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困境及出路

2018-03-26 08:02何菲
魅力中国 2018年31期
关键词:出路困境思想政治教育

何菲

摘要:实效性评价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向完善的必要手段。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定量分析和评价不足,且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及功能的多样性,导致实效性评价限度的把握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之思想认识、水平等隐性价值观念的评定指标较难确定和细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上述问题,应健全定量评价标准,充分论证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限度,深化对隐性价值观念的评定标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走向合理和完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困境;出路

高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的探索动力和追求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依据和目的[1]。而实效性的提升与否需要通过实效性评价加以明确。顾名思义,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即指根据相应的评价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布施效果进行分析和评定的过程。作为一项无法逃避的环节和难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一直颇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面临着诸多困境,导致实效性评价的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困境的基础上,针对性地给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的完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效度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功能的多样性模糊了评价限度

客体思想政治素质的熏陶和提高只是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方面的功能和价值,其隐性方面的价值在于凝聚精神、意志合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为生产力的解放、发展提供外在的环境保障。多样化的功能和目标涉及众多方向,覆盖面更为广泛,的确有利于促进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但也是由于相对地宽泛和复杂,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限度变得模糊而庞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在细致化、准确化方面有所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的完善化发展。

(二)隐性价值观念的评价指标较难确定

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价值在于客体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难免涉及到人的思想认识等隐性价值观念。虽然行为及情感反应等是内心思想、认识的外露和表现,个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的思想水平及政治意识等是否有所转变和提升,在一定程上可通过观察其行为表现等进行评估和判定,但仍无法全面、准确地将隐性、抽象的思想认识转化为具体的、量化的数字,加之行为并非完全代表内在,因为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前刻意伪装,人后“打回原形”的现象。因此,无法对隐性价值观念进行精准地、全面深入地定量評价。

(三)缺乏定量分析和评价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工作时,多数单位都采取定性评价的方式,比如将实效性评价选项简单地设置为“好”或者“坏”,亦或设置为“有效”或者“无效”,过于简单和粗略,与庞大、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相匹配,从而无法精确地探测和反映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及其真正产生的功效。在无法准确地、定量地反馈真正实效性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真实效果、缺陷所在及后续改进、努力的方向无从把握和明确,亦无法通过评价反馈激发、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成就感、自豪感,从而严重地阻碍了评价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效度的对策探讨

(一)划定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限度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目标的多样化在有益于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使其实效性评价限度变得模糊而庞大。因此,评价前应先划定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限度,以针对性地,更加明了、高效地确定评价体系的范围和框架,避免过于宽泛导致的难以全面覆盖或者过于狭窄引发的不够全面。在确定范围框架时,可将评价体系划分为针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生产力的解放等几大模块,然后针对各个模块,分别制定贴合发展实际的评定标准,亦或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限定为仅对人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所产生作用的评判。限度及范围框架有了,才能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标准的细化和填充。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限度的划定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能解决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过高期待,实效性评价理想、功利主义强烈的问题[2]。

(二)深化对隐性价值观念的评定

对于客体的思想政治认识、理论的认知等隐性因素,由于具有极强的个体差异性、不稳定性及不规律性,难以直接测量和把握,因而针对性的、具体细致的评价指标较难确定和实施。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取的实效性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和粗略,仅仅涉及浅层及表面,与客体情感及思想认识等的综合性、复杂性不相匹配,从而无法真正反映个体在思想认识、认知水平等方面的转变、提升情况。针对此,可采取间接测量的方式,通过检测能够反映客体思想情感及认知水平的相关指标代替对于认知水平等方面的直接检测。比如,对于客体思想政治认识、水平的提升情况,可运用观察其日常行为表现、情感反应并结合前后理论水平测试对比的方式进行多重评估和确定。

(三)健全定量评价标准,加大定量评价力度

我国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追求高实效性为动力和目的,亦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而与之不匹配的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定量评价较为缺乏,无法真实有效地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和产出。因此,必须健全定量评价标准,加大定量评价的力度。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实现实效性的定量评价提供了过硬的技术支持,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巧妙运用信息化时代的优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定量评价体系趋向科学化、合理化和完善化。

参考文献:

[1]时胜利. 苏联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

[2]成长春,冯春芳.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及其限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0):62-64

猜你喜欢
出路困境思想政治教育
跟踪导练(一)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