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企业“走出去”的实践探索

2018-03-27 09:57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刘晓燕
中国公路 2018年5期
关键词:东道国走出去企业

文/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刘晓燕

根据《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6)》统计分析,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累计签订合同金额1.57万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8万亿美元,基础设施合作建营一体化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载体。

“走出去”的三个特点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我国交通领域“走出去”呈现三个特点:

“走出去”逐步迈向高端。中国交通企业充分发挥融资优势,在对外工程施工的同时,撬动技术、标准和装备“走出去”。2016年10月底建成通车的亚吉铁路(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全长752.7公里),是我国在海外首条集设计、设备采购、施工、监理和融资于一体的铁路项目,标志着中国铁路首次实现全产业链“走出去”。2016年开工建设的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2016年12月开工建设的中老铁路等项目,全线采用了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设备。

“走出去”领域不断拓宽。从铁路、公路、港口等单一设施建设,向物流园区、工业园区、经济特区等综合开发扩展,以港口、铁路、公路项目带动临港产业集群和城市开发的“港口+园区+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成为交通建设领域“走出去”的一种新趋势。

“走出去”方式日趋多元。从传统劳务输出、工程承包逐步转向投资、建设和运营一体化运作。在建设模式上,除利用“工程承包+融资”“工程承包+融资+运营”等传统政府框架项目合作方式以外,不断尝试采用BOT、PPP、股权收购等商业运作模式。

中国交通企业走出去的前景展望

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境外投资进一步便利化,“走出去”公共服务和合作平台进一步完善,中国企业海外资产继续增加、跨国经营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对外投资合作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2016年1月至9月,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478.3亿美元,同比增长7.4%,保持平稳发展。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正式运营,国际基础设施合作领域不断深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也将不断由最初的土建施工向工程总承包、项目融资、设计咨询、运营维护管理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

中国交通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交通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在对外投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际标准制定参与度不高。以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为例,它作为国际标准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组织,制定的2万多个标准已经被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截至目前,我国共承担ISO的50个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参与了626个ISO技术机构的活动。然而,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与美、德、英、法、日等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GDP总量2015年居世界第二,国际标准化参与度却名列第六,与GDP总量居世界第四、国际标准化参与度位列第一的德国形成鲜明反差。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水平低,会直接影响我国交通企业在海外的经营与发展。此外,对国外规范和标准不熟悉,对外投资项目实施和投标报价便会产生新的问题。

表1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前景分析

对策:继续制定并修订既有标准,同时扩大行业间技术交流,建立产业联盟标准;提高中英标准互译的专业化,做好中外标准的对比验证,实现中国标准的主要条项与欧、美、日相关标准的对比;制定实施标准的应用示范,进一步加强对标推广应用模式的研究。

企业人才国际化水平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中国企业战略:现状、问题及建议——2010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报告》的调查显示,64.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缺乏合格的国际化人才”是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最大困难。同时,根据《2015年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和贸发会议发布的《2016年世界投资报告》,全球10大跨国公司国际化员工平均比例为93.2%;而我国10大跨国公司国际化员工平均比例仅为33.89%。可见,我国现阶段跨国公司员工国际化水平远不及国际平均值。

对策:推动企业“本土化”进程,整合企业文化。中国交通企业在海外承建工程之后,对于当地员工尽量保持人员结构本土化,注重文化异质性整合;利用发挥外籍人士、海外华侨华人及留学生的力量,扩大国际化人才在交通企业董事会、独立董事会的比例;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应趋于国际化,中国企业内部工资标准应随着国际市场变化而更新。

与工会对话机制亟待完善。东道国的工会活动对中国企业的海外利益构成较大挑战,与工会沟通不当导致海外利益受损的案例屡见不鲜。2004年,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因为双龙工会持续、反复罢工,正常运营受到严重影响,最后以损失惨重告终……从频发的罢工事件来看,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与工会相处成为一大问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全球投资风险分析报告(2015)》统计显示,从劳动力风险各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情况来看,罢工频繁对企业影响最大。

对策:要重视工会,积极开展企业公共外交。中国企业与工会对话困难源于企业软实力不足,加强公共外交能力建设成为企业走出去的紧迫任务。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在总部(国内决策层)把公共外交因素放进具体投资决策中去规划和考虑,配备相应专业人员,安排相关预算经费;在东道国经营时要有公共外交具体执行方案,落实慈善和公益事业,与媒体、非政府组织和当地社会建立广泛联络,此外注意与社区、媒体及公民社会组织的交流沟通等。

与工会建立信任关系,落实沟通有效性。企业在海外谈判中要对工会提出的问题予以重视并解答,寻找双方沟通的切入点并积极达成共识。

法律风险规避遇瓶颈。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因经营活动不符合法律规定或外部法律事件导致风险损失的可能性,它是除政治风险外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最大风险。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统 计,2015年 我国的对外投资事件中,约有16%是直接或间接由于法律原因导致投资事件终止或失利,其中1/3是因为不遵守东道国法律,以不正当手段获取项目所致,1/3则是因为不熟悉东道国的劳工法所致。2012年世界银行发布的因涉嫌欺诈和贿赂而在一定时期内被禁止承接世界银行资助项目的企业名单,我国企业有12家。同时,与英、美等国家相比,我国律师事务所起步较晚,国际化平均程度不高,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的法律服务欠佳。

对策:提高法律意识,重视购买法律服务。对项目和交易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尽职调查。由于对投资地不熟悉,首先要将投资地法律情况详尽调研,否则会承担难以预料的投资风险,再者,要注重监管公告信息。全球监管公告更新数量已由2008年的8000多条/年增至2014年的4万多条/年,企业必须及时监管与跟进这些信息。

东道国政治风险应对能力不足。企业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难以预见、影响范围较大,主要由东道国政治、政策或外汇制度不稳定而导致某一国际项目或企业预期经营成果无法达成,且不是由于市场因素所造成。它包括东道国政治制度和体制突变、政府倒台、战争、内乱、暴动、革命等,以及东道国政府由于各种原因而改变其制定的政策,导致国外企业蒙受损失。2001年我国投资利比亚的50多个大型项目因战争而无法履行,导致重大损失;2011年,利比亚发生战乱后中资项目全部搁浅。三一重工关联公司Ralls投资美国风电项目就是因东道国政治派系力量的阻挠而失败;2015年11月21日,中铁建三名高级管理人员在马里不幸遭袭遇难。根据CCG统计,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的对外直接投资事件中,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由政治原因导致失败的投资事件占25%,其中8%是受东道国政治派系力量的阻挠而失败;17%是因东道国的政治动荡、领导人更迭等而遭受经营损失。海外政治风险不仅影响企业境外投资的信心,还增加了境外企业在建项目人力与财力成本的支出。因此,分析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遭遇政治风险的原因并给出规避建议,是帮助企业在境外长期发展的重要任务。

2016年10月5日11时47分,由中国铁建等中国企业承建的“新时期的坦赞铁路”亚吉铁路首趟列车,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发出。

对策:建立健全境外安全管理制度、境外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落实安全风险评估,筹划海外安保方案,保证境外安保资金支持,提高安全防护水平。

投保海外投资保险,积极购买安保服务。中国企业应认真选择保险公司,充分利用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同时要善于借助安保服务。比如中远航运将雇佣武装保安融入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中,要求下属船舶积极与武装保安合作,系统地进行安全管理。2011年,“乐里轮”在印度洋遭受海盗伏击后,中远航运随行武装保安立刻反击,成功击退袭击。

利用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政治风险可以通过多边组织提供担保的形式来降低。目前这一机制就是世界银行集团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MIGA)。相较一般海外投资保险制度而言,MIGA对东道国的约束性强,能以多重预防的形式,对外商在投资过程中遇到的政治风险进行规避。同时MIGA作为一个国际经济组织,出面斡旋或调解不容易引起东道国的反感,有利于化解政治风险。此外,MIGA承保的政治风险范围较一般海外投资保险更宽,可扩大到其他非商业风险。

猜你喜欢
东道国走出去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经济全球化下的跨国公司本土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