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辉
摘要:在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设置中,不免有关于人文精神的隐性影射,对于教师而言,更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文精神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性,来为课堂知识的教授提供帮助,并找到合适的方法有意识地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去,为初中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人文精神;思想品德;重要性
德国康德认为:“人只有依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由此可知,教育在重塑人类文明的同时,也担负着科学和人文知识传承的任务。而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人文精神的主题也不尽相同,但它的目标始终未变,总是紧跟时代步伐,始终将推动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培养人才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
在素质教育时期,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更需要对完整的人的教育,其贡献值不可小觑,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有效提高考试成绩外,更为重要的一点事,能让学生从中获得掌握知识的能力,进而培养出不怕苦、不怕累、意志坚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规则、道德情操高尚;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复合型社会人才。以上所有的种种,都无一例外是以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基调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人文精神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它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了至高的追求目标。也正因为如此,在新课改的社会条件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中,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渗入。
而在人文精神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和科任教师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当今社会需要在某一领域颇有建树的专业性人才,但社会更需要的是多方面全方位发展的新型人才。而学生作为新时期教育课堂的主体,从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突破,当然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身为教师更应认识到,新课改中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固然在一定程度上为课程的顺利开展制造了障碍,但反之,也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及其发展,因为正是由于有了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群体,才让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我们不应该去刻意磨平其个性,而应该承认学生的个性,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努力去适应不同学生的能力和兴趣需求,因材施教,将其培养成为个性鲜明的自主型人才。正如查尔斯·汉迪在《疯狂的时代》一书中所言:“对教育而言,真正需要的不是国家制定的进成本,而是给每一个孩子的一份私人进程表。”身为人民教师,更应该加强培养每个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用批判性的辩证思维和全球性的宏观视野来有创造性地去解决任何问题,内心充满自信的去面对困难,不退缩、不胆怯,还能够在未来变化莫测的时代中淡然地规划人生。正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潜移默化,使学生在认识和了解的过程中让人文精神实至名归。
人文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特点的主要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地区文明状况的重要标准,它并非游離于人文知识之外,它也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应该在思想品德课堂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与知识有机融合合理渗透,进而实现教育和培育学生素质文明的教育目标。但鉴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理论知识的普遍抽象性,教师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般会创设出很多与之相符的情景材料,特别是会选择一些能较好地体现现代人精神文明的背景资料,并将所需教授的课程纳入其中,并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中深刻地记忆并体会到人文精神的重要。在教学实践应中,为达成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让引入背景不生硬,如教师若想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结意识,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分工与协作;如教师想培养学生爱劳动和尊老爱幼的精神,教师可倡导学生在特殊节日举办一些活动,比如在老年节去敬老院拜访老人、在母亲节为母亲写感谢信或洗脚报恩等;如教师想讲述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相关知识内容,可具体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耕还林建设要求来讲解;而在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教育中,为了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知识点记忆牢固度和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和讲述分享身边与知识点相关的人和事,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的去探求学习知识,才能培养和发挥出学生的独立、自主、平等和创造等优秀品质。此外,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符合人文精神要求的自律外,还应鼓励学生清洁学校周边环境,将人文精神传递到更广泛的空间中去。
要想将人文精神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更好的渗入,并发挥其重要作用。教师还可以开展讲座或座谈会等多种途径,有目的有重点的设计有关人文精神的主题,来实现增强学生人文底蕴、训练学生学习效果和运用能力的目的。
而在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教育中,短期内还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各学科都普遍重视知识内容的讲授,对精神世界的需求关注度不高,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一般都具有某方面的专长、技术或艺术,但整体能力却不强,知识面也不够宽泛,个人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也会普遍偏差。这就要求学校老师从中学的思想品课程的教授上抓起,通过课堂上的情景创设来给学生创造真实感,使其内心受到碰触。本文就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在一次讲授关于爱国内容的过程中,将课堂内容分设了如下几个环节,即先集体唱国歌→再比方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领奖升旗的影像→最后引入了古今著名的爱国人士的一些爱国故事(如岳飞、邓世昌、李四光、钱学森等),之后与思想品德课程教材内容联系讲授时,学生们都大为感动,并激起其以前人为榜样,为振兴中华、报效祖国而努力读书的决心,不少学生都纷纷立志,学成一定要为祖国多做贡献,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正因为诸如上述等形式的教学活动的展开,才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综上,一个国家民众人文素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更取决于人的内涵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每一个学校和思想品德课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弘扬人文精神,将人文精神的教育当成一项重要任务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