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旅游耗散结构系统分析
——以安徽省为例

2018-03-27 06:03翟常卿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安徽省旅游体育

翟常卿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教学部 241000)

1 体育旅游的概念

国内外学者对体育旅游的基本概念有不同的认识。澳大利亚旅游研究机构将体育旅游定义为“以参加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1]。普逖斯(Glyptis,1991)认为体育旅游是指“体育事件旅游,参与性体育旅游,奢侈性体育旅游,体育运动训练及体育相关性旅游的总和”[2]。他从五个方面对体育旅游的内涵进行描述,不再单一地局限于赛事体育旅游。国内学者柳伯力等认为“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3]。汪德根、林佩群等认为“体育旅游是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是以旅游商品的形式,以体育资源和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4]。

体育旅游的概念一直在不断更新,对体育旅游的认识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到目前为止,体育旅游作为学术概念尚没有统一的、权威的定义,关于体育旅游的界定,有许多学者理解不一致,因此对体育旅游的科学界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外在对体育旅游的研究中也一直存在如何对其定义的争论。在《体育旅游》一书中,Mike Weed和Chris Bull为了助于人们理解体育旅游,从体育和旅游二者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体育旅游是不同的人在特殊场所的相互交往过程中衍生的一种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5]”。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体育旅游的研究,笔者认为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是以体育运动为核心,以现场观赛、参与体验及参观游览为主要形式,以满足健康娱乐、旅游休闲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涉及健身休闲、竞赛表演、装备制造、设施建设等业态。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体育旅游是以体育旅游者——外部环境——内部要素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相互作用的自然——社会复合系统。这样界定可以较好地处理旅游与体育的关系,反映出体育与旅游之间的关联所在,体现二者间互为依托,又相互作用的实质。

2 体育旅游耗散结构系统

旅游系统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子系统之一,具有非线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很多学者对旅游系统的模型构建中,都把旅游系统与外界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摆在重要位置。在这一点上,旅游系统的特点与耗散结构特性是共同的[6]。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系统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对于体育旅游系统的研究尚显不足。体育旅游作为一种现代旅游方式,从系统的角度看它可以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本文借鉴旅游系统理论,根据体育旅游的实际提出体育旅游耗散结构系统的概念,在该系统中,体育旅游要素按一定的规律和运行机制达到有序状态。该系统的基本特征有:(1)体育旅游耗散结构系统由自身内部环境和外部自然生态环境、外部人文社会环境、客源市场环境共同作用。(2)体育旅游系统的内部要素由吸引物子系统、设施子系统、行业子系统、支持子系统4部分组成,并且每一个子系统中又存在各种体育旅游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体育旅游系统的有机整体。每一子系统都对内部环境有重要影响,且子系统之间也互相影响、互相作用。(3)体育旅游耗散结构系统是一种动态开放的自组织系统,不断进行着内部环境的变化,同时和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图1 体育旅游耗散结构系统

3 安徽省体育旅游耗散结构系统分析

3.1 安徽省体育旅游的开放性分析

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有利于科学反映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安徽省属于包括山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在内的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在地理位置上连南贯北,承东启西,通达性良好,是全国重要交通的枢纽,要道汇集之地。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中提出“加强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整合各类特色旅游资源,加快建设一批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名县、旅游名镇。广泛吸纳社会投资,高水平开发一批有国际影响、带动性强、效益好的旅游项目,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及线路。加强黄河中游、长江中游等集中连片旅游区的规划,推进跨省区旅游合作”。中部各省体育旅游资源分布密集、互补性强,体育旅游市场有一定的需求相似性,具有体育旅游深度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黄山、黟县西递和宏村古民居群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黄山是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拥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采石、巢湖、花山谜窟-渐江、太极洞和花亭湖等10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歙县、寿县、亳州、安庆4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正成为世界级的旅游胜地。

图2 中部地区体育旅游圈示意图

安徽省与河南、湖北、江西三省相邻,背靠中部地区,形成“六核”、“八纵八横”的体育旅游格局。“六核”即以太原、郑州、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六个省会城市为中心,培育大太原体育旅游圈、中原体育旅游圈、武汉体育旅游圈、环鄱阳湖体育旅游圈(如图2)。“八纵八横”即京沪高铁、京福高铁、京九高铁、淮阜高铁、合连青高铁、郑合杭高铁、合西高铁、合安高铁以及郑徐高铁、沪汉蓉高铁、北沿江高铁、宁安高铁、武黄杭高铁、芜宣黄高铁、黄杭高铁、昌景黄高铁。发挥“六核”的辐射扩散作用、“八纵八横”的运作传动作用,以其带动幅度和影响力度,拉动周边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

同时,从地理结构上分析,安徽省又是华东地区六省一市之一。华东地区是中国的地理大区之一,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和山东,是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华东地区,体育旅游有着较好、较快的发展。安徽省拥江近海,紧邻上海、江苏、浙江共同构成的以上海为龙头的中国第一大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圈”。

3.2 安徽省体育旅游资源的非线性分析

安徽省体育旅游系统本质上具有非线性特征,以旅游业发展为依托总体呈现非线性布局。本研究以安徽省四大旅游板块为基础作区域划分(见图3):(1)皖北旅游区,包括蚌埠市、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和阜阳市;(2)合肥经济圈旅游区(以下简称合肥经济圈),包括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3)皖江城市带旅游区(以下简称皖江城市带),包括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安庆市;(4)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皖南旅游区), 包括黄山市、池州市、宣城市。

图3 安徽省四大旅游板块示意图

依据安徽省四大旅游板块的旅游资源分类与丰度,分析安徽省体育旅游资源。按照亚类类型和基本类型分别整理后得结果柱状图4、图5:

图4 安徽省四大旅游板块体育旅游资源亚类类型丰度柱状图

图5 安徽省四大旅游板块体育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丰度柱状图

3.3 自然体育旅游资源

3.3.1 地文景观资源

从图上可以看出,亚类丰度差异明显,皖南旅游区虽具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高品质旅游资源,但亚类类型拥有率仅占全国20%,在全省四大板块中丰度最低,基本类型拥有率与其他旅游板块相差不大;合肥经济圈地文景观旅游资源丰度相对较高,亚类类型拥有率占到全国80%,基本类型拥有率居全省最多;皖北旅游区地文景观类型多样,亚类类型拥有率占全国60%,但基本类型拥有率最低;皖江城市带地文景观资源亚类、基本类型在全省水平均居中。

安徽山川秀美,风光秀美,更因历代文人墨客的足迹而灵动而闪光。安徽的山水之间蕴涵和引发了丰富深厚的文化现象,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为中国的山水文学、山水画创作提供了绝好的素材。黄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是中华民族山水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灵感的源泉。

3.3.2 水域风光资源

安徽境内有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6.69万平方公里、6.6万平方公里、0.65万平方公里,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一级支流青弋江、漳河、裕溪、涡河、濉河等河流达30多条。全省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及龙感湖、南漪湖、蒙湖、老汪湖等。有佛子岭水库、董铺水库、梅山水库等近50多座水库。

安徽省四大板块水域风光资源丰富,亚类类型拥有率均为66.67%,皖北旅游区以淮河、颍上八里河为代表的水域风光,合肥经济圈的巢湖、温泉带等水体资源,皖江城市带居长江中下游有长江黄金游道,皖南旅游区有新安江、太平湖、桃花潭、玉屏瀑布、黄山温泉等高知名度的水体资源,基本类型丰度相差不大,拥有率占全国33%-53%。

3.3.3 生物景观资源

安徽省境内整体生态环境条件较好,水体、大气总体平值较高,生物景观优良、气候舒适,四大板块亚类类型拥有率普遍较高,拥有丰富的资源类型,如皖北的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合肥经济圈的国家森林公园更是多达29个,占全省比例的48.3%;皖南旅游区有着众多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5A级旅游区,皆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性资源,代表了中国水准;皖江城市带的亚类类型拥有率更是高达100%,基本类型拥有率居全省最高,其他三个旅游板块基本类型拥有率占全国35%-45%。

3.4 人文体育旅游资源

3.4.1 建筑与设施

安徽建筑风格南北有较大差异,其中以皖南徽派建筑最为著名。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徽派建筑充分体现了崇尚自然与和谐的人居精神、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相辅相成的文化理念。其中黟县的西递、宏村是徽派建筑特色的集大成者。

安徽省境内有各种单体活动场馆、各式广场等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南、北较高,亚类类型拥有率达100%,中部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亚类类型拥有率虽不及南、北,但也高达85%以上;基本类型占有率约45%-65%。

3.4.2 人文活动

安徽省不仅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又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安徽地跨江淮,南北文化差距很大。皖北的沉郁苍凉与皖南的细腻柔美迥然不同,使得江淮热土孕育的历史名人呈现十分丰富的形态,既有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又有艺术家、哲学家、文学家,还有教育家、经济学家和有深刻历史影响的商界名人。全省各旅游板块亚类型拥有率均达100%,基本类型拥有率均56%以上。

4 体育旅游组织结构非平衡态分析

体育旅游耗散结构系统的组织结构包括外部客源市场、外部资源环境,内部吸引物、设施、行业、支持子系统等组成部分,以及他们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互相配置关系。由于内部吸引物子系统侧重于讨论其非线性特征,外部资源环境、以及内部行业、支持子系统具有不确定性,本文着重讨论外部客源市场和内部设施子系统的非平衡态。

4.1 客源市场的非平衡态分析

4.1.1 国内外客源市场的非平衡态

由安徽省旅游国内外市场状况的分析,对各年份总结对比,到2017年,国内游客近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超4000亿元;海外及港澳台游客近500万人次,创汇约2.5亿美元。由此可见,安徽省旅游系统对国内外游客接待情况具有不平衡性,无论从总人次上,还是增长率上,国内游客占绝对优势,境外游客比重较小,约1%左右。国内外客源市场具有国内多、国外少的非平衡性。无论对于国外游客还是国内游客,都具有“近客多、远客少”的非平衡性。

4.1.2 国外客源市场的非平衡态

由安徽省统计年鉴对2017年1-6月接待外国游客人数的统计分析,安徽省接待国外游客主要来自韩国、美国、日本。其中韩国游客占国外游客总数的19.16%。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韩交流不断深入,九华山及其佛教历史文化已成为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载体,相传一千五百年前,韩国人金乔觉不远万里苦渡中国修行,最后在九华山得道成佛,是中国佛教所传四大菩萨之一地藏菩萨,九华山也因此成为韩国游客来中国的首选旅游目的地。数量其次是美国和日本,分别为5.53%和3.76%。

此外,从资料还显示出,2017年1-6月间,各国旅游人数都有逐年增长趋势,其中韩国旅游人数增长幅度最大,2017年同比增长102.14%,马来西亚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42.18%,泰国游客同比增长95.09%,美国同比增长63.97%,日本同比增长25.37%。

4.2 设施子系统的非平衡态

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安徽省体育旅游要素体系初具规模,“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体系逐渐健全,形成了以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太平湖、方特欢乐世界等为代表的体育旅游景区群。2017年,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达近400家,4A以上景区达到177家,A级景区总数居中部第1位、全国第3位。旅游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五星级豪华游轮可在皖江黄金水道全天候停靠,合肥、黄山两大机场开通了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境内外航线近百条。由安徽省统计年鉴对各市国内旅游平均花费的统计得到下表及柱状图(见表1、图6)。

表1 安徽省四大板块国内旅游平均花费

图6 安徽省内四大旅游板块吃、住、行、购花费柱状图

4.2.1 交通

由上图不难看出,安徽省皖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基础较薄弱,首先体现在交通设施。皖北地区虽然大交通格局已经形成,但支线交通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景区与景区之间、景区与城市之间、景区内部、核心城市与县城之间的交通道路或是缺乏、或是等级不高、或是景观效果差,还不能完全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合肥经济圈交通以省会城市合肥为基础,需要完善区域内部交通体系,形成网络化、打通一体化。皖江城市带大交通基本畅通,小交通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旅游景区“最后一公里”道路工程建设滞后,旅游的交通标示体系、解说系统有待完善。皖南地区的交通,随着高铁和机场的建设,使市场辐射力大大增强,皖南地区有条件形成旅游的终极目的地或是旅游中转地。

4.2.2 住宿

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对各市旅游星级饭店(宾馆)住宿设施情况的统计,整理得到下表(见表2):

表2 安徽省四大板块旅游星际饭店(宾馆)住宿设施情况

由上表可以看出安徽省四大旅游板块住宿设施情况。皖北旅游区饭店(宾馆)各级别星级宾馆数量均最少,与其他旅游板块差距较大,客房出租率最低,且低于平均值;合肥经济圈饭店(宾馆)总体数量、各级别星级宾馆数量均全省最多,且高水准五星级宾馆占全省总数50%,客房出租率相对较高,高于平均值;皖江城市带饭店(宾馆)总体数量相对较少,中、低级别的星级宾馆数量相对较多,客房出租率低于全省平均值,在全省居中;皖南旅游区饭店(宾馆)总体数量、各级别星级宾馆数量均较多,客房出租率全省最高。

4.2.3 餐饮

从柱状图中可以看出四大旅游板块餐饮消费除皖北旅游区稍低,其他差别不大。安徽省地大物博,地理环境特殊,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丰富。皖南旅游区的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烹制山珍野味,重油、重色、重火功而闻名,汤汁清纯,味道醇厚,原锅上桌,香气四溢,著名菜肴有火腿炖甲鱼、腌鲜桂鱼、火腿炖笋等。徽菜的形成与江南古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饮食习俗密切相关。绿树丛荫、沟壑纵横、气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环境,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徽菜发展的有力物质保障。同时徽州名目繁多的风俗礼仪、时节活动,也有力地促进了徽菜的形成和发展。徽菜的烹饪特点之一即是将美味与保健结合起来,传统徽菜一般都以《本草纲目》为依据,补身补气,强身健体。由于徽州医学发达,明清两代就有700多位中医学家和600多部医著,强身健体食谱的药膳,也纳入了徽菜。另外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歙县贡菊、黄山绿牡丹等,均为我国著名茶品,远销国内外;皖江城市带菜系以芜湖、安庆地区为代表,以烹调河鲜、家禽见长。讲究刀工,注重形、色,善于用糖调味,尤其以烟熏技术别具一格,鲜明地体现了沿江人民的食俗情趣,著名菜肴有生熏仔鸡、蟹黄虾盅等;皖北旅游区由蚌埠、宿州、阜阳等地方风味构成,一般咸中带辣,汤汁口重色浓,有质朴、酥脆,咸鲜、爽口的特色,体现了皖北粗犷豪放的民风。著名菜肴有奶汁肥王鱼、焦炸羊肉、符离集烧鸡、豆腐系列制品、义门苔干、蒙城酥油烧饼等;合肥经济圈有著名的合肥四大名点、八公山豆腐、龙虾等。

4.2.4 购物

购物费用在各类费用中居首,与各地区旅游商品开发程度息息相关。安徽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相继开发了土特产品、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旅游商品市场等系列产品。境内的旅游商品除了驰名中外的各种茶类、酒类以外,还有各种特色农林畜产品与制品,如山珍及干鲜果品、副食品、水产品、种草药材等,还有传统手工艺品。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皖北旅游商品缺乏,几乎没有本土特色的纪念品、旅游商品,旅游购物尚未形成气候,使得游客的消费心理无法得到满足,无形中造成皖北旅游产业的利润的流失;合肥经济圈旅游购物品开发总体水平比较滞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产品缺乏品牌支撑,缺乏市场知名度,行业经营混乱;皖江城市带的芜湖市旅游购物专业街建设已经颇具规模,中山路步行街集购物、旅游、餐饮、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被誉为“安徽第一街”;皖南旅游区已建成各大型商场和私营商店,销售皖南各种名特产品,黄山市旅游商品经过多年发展,旅游商品收入占全市旅游总收入份额已达25%。

5 总结

安徽旅游资源丰富,既有旖旎的自然山水风光,又有历史源远流长和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道教和徽文化等。但由于各地区文化经济的差异,导致了发展的不均衡。从耗散型系统分析给安徽省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思路,希望安徽省体育旅游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各地统一规划,形成联动机制。

[1] Foo L M.Sports Tourism-An Australian Perspetive[R]//Bureau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Research Report.Canberra: Bureau of Tourism Research,2000.

[2] Glyptis, S.(1991).Sport and tourism. In C. Cooper, Progress in tourism, recreation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London: Belhaven Press:165-183.

[3] 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9-10.

[4] 夏敏慧.海南体育旅游开发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42-45.

[5] 张兴奇等.体育旅游概念新释义.当代旅游(学术版)[J],2011(6):44-52.

[6] 徐小波,邸明慧.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城市旅游发展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23(6):95-99, 104.

猜你喜欢
安徽省旅游体育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旅游
我们的“体育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