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静英 谢 明 程 杰 杨美琴 徐斌靓
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病史图书室《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编辑部,上海市汾阳路83号 2000312)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病史图书室,上海市汾阳路83号 200031
目前,我国期刊评价体系分为核心期刊遴选系统和引文数据库系统,核心期刊遴选系统主要包括北京大学的核心期刊遴选系统和武汉大学的核心期刊遴选系统,引文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系统等6个系统[1]。比较成熟的核心期刊目录主要包括《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上述核心期刊目录的评价机构或者遴选机构不同,来源期刊数据库或者选择评价指标不同,导致评价结果不一致,核心期刊目录也不相同,并且收录与否只是从定性角度判断,没有定量衡量;再者,这些核心期刊遴选间隔时间较长,例如北京大学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每3年评价并公布一批核心期刊,间隔时间较久,不利于期刊连续的动态评价;此外,反映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多达20余个,但是大多数评价指标为单一化比较,缺乏多指标联合化比较。现有研究对某学科某版本核心期刊的计量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2],或者利用何学锋等[3]提出的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对某学科领域内的期刊学术影响力进行动态评估分析[4]。本文结合两者,通过分析眼耳鼻喉科期刊的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变化情况以及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分值,以期分析期刊的“大跨度式”发展,或 “年化式”发展,帮助各期刊实时了解期刊质量变化,及时调整办刊策略,进一步提升期刊质量。
以23种眼耳鼻喉科期刊为例,即《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国际眼科杂志》《国际眼科纵览》《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临床眼科杂志》《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眼科》《眼科新进展》《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国中医眼科杂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华耳科学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研究对象涵盖了我国主要的眼耳鼻喉科期刊。
本研究的内容及方法主要包括以下2项。(1)期刊收录情况。查询《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2—2016年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9—2010年版,2011—2012年版,2013—2014年版,2015—2016年版,2017—2018年版,判断选定期刊在各版本中的收录情况。(2)期刊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数据来自《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5-10]中来源文献量、即年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他引率、海外论文比、基金论文比。利用何学锋等[3]建立的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计算各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值和增长率。
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为[2]
(1)
式中Z为统计年数,IY-i为科技期刊某一年度的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
式中AY-i、GY-i、CY-i、SY-i、RY-i、FY-i、OY-i分别为科技期刊的某一年度来源文献量、即年指标、海外论文比、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他引率。
增长率为某一期刊的最新IY-i除以其某一时期的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平均值I再减1。
表1所示为23种眼耳鼻喉科期刊在3种核心期刊目录近几版的收录情况。由表1可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各版收录的期刊数量最少,《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次之,《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收录的期刊数量最多;而三者的评价周期分别为3年、2年、1年,也因为间隔时间不同、收录数量不同,不同目录之间没有可比性。所以在比较不同期刊在不同核心期刊目录的收录情况时要特别注意收录目录的版本和年份。
表1 23种眼耳鼻喉科期刊收录情况
注:C为核心库,E为扩展库。
由表1可知,《眼科》分别被2014年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及2015—2016年版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新增收录,并且在2017—2018年版中持续收录,说明该刊在近几年有较好的发展趋势。《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分别在2013—2014年版以及2015—2016年版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地位有所提升,从没有被收录到被收录或者从扩展库收录提升到核心库收录,除《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在2017—2018年版回至扩展库收录以外,其余期刊仍为核心库收录。《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却都在不同核心期刊目录中表现有所下滑,即没有在新的核心期刊目录中被收录。另外,《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在近几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被归类为中医学类期刊。
表2所示为23种眼耳鼻喉科期刊在2010—2015年的学术动态影响力评估分值及其增长率。由表2可以发现,《国际眼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眼科新进展》《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华眼科杂志》的学术动态评估分值均大于1,可见这几种期刊都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只有《国际眼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眼科新进展》这3种期刊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即增长率大于零。除了6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在平均值之上以外,剩下17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均在平均值以下,可见眼耳鼻喉科期刊的发展不平衡。但是该评估模型也有缺陷,由(2)式可知,来源文献量对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影响较大,而其增长率除去了自身的基数值,参考价值较大,可表征期刊的“年化”增长趋势,即每年的变化情况。
表2 23种眼耳鼻喉科期刊在2010—2015年的学术动态影响力评估分值及其增长率
注:所有的I均为修正值,即为与当年算术平均值的比值。
核心期刊目录设立的初衷是为文献数据库精选统计源期刊或者图书馆馆藏构建优选期刊提供参考,后来逐渐被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作为专业职称评定时文章发表的目录依据。近些年,核心期刊对于期刊评价、学术评价以及职称晋升评定等功能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负面效应,学术界对核心期刊评价的反对意见也逐渐增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网站声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只是一个科研课题成果,根据期刊的动态发展变化特点定期更新,主要目的是为图书情报部门的期刊采购、典藏、导读等工作提供参考,不是学术评价标准,也不具备任何法律和行政效力,不存在“有效期”的说法,如何使用,由使用单位自行决定;在确定所谓“有效期”的问题上,考虑到本书出版与印制时间及作者投稿到期刊出版之间的时间差等问题,建议使用单位不要采取以《总览》出版年月为界一刀切的做法[11]。可见,不仅科研单位对核心期刊目录的认识需要改变,期刊编辑部同样也需要调整。
无论是哪种核心期刊目录,不管出版间隔是1年、2年还是3年,都采用的是静态指标的平均值,没有分析评价年间期刊的发展变化[12]。但是将同一核心目录的几版进行纵向比较,可得到该期刊的收录变化,由此推断期刊在统计年限内的发展情况。笔者整理了3种核心期刊目录近几版收录眼耳鼻喉科期刊情况,了解同类期刊的“大方向”发展情况。利用核心期刊收录目录变化情况可以衡量期刊“大跨度式”发展变化,即在该统计年限的变化可能影响期刊是否被核心期刊目录收录的“大改变式”结局。作为办刊者,除了掌握各自期刊的“大跨度式”变化以外,还需要了解期刊的实时发展情况,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提供了一种实时、定量衡量期刊“年化式”发展情况的方法。
较多研究者利用该模型对多个领域内的期刊进行了比较分析。例如,罗惠予等[13]发现9种中文核心肿瘤学期刊2008—2012 年的期刊学术影响力总体呈现上升、稳步发展的趋势,但是增长速度参差不齐,期刊质量提升幅度不一;方红玲[14]统计分析了2006—2010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的10种眼科期刊的文献计量学评价指标,并且采用学术影响力评估模型评估学术影响力,结果显示,10种眼科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发展趋势呈现5种形式:(1) 期刊学术影响力高,但是增长率为负值或者较低;(2) 期刊学术影响力较低,增长率较高;(3) 期刊学术影响力较高,增长率也较高;(4) 期刊学术影响力和增长率均较低;(5) 期刊学术影响力和增长率均位居中上水平。笔者通过分析本研究中眼科类期刊的变化趋势,发现2010—2015年的变化趋势与2006—2010年有所不同,例如《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和《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在近年均为负增长。可见,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分值一直在变化,建立长效的评估机制将助力办刊者明晰各期刊发展趋势。
在23种期刊中,只有6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分值大于平均值,所占比例为26%,说明眼耳鼻喉科期刊间发展较为不平衡,期刊之间发展基础相差较大。所以该模型更适用于比较增长率,以发现期刊的发展趋势。
无论是核心期刊目录单独评价科技期刊,还是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单独评价科技期刊,都各有优劣,故笔者将两者结合起来,综合分析3个版本核心期刊目录的多年限版本,由此研究期刊“大跨度式”发展变化以及“年化式”发展趋势。
通过分析眼耳鼻喉科期刊的多版本核心目录以及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分值,发现核心期刊目录的多版纵向变化可以定性评价期刊的“大跨度式”发展变化,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分值可以定量评价期刊的“年化式”发展变化。但本研究选用的时间跨度较短,3个版本的核心期刊目录所对应的时间跨度重叠性较差,可以在将来收集更长时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办刊者可以从中得到启示,结合利用多种期刊评价指标以及各类收录目录,时刻监测学术影响力的动态变化以及各数据库收录变化,及时了解各自期刊的发展趋势,相应调整办刊策略,以使其始终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
[1] 李丹. 我国期刊评价体系比较研究[D]. 保定:河北大学,2013.
[2] 韦青侠. 10年来我国科学、科学研究类核心期刊载文量与学术影响力评价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35-38.
[3] 何学锋,彭超群. 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估模型[J]. 编辑学报,2002,14(4):238-240.
[4] 陈玲. 安徽省10种统计源医学类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2):212-215.
[5]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6]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7]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8]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9]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10]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
[11]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委会.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相关问题说明[EB/OL]. (2015-08)[2017-09-25]. http://www.lib.pku.edu.cn/portal/bggk/dtjj/qikanyaomu.
[12] 张娟,李云霞,张以民. 期刊发展动态指标“增长指数”在期刊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9):1010-1016.
[13] 罗惠予,游雪梅,阮萃才,等. 2008—2012年肿瘤学中文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动态分析[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5,7(6):439-445.
[14] 方红玲. 2006—2010年我国眼科学期刊学术影响力动态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3):49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