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美丽
富平县实验中学 陕西渭南 711700
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在实践教学中能够把握情感教育的精髓和关键点,并且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情感教育能够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促进其实现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信息,而且蕴涵着丰富的情感信息。这些情感或表现为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责任感,或表现为喜怒哀乐等审美情感。如《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以自己刻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勉励后辈专心求学,文章情真意切,语重心长,给后学者以深刻的启示。再如《蒹葭》一诗,景中含情,情、景融为一体,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的情感,融合了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音乐美。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如沐春风,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忧乐、共悲欢,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
语文文本内容是与作者生活的时代和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只有对作者的生活经验有所认识和理解,才能正确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例如,《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与李大钊生活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艰难的国运,这篇文章描述的是中国哪个历史时期的故事?在这一历史时期国家遇到了哪些困难?二是雄健的国民,在每一次国难面前,中国人民是如何团结克服困难的?这些历史史实对课文情感体验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五四运动的高潮过后,中国国内形势是怎样的,并以图示方式表示中国当时面临的处境,搜集这一时期的故事、视频和图片,通过这些图片引导学生走进文章情感氛围,感受中国人民面对国难的牺牲精神和不懈的奋斗精神。情感是蕴含在每一个小故事中的,通过挖掘五四运动后一些震撼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即使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国家遇到危难时也要义不容辞地奉献自己的力量。
对学生来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导入部分的设定,通过导入部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堂课的学习中,刚开始的10分钟是学生学习比较关键的时间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将导入部分的设定和学生的情感教育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定的情感情境。例如,在学习课文《在山的那边》时,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受,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导入部分作为学生的情感教学的起始,如果导入得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将多种形式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具有真实的感受。例如,在学习有关爱国情感的知识时,让学生直接接受会有一定难度,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知识,学生可能会感觉枯燥乏味,缺少学习兴趣,这样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爱国主义情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开展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师要多组织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获得情感熏陶。语文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上远远不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也包含了丰富的语文知识。语文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注重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而读写能力的提高更需要广泛的社会实践。开展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对事物的真切情感体验。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描绘了西湖初春时节的美景,花团锦簇,莺飞燕舞,一幅美好的画卷。讲授这样的写景类课文,教师正好可以借题发挥,组织学生去野外春游,让他们在大自然中亲身感受春天的魅力。在春游正酣之际,引导他们背诵《钱塘湖春行》一诗,并结合现实情境作适当讲解,定能收到奇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感受其中的情感。
[1]徐桂彩.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5
[2]李玉军.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及实施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