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背景下物流发展研究

2018-03-27 07:26雯,司
邢台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物流业安徽省物流

梁 雯,司 敏

(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根据自身发展国情,适度调节经济发展政策,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127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84221亿元,比上年增长7.8%,占比51.6%,远超第一、第二产业。而物流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一部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更是起到了支撑作用,同时它也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为了促进物流的发展,国家制定颁布了相关政策。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和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为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促进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2015年,国家制定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的通知,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是适度扩大总需求,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7月,为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研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物流业贯穿于一二三产业中,衔接生产与消费,涉及领域广、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功能,提升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省临近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地区,是靠近沿海的内陆省份,在中国发展战略重心由东南沿海向西部转移的过程中,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近些年,安徽省经济发展迅速,物流需求也不断扩大,物流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其物流服务能力水平对安徽省发展十分重要,甚至能够影响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文献综述

有学者对区域物流的发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舒辉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出了7个影响区域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运用ISM模型分析法对这些影响要素进行分析[1]。金凤花、李全喜和孙磐石等人基于场论和物流场论对区域物流进行分析,提出区域物流场的性质,根据30个省级区域2008年数据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各区域物流的发展水平,并就发展现状提出相应建议[2]。杨晓艳和杨方方分析了区域物流协同的具体定义,构建区域物流协同三维模型,研究了各个维度协同的内容以及运作过程,并论证了每种维度运作的模式[3]。高秀丽和王爱虎从区域物流竞争实力和竞争潜力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模型,对广东省各地区的物流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4]。海峰、阎欣、丁灿和邵校等人以湖北省为例,选取了对物流发展影响较大的八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各城市最终得分来确定各物流节点的等级,并针对结论,提出了对湖北物流网络优化的建议[5]。

也有学者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李阳和魏峰群以北京市为例,从低碳发展的视角,建立区域经济、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计算,对北京近十年的发展进行分析[6]。生延超和钟志平对湖南省旅游业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7]。马广琳和刘俊昌以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为背景,对中国区域协同发展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8]。尚勇敏和曾刚对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内涵研究进行了总结,进而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内涵进行进一步定义,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思路[9]。应云进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角度来考察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发展变化,力图寻找和进行发展模式的再创新,力求取得新突破、新发展,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10]。

有些学者对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相关研究。谢自莉根据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系统动力原理,构建二者互动关系的系统动力模型,以四川省近十年的经济和物流发展数据为依托,对模型进行仿真结果分析,就得出的结论对四川省的经济和物流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1]。李莉、张建华和周海燕等人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分析,研究物流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水平提升的相关性,同时选取几项指标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并以天津市统计数据为样本,利用模型得出结论[12]。王利、王瑜和李德旭等人基于我国2001-2010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东、中、西部的物流和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变量之间的关系,就结论提出建议以加强区域物流之间的合作,促进物流和经济的发展[13]。

二、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分析

(一)区域经济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基础

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相关的区域发展实体,反映了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物流业作为物流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区域经济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即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区域物流的发展对加速产业转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商品流通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物流业发展的趋势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越是发达,区域物流能力水平就越高,所以说区域经济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基础,区域经济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区域物流的需求结构,健康良好的经济运行状态能够促进该地区物流业的持续发展。

(二)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需要人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才能进行规模化生产的过程。这些生产要素最终会在有形的商品或者是无形的服务中体现出来,而这些都需要通过有效的流通体系来实现。因此,经济的高效运行需要相应的物流网络结构作为中介,物流业始终连接着生产与消费的两端,通过物流业,各个产业和消费者之间可以建立有效的连接,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良好的物流服务水平能够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最终可以形成规模经济。所以说,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三)区域物流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竞争力提高

经济拉上论认为,现代物流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和社会化大分工的产物。物流业贯穿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当中,所以各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物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区域物流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和商品的流通,有助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升该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一些物流园区的建设使得区域间的物流活动辐射范围更广,促进区域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在物流园区内,人才、技术、资金可以迅速集聚、发展,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比较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技术条件,从而使得区域物流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高的支柱性产业。

三、安徽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建立灰色关联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是指对一个系统发展变化的定量描述和比较的方法,其基本系想是通过确定参考数据列与若干个比较数据列的几何形状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灰色系统理论是由邓聚龙教授首创的一种系统科学理论,此方法要求的样本容量较小,对数据无规律同样适用,不会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情况。

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安徽省近几年物流业发展的特点,选取了几个对安徽省物流产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指标。其中包括货物运输量、货物周转量、邮电业务总量、铁路与公路通航总里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消费总额、农业总产值以及工业总产值。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作为衡量安徽省物流业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通过这项增加值与其他各项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分析,通过最终计算得出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哪些指标对安徽省的影响最大,哪些指标影响较小。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安徽省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本文采用的是2006-2015年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安徽统计年鉴》。原始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原始数据

(二)对变量进行无量纲化

由于系统中各因素数列中的数据可能因量纲不同,不便于比较或者在比较时难以得到正确的结论。所以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根据公式:

经过无量纲化处理过后的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数据

(三)计算差序列

根据公式(2)

计算差序列,然后进一步从中找到最大值与最小值,其中,最大值记为M,M=3.48213;最小值记为m,m=0。接着计算关联系数,根据公式(3)

其中分辨系数ρ为Δmax的系数或者权重,其取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关联度的大小。根据最优的计算方法,为获取更高的分辨能力,ρ一般取值为0.5,其取值范围ρ∈(0.1)。

表3 关联系数

(四) 计算关联度

根据公式(4)

计算得出 ξ01=0.84883,ξ02=0.82578,ξ03=0.82916,ξ04=0.85887,ξ05=0.83401,ξ06=0.86194,ξ07=0.87823,ξ08=1.66355。

(五)关联度排序及结果分析

从上述排序结果可知,安徽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对安徽省物流产业的发展影响最大,其次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铁路、公路通航里程对其影响较大。安徽省的工业一直保持稳定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工业和物流业协同发展,可以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物流生产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能力,促进安徽省经济的发展。安徽省一直都是农业大省,农业的快速发展为安徽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直接带动了该省的物流产业的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商品的快速流通、消费推动了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拉动该地区的GDP增长。经济水平的提高也需要相应的物流服务能力,所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间接推动了区域物流的进一步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邮电业务量和货物周转量这三项指标对安徽省物流业发展影响最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安徽省的产业发展比例失衡和相关物流设施不够健全所导致。

四、安徽区域物流发展相关建议

(一)加强对物流资源的整合

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发展飞速,物流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明显。但是,安徽省的总体物流发展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能力也较低,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在此基础上,应该整合既有的物流资源,合理利用相关物流基础设施,积极地尝试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输系统上的配合,提高整体配送、运输效率。政府各管理部门也要对区域物流的发展加以重视,为既有的物流资源的整合创造条件,积极制定既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又利于区域物流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提高物流服务能力水平。

安徽省在物流业发展方面,缺少有影响力的企业,所以在这方面的发展进程一直较为缓慢,无法跟上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也朝着信息化和国际化趋势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安徽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一些物流企业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或者是物流技术来实现安徽省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扩张。

(二)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

安徽省物流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备,在区域物流发展过程中,运输承担了商品在各个环节的移动,由生产者手中运输到消费者手中。各交通工具之间的相互配合、衔接有利于提高货物周转速率,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形成高效协作的交通运输系统,对于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安徽省的物流体系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各方面都有待改善,所以政府应该予以重视,颁布相关政策或者给予资金、技术上的支持,进一步完善安徽省的物流体系,推动安徽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提高该地区整体物流发展水平。

(三)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协同发展

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衍生出来的产业。区域物流连接着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端,是区域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经济的迅速发展可以促进该地区的物流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安徽省近几年经济发展较为平稳,较之其他省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所以物流发展规模也较小。安徽省发展重心一直在第一、第二产业上,产业发展比例失衡,对物流业发展不够重视。政府应该积极发展安徽省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经济发展带动物流发展,物流需求规模扩大,同时也能推动区域经济更进一步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四)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政府应该加强对物流业的重视,将其视为先导性产业。长期以来,物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忽视,也导致物流业发展落后于其他产业,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出物流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良性循环,提高经济效益,拉动市场消费。政府应该制定政策法规支持物流企业的发展,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行扶持政策,借鉴西方先进的物流发展理念和物流技术,培养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政府可以规范市场秩序,将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规范化运作相结合,为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物流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协作,更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宏观协调,所以政府权威机构和各物流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规范物流业运作。同时政府可以引导物流企业进行改革和重组,建立物流企业联盟,将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高物流经济效益,从而推动该省区域物流发展。

政府可以建立信用制度,用来规范物流供应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物流运作过程中,涉及多个参与者,若是一方信用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整个物流活动的正常运作,所以要加快建立物流信用制度,实行企业信用分级制度,净化物流市场,优化物流发展的环境,促进物流健康良好发展。

[1]舒辉.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影响要素分析[J].当代财经,2010,(12):71-75.

[2]金凤花,李全喜,孙磐石.基于场论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及聚类分析[J].经济地理,2010,(07):1138-1143.

[3]杨晓艳,杨方方.区域物流协同的三维结构模型研究[J].经济问题,2012,(12):118-120.

[4]高秀丽,王爱虎.区域物流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04):41-45.

[5]海峰,阎欣,丁灿,邵校.基于轴辐理论的现代区域物流网络节点选择 [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2,(06):1299-1305.

[6]李阳,魏峰群.基于低碳视角下区域经济-旅游产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2,(05):199-202.

[7]生延超,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9,(08):23-29.

[8]马广琳,刘俊昌.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05):25-27.

[9]尚勇敏,曾刚.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内涵、标准的再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5,(01):62-67.

[10]应云进.论区域经济未来发展模式再创新——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看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的演进[J].企业经济,2003,(05):116-118.

[11]谢自莉.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相关性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11):82-87.

[12]李莉,张建华,周海燕.物流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整体水平提升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03,(10).

[13]王利,王瑜,李德旭.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的关系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2,(08):93-96.

猜你喜欢
物流业安徽省物流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