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晓 燕
(山西机械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9)
目前我国公路虽然建设规模大、公路里程长,但是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却存在诸多问题,车辆超载现象十分严重,公路长时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这造成了公路病害问题的频繁发生,公路被严重破坏,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了路面及路桥直接坍塌的现象,造成交通事故及人员伤亡,公路的交通服务能力大打折扣,也同时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
我国当前公路养护管理存在严重的交通运营超负荷现象,时间长久引发公路疲劳,病害大量产生,而同时公路养护资金的严重不到位也让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难以为继,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建设与大规模建设难以为公路养护腾出太多时间空间,它为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直接增加了道路养护成本。当前,我国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公路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上文所述如果无法满足这些人为需求,再加之资金建设水平无法有效跟进,我国公路综合建设及养护管理水平将很难达到国家要求标准,更难与国际接轨。所以综上所述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建设形势是相当紧迫的。
我国公路建设对国家经济发展影响不言而喻,因为公路本身就是国家的命脉,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作为交通运输的主要载体,公路必然要承担国家综合建设责任。而公路养护管理的关键就是要减少公路建设弊端问题和运营弊端问题,对公路本身而言,在投入使用之后的检测与养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地方要对公路建设与养护工作加以重视,确保路面安全平稳,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从经济、运输、交通安全、协调发展等各个方面提升公路养护管理重要属性,实现公路养护管理机制优化与管理工作内容丰富[1]。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基本体制还并不完善,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具体的基本体制建设来看,本文认为发达国家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为我国带来了如下4点启示。
第一,发达国家拥有完善统一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且各级养护管理部门责任分明。在具体的工作方面,政府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对公路养护标准与相关法规的制定,其中还涉及对承包商资质的审查、对承包商监督管理及法律的诉讼等相关问题。
第二,发达国家的养护管理部门管理职能突出,而且养护管理部门人员精简度高,主要职责专注于监督、合同以及对招投标文件的有效管理、检测检验以及评价养护结果等等。具体来讲就是根据养护结果决策提出养护计划。
第三,发达国家的养护管理工作专业化,且具有较高的社会化程度。他们的养护管理部门不但负责大中型修理任务,还负责实施日常养护任务与各种合同契约委托工作。而且,发达国家拥有健全的社会化公路养护管理体系,其中来自社会组织的专业公司、咨询公司、养护管理公司一应俱全,其养护管理与养护维修作业是完全分开的。
第四,发达国家的公路养护技术先进,而且养护管理企业市场化并同时引入了竞争机制。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公路养护技术类型也被我国所借鉴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成效。
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优化目前希望更多借鉴发达国家思路,实现策略与技术双优化。多年来我国公路建设领域在策略方面已经形成“管养一体化”的养护管理体制,而目前我国希望借鉴发达国家实践经验实现“管养分离”转变。所谓“管养分离”是希望打破传统行业封锁,保证公路养护工程实现市场化优化,真正形成公平化的、平面化的市场管养分离关系体系,从实质上分离“管养”,并辅助实践。客观讲,目前我国的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发育建设还不成熟,还未能形成养护维修市场化,因此我国也希望在未来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实现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管养分离”。
从技术层面讲,我国需要建设专业化的公路养护管理团队,迎合当前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技术性强、机械化程度高、要求人员素质全面、维修迅速且注重安全措施严谨等等特点,争取在各个地区都建设人员精干且技术全面的养护团队。具体来讲,目前国内针对公路养护管理的技术应用方面必须做到全面,养护管理团队要懂技术、懂分工、要敢于承担管理维护工作中的所有责任、基于常规化技术手段与创新技术手段做到管护技术指标优化。在具体的养护管理工作中,还要求团队具有一定的作业现场应变能力,能够熟悉各类养护管理工作的成本构成,同时了解当前大宗材料的市场基本行情与各类劳动力人员的生产定额问题,能够有效解决编制工程的预算与决算问题。最后在设备配套方面更要满足队伍专业化管理建设条件。举个例子,在公路沥青路面坑槽修补工作中,需要开展多道工序,利用不同技术手段实现公路养护,做好安全设施作业标识并封闭作业现场,利用切割、凿岩机械破碎原有路面并做好废料清理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加热沥青与喷粘层油,做到沥青混合料摊铺加热和压实,最后清理现场并做好相关施工记录,开放交通。整个工作定额应该在1 h以内完成,且要做到设施配套、分工明确、规范施工,保证高速公路养护服务高水平发挥[2]。
虽然我国公路养护覆盖率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我国养护管理技术研究时间较短,公路养护技术不完善,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解决的问题。
公路路面抗滑性能与出现水漂会引发行车安全问题,导致跳车甚至交通事故发生,为了解决这一公路表面特性问题应该主要从微观构造方面提升集料表面的粗糙度,这种做法主要是为公路路面提供行车低速行驶(30 km/h~50 km/h)可能性,增加路面抗滑性能。举例来说,目前国内采用到了偏转轮法横向力系数SFC来综合客观反映路表抗滑性能,而像摆式仪法也能实现路面病害有效检测,实现公路养护。目前国内针对寿命超过5年的公路坑槽、网裂等问题修补较多,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路面均匀性,客观反映路面实际抗滑性能。
在公路养护管理过程中要思考公路的柔性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强度问题,并利用回弹弯沉指标来表示公路路基基层柔性与半刚性属性。就目前来看,我国在公路强度检测养护管理方面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例如“贝克曼梁检测”。首先,该养护技术能够有效影响公路交通与自身安全,并结合新建工程验收制度制定相应养护检测技术内容;其次,基于行车道与超车道使用状态进行针对性的路面单独抽检,对公路养护结果进行有效整理,并将所有车道的养护管理数据进行混合处理,以保证公路养护管理成果的统一性。最后,该养护技术可以基于弯沉值状态划分对路段养护管理结果进行规范分析[3],保证全路段采用统一数据处理结果,客观反映路段具体情况。
我国公路基于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养护建设维修养护体系,专门针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组成进行深入分析。在养护管理后主要分析公路路面的抗摩擦能力,并采用Ⅱ型级配与沥青碎石专门展开公路路基沥青面层维护,配合较大粒径的混合料实施公路全面维护管理。再一方面,也利用沥青面层维修技术修补公路渗水量大的位置,解决面层与路基层结合不良与易破损问题[4]。
在我国公路养护管理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国应该多多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内容,结合我国公路建设情况建设一套完整的、合理有效的公路养护管理体系,实现公路养护管理政策与技术应用双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