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丽丹
摘要: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总是教师传授固定的知识给学生,没有学生自己思考和理解的过程,问题的答案都是固定不变的模式,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了很大的抑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成为了引导者和启发者,所有的知识都有学生自己获取,他们收获了在此期间的快乐,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才能更加深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学研究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自身的阅读教学观念以及阅读教学方法,抓住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非常重要,因为是发展学生语言的首要阶段。而朗读是阅读教学的特征表现,将朗读贯穿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学习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朗读训练中,学生通过朗读训练,积累语言采莲,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更好的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掌握知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顾名思义是阅读,即便不像中学、大学那样长篇大论,但小学生的控制力和专注力有限,长时间也会失去耐心。传统的教师讲解或者默读的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丢失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而朗读训练,学生通过感情深入、音量轻重控制、口耳、眼、脑并用,专注度会更高,潜移默化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有效性的策略,一是阅读学习的目标要明确、要具体。也就是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明确,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表现要做出具体可观察的表述。小学阶段,主要是基本的字、词、音的学习,以及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这个过程会贯穿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始终,并且循环渐进,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制作细目表的方式,既要明确表示出预期的教学效果,又要描述出学生在课堂学习后可观测的反应。二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重基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打基础”。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服务,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三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情景。教师要根据文本的文体、内容、目的等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效结合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四是教学评价要增强针对性。小学阶段阅读教学评价的针对性和鼓励性并不对立,可以兼容。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表达技巧,或体态语言等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同时不失鼓励性。
三、注重“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阅读动机
认真倾听是基础。引发式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面对不同于预设的生成,首先要做的是倾听学生发言,暂放预设,搭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只有建立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教师才能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所谓的“备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倾听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找到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引发学生阅读动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积极引导,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小学生思维的特点和优势是直观性和形象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可以实现意义的建构。从构建主義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研究表明,环境无不对人的心理发生着作用,恰当的情境刺激有利于学生的自主体验、想象放飞、个性张扬。情境的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氛围,与学生的情感、心理会发生共鸣而契合。它所观照的是学生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建构性阅读教学力图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文本相结合,拓宽文本的空间,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用文本提供的模式加以艺术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欲望。
四、引发学生阅读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捕捉”信息是关键。一段和谐的阅读对话过程是渐进的、多层次的和多角度的逐步走向深入的过程,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敏锐地捕捉,由此生成的教学过程也远比计划的生动而丰富得多。教师迅速捕捉课堂不曾预设的生成,引发儿童进行深入对话,使学生拥有更多灵感,进而引发学生热烈讨论。在这样的对话和讨论过程中,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对话氛围也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创造的舞台!每个学生都需要机会。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积极主动举手的学生总能得到更多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而不爱说话的学生常常被遗忘在课堂的角落里。久而久之,这两类学生性格会形成鲜明对比。因此,教师要做的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所学课文相结合,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且不说这些见解是对是错,重点是我们要让他们敢想,能说。让他们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朗读训练适应了新课改的发展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要做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多元化的方式开展朗读教学。
参考文献:
[1]韩庆.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青春岁月,2005(15)
[2]左菊.浅谈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