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沭阳县严格按照财政部及江苏省财政厅政策要求,多措并举,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一是推进预算管理改革。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建立中期财政规划编制模式,探索政府财务综合报告,继续推进预决算公开制度。
二是完善县乡财政体制调整。实施新一轮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2017-2019年),着力破解现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存在财力与事权不对等,地方积极性发挥不到位等问题,更好地发挥县乡两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财力向乡镇倾斜,保证乡镇正常运转。
三是深入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加强对预算绩效目标的审核,扩大财政重点跟踪和绩效再评价覆盖面,完善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政策制定相结合机制。
四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重点加大对部门单位和乡镇财政所非税收入、预决算公开、支出预算执行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扩大专项资金检查覆盖面,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严肃财经纪律,不断完善财政大监督机制。
五是全面进行预算公开。出台了《沭阳县预决算信息公开管理暂行办法》、《2017年沭阳县县本级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方案的通知》,制作统一公开模板,对公开工作的范围、内容细化程度、时限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对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部门基本情况、收支说明、三公对比、数据报表的完整性、细化程度和规范性进行了严格审核,确保公开内容的完整和真实。
(李长城 江林蔚)
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市委、区委办 《关于深入推进转作风抓落实工作部署的通知》精神,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工作队伍,从2017年12月起,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财政所多措并举深入推进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修订《收发文管理制度》《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度,再次明确财政内控管理、严把文字材料关、财务票据审核、项目资金监督等具体责任,用制度管人管事。对照转作风抓落实“六个坚持、六个严禁”开展自查,坚持抓早抓小,杜绝 “温水煮青蛙”和对问题 “击鼓传花”。
二是强化专业素养。立足于提升财政干部履职尽责能力,针对知识更新不及时、专业化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要求每周梳理一次工作清单,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学习,每季度开展一次业务测试,每年提交一份业务工作报告,促进干部深入学习财政工作各项政策法规和知识技能,提高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和专业精神,力争形成人人“扛红旗、争第一”的工作局面。
三是强化实践检验。紧盯2017年目标任务,对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对照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明确责任分工,细化任务清单,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每一个项目,凝聚发展新气场,促进全体干部以“工匠+猛将”的使命感担当作为,务实重行,扎实推进2017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是强化执纪问责。在贯彻落实各项纪律规定上要严,在研究谋划工作上要严,在具体抓落实上要严,在率先垂范上要严,力促财政干部作风“严、紧、硬、实”,对存在的“宽松软虚”问题,要深入查找,彻底整改。整改不落实不到位的,绝不姑息迁就,一律严肃问责处理。
(刘 群)
近日,湖南省益阳市财政局印发了《益阳市财政局内部监督检查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三个创新点着眼,努力打造内部监督检查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内部监督检查质量,促进财政部门理财用财的合法性、规范性和廉洁性。
其一,科学组织,形成多头合力。内部监督检查由监督科 “唱独角戏”、“跳独舞”的检查格局往往存在着力量弱、周期长、质量不高等诸多弊端。针对这一制度缺陷,益阳市财政局成立了益阳市财政局内部监督检查委员会,出台了《办法》。《办法》规定:检查人员从全局范围内抽调,并编成多组,实行由全局各科室(单位)负责人轮流担任检查组长的组长负责制。形成了全局科室(单位)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共同提高的内部监督新模式,有效地增加了内部监督力量,缩短了检查周期,提高了检查质量。
其二,应查尽查,不留死角盲区。益阳市财政局对所属各科室(单位)提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总要求,按照“不存死角,不留盲区”的总目标,做到应查尽查。一是从检查内容上做到全覆盖,不存死角。在《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中要求的11项具体检查内容的基础上,把近三年同级审计提出的问题、市委巡察组提出的问题纳入检查范围。二是从检查单位上做到全覆盖,不留盲区。把《办法》中要求财政部门每年对本部门有预算管理职能的内部各业务管理机构的重点检查数不得低于该类机构数30%的检查要求,扩大到检查局属全部科室(单位)。
其三,合理拓展,兼顾扬长与补短。继续把内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补齐短板的工作任务完成好,促进单位强化内部控制、防范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效能、推进廉政建设。在此基础上,科学设置内部监督检查任务目的,赋予内部监督检查发现好做法、提取好经验的新职能,进而把好的做法、经验进行宣传推广,达到以内部监督检查促进财政工作扬长和补短的双层效果。
(卢 禹)
江西省安远县财政局自2017年开展“理财精细实、为政忠公能”主题实践活动以来,以“创优、创新、创效”深化财政服务、财政机制和财政监管,进一步推进了财政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履职尽职的能力。
其一,创优财政理财和财政服务。一是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财政干部的政治大局意识和思想认识水平上创先争优。二是狠抓贯彻执行,开展创优活动。以“改作风提效率”主题活动为契机,以整庸提能、治懒聚力为重点,全面提速机关效能。
其二,创新财政管理和财政机制。一是财政管理得到加强。建立和完善了《安远县财政局“改作风提效率优服务”工作制度汇编》,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良好形象。二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制定和印发《安远县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等文件,成立了县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严格实行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建立政府债务预警机制和债务风险化解应急处置预案,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三是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全面推进财政系统内控制度建设,建立覆盖各业务系统的内部控制管理平台,将风险防控延伸到财政管理的每个环节,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双安全”。
其三,创效财政改革和财政监管。一是加大支出管理力度,规范财政专户管理。合理安排扶贫、教育、卫生、社保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支出。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控 “三公经费”。盘活存量资金,规范财政专户以提高财政资金支付效率和使用效益,进一步增强县财政资金调度能力。二是继续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并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四是创新公务消费监管方式。“公务消费网络监管平台”于2017年3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实行“三公”经费支出网上申报与审核,全县已有163个行政事业单纳入监管平台管理。五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建立财政监督检查“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并按要求精心组织、规范检查程序,积极主动开展了违反财经纪律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陈 瑾)
2017年,湖南省汝城县采取多项措施,从三个方面严格督查考核,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出台攻坚方案。出台《汝城县2017年“重点项目建设攻坚活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处置化解了一批突出问题,为重点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出台 《汝城县重点项目建设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指导意见(试行)》,大力实行建设项目“一次办结”联合审批制度,每月组织手续办理集中审批提速提效。按照“一单五制”要求,严格实行一周一调度,半月一讲评,一月一通报。建立重点项目建设微信公众号,通过手机即可直接了解每个重点项目每月的进展情况。
二是开展问题排查。实行一季一督查、一季一通报、一季一点评、一季一观摩、一季一考核“五个一”督查考核机制,结合重点督查和专项督查,对全县重点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开展地毯式、常态化大排查活动。攻坚活动期间,联合两督、“三重”协调办、作风办、审计等单位,对全县重点项目开展集中督查3次,对汝城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理学古镇整治修缮、沙洲红色旅游景区开发等项目开展财务、质量、进度等专项督查32次,共排查问题6类370个。
三是制定考评办法。修订了《汝城县2017年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考核实施细则》,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纳入全县综合绩效考核内容,权重较往年有所增加。制定了《汝城县2017年重点项目建设分类定等绩效考评办法》,从全县年终综合绩效奖金中提取200万元,在年终对全县重点建设项目、14个乡镇、汝城经济开发区、25个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单位进行分类定等考核,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有功人员,予以重奖,对推进不力的项目、乡镇和单位,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