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书院涵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略

2018-03-27 07:09:30朱与墨
城市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城南湖湘书院

朱与墨



城南书院涵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略

朱与墨1, 2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长沙 410205;2.深圳大学,广东 深圳 518060)

核心价值观是最持久的力量,承载着一个民族、国家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城南书院作为湖湘文化渊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丰厚的滋养。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对城南书院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两个维度展开,促使其从政治、军事领域转向服务工商经济领域,创造性转化为企业家精神,形成湘商精神。

城南书院;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湘商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核。党的十八大报告分别从三个层面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了国家建设目标、社会美好状态和高尚的个人行为规范。三个“倡导”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公民的重大问题。

一、 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一定文化是一定历史环境的产物,是在特定历史文化涵养下不断建设与发展的成果。毛泽东谈到新民主主义文化时指出,中国当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当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承继发展而来;因此,决不能割断历史,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化传统的涵养,离不开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积淀。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文化植根在中国人内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2]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道德资源。科学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充分认识其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人们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豪、价值观自信的精神依归。

科学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抱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我们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必须从总体上讲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独特创造、价值理念。还要求我们从局部、区域文化上梳理传统文化资源,使不同区域、不同民族典藏在密室库房的文物、屹立在广袤大地上的文化遗产、书写在古籍字里行间的习俗制度、人物事件都活起来。从而认真萃取我国丰厚、多样的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其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2]101这是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二、 湖湘文化渊薮之城南书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滋养

儒、释、道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汉武一朝“独尊儒术”的历史殊遇,儒家更处于无可争议的主流文化地位。在地域文化中,湖南的千年学府城南书院等所张扬、演练的湖湘文化,是作为新儒学的理学南传后地域文化的第一大宗,被乾隆御赐“道南正脉”。翻阅城南书院人物事志,其涵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精神标识非常丰盛。城南书院的千年湖湘文化传统,由张栻、朱熹等思想文化宗师导其先路,并通过人才培养得以庚续、践行。从留存至今的珍贵资料陈本钦刊刻的《城南书院课艺》(书院考试试卷)看,城南书院的人才培养,一是侧重于对学生伦理道德的培养。如“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信而后谏”,“守望相助”等课艺(考题),培养学生忠孝、诚信、友善品德。二是体现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才培养目标,如课艺中“可以寄百里之命”,“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百姓足,孰与不足”,“以善养人,可以服天下”,“有安社稷者,以安社稷为悦者”等,[3]培养学生树立富民强国的抱负。而这两者,在清末城南书院人才培养方案改制中是分层次进行培养的,人才培养以德为先,前者主要是童生题,后者主要是生监题,即对启蒙入学的童生先培养其国学功底,树立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拨开混沌世道和蒙蔽人心,学好做人;其后待其年长再加强经世致用方面的知识学习,特别是科学技术知识,学会做事,治国兴邦。诚如此,城南书院“朱张唱响”的湖湘文化,涌现的一大批先哲贤达,或著书立说或践履躬行,他们的言行、思想、精神在不同层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一) 关于国家富强

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城南书院创始人张栻针对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之羸弱,明确提出创办书院的目的就是“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民也”。可见,他所要培养的学生是能够担当起“传道而济民”致力于国家富强的经世人才,而不是醉心于追求功名利禄的禄蠹,也不是沉溺于言辞之工的书呆子。“经世致用”后来成为湖湘士人安身立命、悬壶济世的抱负、情怀。城南书院及其文化自此弦歌不绝,尤其是在清朝涌现一大批经世派士人,如唐鉴、贺长龄、贺熙龄、曾国藩、左宗棠、罗泽南、郭嵩焘等,星汉灿烂于一个时代。其中翘楚“曾左”开办洋务运动,追求国家富强,力挽积贫积弱的晚清于将倾,成为晚清中兴名臣,蔚成“中兴将相,什九湖湘”之大观。还有出使英、法的清朝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主张学习科学技术,兴办铁路,开采矿产,整顿内务,以立富强之基。

(二) 关于民主、自由、平等

城南书院出现了举荐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的伯乐张百熙,出现了宣扬变法维新、提倡民权、平等的清末维新派人士樊锥、皮锡瑞等,更涌现了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黄兴,及其追随者杨毓麟、陈天华、易白沙等民主志士。他们主张民主、共和,为晚清专制统治唱响挽歌。这些人的丰功伟绩,所著典籍史册已蔚为大观非一短文能详尽。

(三) 关于文明、和谐

为使国家走上现代化,除经世派器物外,出现了冒着政治风险率先主张学习西方议会制度的郭嵩焘,出现了中国近代教育奠基者、京师大学堂主持人张百熙和湖南教育会长刘人熙、皮锡瑞等教育家。从科学方面而言,有提出解三元一次不定方程的新方法、运用几何知识测算出北京和其他地区纬度的数学家丁取忠等,有中国近代地舆学(地理学)奠基人邹汉勋等。关于和谐,城南书院另一文化巨匠朱熹理学思想的心性论、宇宙论与道统论试图构建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理论,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和谐主张。他与张栻会讲城南和岳麓书院时,主要讨论的就是“中庸”,一种理欲同体恰到好处的极致状态的和谐。在和谐文化的影响下,湖南两座朱张会讲过的文化名山南岳和岳麓山,儒、释、道和谐共处。

(四) 关于公正、法治

城南书院涌现了一批法制人物,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朱熹,其“明刑弼教”法律思想,被明朝采用,使中国封建社会的“明德慎罚”的法制指导思想千年一变,使明朝反腐和吏治成就斐然。曾国藩提出公正为法的底线,称“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清末修律运动后,法政成为显学,城南书院中出现一批法律人物,有清则例馆帮办、宪政筹备处委员马邻翼,湖南都督府法制院院长、司法司司长、被人誉为“校长之长、律师之师”的贝允昕,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司法部部长方维夏,民法学家罗鼎,新中国宪法起草工作顾问、划定中国领海范围、著作成为日本通用教材的国际法学家周鯁生等。他们的法制实践和法律思想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五) 关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城南书院人物张浚、张栻父子即是爱国表率。张浚忠于朝廷,为光复南宋领土、救亡图存,曾两度被罢官,但仍夙夜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成为抗金名相,南宋中兴名臣。其子张栻文武兼修,“以奋伐仇虏,克复神州为己任”,[4]107屡有军功,他以城南书院、岳麓书院为主要教育基地,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爱国志士。其中有发动对金“开禧北伐”的学生吴猎;爱国热情坚定的赵方戍边十年,以战为守,曾战败十万金兵,建立赫赫战功。张栻后代张唐在邵永一带抗元,与文天祥遥相呼应。晚清的城南书院学子曾国藩咬牙立志“不为圣贤,便为禽兽”,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两人相约“以耿耿精忠之心献之于骨岳血渊之中”,致力于国家中兴,创办、统领湘军救国。曾国藩曾因英法横行无法制服而夜不能寐,提出“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抵御外辱之策。[5]左宗棠暮年更是以年迈之躯平定云南,收复新疆,保全山河立奇功。城南书院人物、湘军另一统领胡林翼曾见英法汽轮穿行中国长江、湘江,气得吐血坠马。所以,城南书院生徒王闿运门生杨度就放言:“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4]16陈天华“坚忍奉公、力学爱国”,号召全民起来反抗外国侵略,并认为“须知要拒洋人,须要先学习外人的长处。……越恨他,越要学他;越学他,越能报(仇)他,不学断不能报。”[6]陈天华在反帝中萌发了人民战争的思想胚芽,同时认识到爱国不能固步自封、排外,形成了近代爱国思想的核心。解放战争中,城南书院学子程潜、陶峙岳等国民党爱国将领满腔爱国热情,以黎民百姓为重、以边疆为重和平起义,使湖南和新疆和平解放。关于敬业,城南书院被誉为“昔贤过化之地”,其师生都是敬业典范,其山长十之八九为进士出身,并循着学而优则仕成为封疆大吏,仕而优退再教成为学术文化大家,人人著述等身。如学生中“两王”王闿运、王先谦即经学宗师人物。城南书院传统价值观推崇德性价值,认为诚信、友善乃人之根本。张栻从立国的高度指出兴办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明人伦,人伦之在天下不可一日废,废则国随之。”[7]郭嵩焘深以为然:“风俗人心为立国根本。”“人道之用,尽于接人而已”[8]朱熹在《宋名臣言行录》中从择友交往的角度说:“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曾国藩在家书中反复告诫子弟:“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何绍基从治国修身出发自题对联一副自勉:“节用爱人能道国;正心诚意乃修身。”城南书院留下了丰富的诚信、友善、修身的精神财富。

城南书院的道统历经千年,还被后继者湖南一师早期师范教育传承发扬,其师生人才群体在民国初以井喷式出现,光耀世界,成为中国文化史、教育史上的空前奇观。

三、 用城南书院精神财富化人、育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城南书院千年涵养并留存至今的思想文化遗产,为我国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其涵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基因合理继承与科学发展,是湖南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就整体性质而言,城南书院所张扬的湖湘文化、涵养和积淀的传统价值观,是一种与中国农业文明和封建宗法等级社会结构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体系,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不过,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自我更生能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有机吸收、扬弃、革新而历史地形成的。城南书院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基础和历久弥新精神家园。建构、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国家意识形态层面文化与一定地域传统文化之间的血脉关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接地气、更具亲和性,对于一定区域文化内的人民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具有一种心理上的文化认同与行动上自觉、自信。

城南书院随着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已演变为一所现代师范高等学校,即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校同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级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这为用城南书院精神财富化人、以文育人,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首先,社会和学校要加强和支持对城南书院的研究。从中专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随着学校的升格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研究人才,要制定大的研究思路、研究格局。城南书院的杰出人物丰富多样,学校要集中史学、政治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人才形成研究团队。

其次,研究内容集中在城南书院的历史、教育思想、办学成就及其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思想贡献,对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影响。把研究成果编写成通俗性校本德育教材,供新生入学教育使用,特别是供当前“课程思政”改革使用,使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汇编城南书院文库,把城南书院不同时期(包括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著名师生人物的代表作成套出版,巍为文化大观,彰显城南书院的优秀文化传统。

再次,利用城南书院精神财富多样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利用学校上述便利条件、优势资源,通过历史研究、理论研究、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纪念活动等多种形式来弘扬城南书院文化中涵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财富。影视剧《恰同学少年》《建党伟业》等在培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恰同学少年》作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德育教育必修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而城南书院积淀的精神财富中,这样的文化资源还很丰富,有待于通过文学作品和影视来传播弘扬。

最后,对城南书院精神财富的利用要处理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城南书院涵养和积淀的传统价值观,是深嵌在中国农业文明和封建宗法等级社会结构中的价值观念体系,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现代化等还有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激活其生命力。由于城南书院精神财富形成发展于三面环山的内陆省份湖南,属于传统农业大省有着重农抑商传统,素有“天下鱼米之乡”之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以农耕文化为底色的城南书院精神财富培养的人才在政治、军事方面大放异彩,但在实业和经济方面却少有圈点之笔,即使曾国藩主洋务运动办安庆军械所,客观上开启中国经济近代化之端,但初衷也是为了军事,地点也是选在安徽,而不是湖南。城南书院等演绎、形成、发展的湖湘文化的成功是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特定历史情势所成就的,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情势已发生变化,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民族复兴是中国当代历史情势。因此其要继续大放异彩就必须自我涅槃、创造性转化到服务工商实业、经济上来,摒弃一些权力崇拜等内容,把“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死仗”的湖湘文化特质移就于经济建设领域。这种精神与经济建设并不冲突,湖南人在不自觉地尝试中已有成功的先例,如湘潭不产槟榔却把槟榔发展为支柱产业,永兴不产白银通过冶炼成为“中国银都”,新化湘中闭塞之域却占领全国打字复印市场,开创“印遍全国”的辉煌等,这就是湖湘文化“霸得蛮”精神在经济领域向死而生创造的奇迹。但由于是不自觉的创造性转化,其成功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窘境。新时代城南书院精神财富的创造性转化主要任务是转化为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服务于形成“湘商精神”和科教强湘。对城南书院精神财富创新性发展,鉴于城南书院现为一所师范高校,主要侧重于其优良的教育传统的创新性发展。湖湘文化是改革和保守交锋最激烈的一种地域文化,如其代表人物中既有曾国藩、郭嵩焘等“敢为天下先”具有开放意识的人物,也有城南书院山长王先谦等守旧派人物。城南书院精神财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任务主要是充分发扬其开放包容精神,如当年敢于率先学习西学、敢于男女同校、敢于开设生理课等勇气,充分吸收海派文化以及优秀外来文化,既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又要有“吐故纳新”自我革命的勇气。敢于面向世界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敏锐把握未来社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发展趋势,在教育教学上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敢为人先。如探索教育与游戏的跨界融合、功能游戏的教学应用,大数据下的因材施教,机器人教师,教学的去中心化去教室化等可能趋势。

综上,用城南书院精神财富化人、育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善于通过师范教育途径把城南书院精神财富在省内省外中小学广泛播种,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同时以纪念馆陈列、影视作品等文化产品的形式,通过社会教育途径,使城南书院精神财富成为新时代湖湘文化地域各界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氧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落细、落实、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服务于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

[1]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708.

[2]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96.

[3] 陈本钦.城南书院课艺[M].咸丰四年(1854年)刻本

[4] 蔡栋. 湖湘文化百家言[M].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8: 107.

[5]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书信(五)[M]. 长沙: 岳麓书社, 2011: 3457.

[6] 刘晴波, 彭国兴编.陈天华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83-84.

[7] 张栻. 袁州学记[M]// 张栻全集: 第9卷, 长春: 长春出版社, 1999: 686.

[8] 郭嵩焘. 郭嵩焘日记: 第2卷[M].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 19.

On the View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tored by Chennan Academy

ZHU Yumo1, 2

(1.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Hunan 410205, China; 2.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 518060, China)

Thecore values are the most lasting power that is carrying a nation, the national spiritual pursuit and value orientatio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holds the deepest spiritual pursu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an important source cultivated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Chennan Academy, as a source of Huxiang culture is of rich nourishment for socialist core values. Practising and promot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can be carried out that two dimensions are creatively transformed and innovative develope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at is accumulated in Chennan academy, which makes it change from the political and military fields to serv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economy fields, creatively to transform into the entrepreneur spirit, and form the spirit of Hunan merchants.

Chennan Academy; traditional culture; view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the spirit of Hunan merchants

2018-03-12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JD16)

朱与墨(1972-),男,湖南郴州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商经济法、制度经济学研究

B 824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8.03.010

2096-059X(2018)03–0057–04

(责任编校:彭 萍)

猜你喜欢
城南湖湘书院
朵云书院黄岩店
现代装饰(2021年5期)2021-12-02 02:18:48
再读《城南旧事》
小读者(2020年4期)2020-06-16 03:34:14
城南二首(其一)
城南花已开,人间皆可爱
城南旧事
白鹿洞书院记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4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