柔情,缓解温特沃斯内心的怨恨,使得两个人的感情得以复合。《傲慢与偏见》中贵族少爷达西一开始傲慢无礼,后来遇到伊丽莎白,他认识到自己的傲慢,开始改变,成为受人尊敬的绅士。这种对女性价值观的重新书写,体现出女性在家庭和婚姻中的地位。

(二)男女平等在奥斯丁作品中的体现

在英国的传统文化中,男性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能力,而女性则是缺乏理智、依赖、无能的代表。“在奥斯丁的时代,男性在教育方面享有优先权,他们似乎比女性更加睿智和能干,因此通常扮演女性指导者的角色。而奥斯丁作品中的女性则不然,在书籍和教育的帮助下,她们比之男性毫不逊色,在某些方面甚至是略胜一筹,可以充当男性的顾问和向导。”[9]综观奥斯丁的作品,读者很容易感受到,在男权思想盛行的时代,她极力提倡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念。但这种两性平等的价值观念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的影响,只能局限于家庭之中。在家庭之中,女性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教育子女,处理好家庭琐事,最重要的还是建立一个有助于丈夫发展的良好人际关系圈,这些看似繁琐的事情在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需要女性具备高度的智慧和能力。例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并不属于当时英国流行的“柔弱淑女”的典型形象,她举止活泼,不矫揉造作。所以在面对傲慢无礼的达西的邀请时,她婉然拒绝。伊丽莎白的这种自重和孤傲,正是源于她的“多读书,有见识”,在她身上,奥斯丁的女性观得到体现。

爱情、婚姻以及家庭一直以来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问题,奥斯丁描绘的是日常平凡生活中的家庭琐事,展现一个时代社会中男女对待爱情与婚姻的态度,从而更深层次地展现社会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政治经济形态。奥斯丁正是从女性视角出发,通过描写那些司空见惯而实际却包含有本质意义的事来体现自己的婚姻观:“恋爱时理智与感情平衡、婚姻中爱情和财产并需、家庭内男女人格平等。她批判旧的以男性意识为中心的价值观念的同时,构建了自己新的价值观念。”[10]

[1]苏珊娜·卡森.为什么要读简·奥斯丁[M].王丽亚,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3.

[2][6][7]朱虹.奥斯丁研究[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178,335.

[3]朱虹.英国小说的黄金时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32.

[4]任素丽.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婚姻观[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11):14.

[5]宋聚磊,梁小栋.从《爱玛》中透视简·奥斯汀的世俗价值观和婚姻观[J].语文建设,2015(11):42.

[8]郭芳.《傲慢与偏见》透析下的婚姻观[J].新西部(理论版),2014(2):81.

[9]刘冰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奥斯汀与张爱玲婚姻观之差异[J].名作欣赏,2016(29):122.

[10]王金安.论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与婚姻观[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87.

猜你喜欢
奥斯丁爱玛婚恋观
爱玛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52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解读
大众文艺(2019年24期)2019-07-13 13:59:32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教会读者什么
英语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28
简·奥斯丁:别样的“文化研究”
保险起见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看世界(2017年4期)2017-02-24 18:59:47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论欧阳子小说中的婚恋观
趣味测试
家庭百事通(2015年3期)2015-05-30 22: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