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克侠
摘要:《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描写了人神相恋却终究分离的浪漫而悲伤的故事,是被传颂千年的名篇。它描述的是作者情场受挫,未能与所爱的人结合,而通过神话寓言,在想象的空间中让自己与洛水边美丽的仙女洛水神相遇,以释放自己对失去情人的伤怀和思念。作者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上多有借鉴宋赋。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关键词:洛神赋;艺术特点;艺术价值
作为文学史上的一位天才作家,英年早逝的曹植给后世留下了丰富深刻的作品。曹植从小便极其聪慧,才气逼人,十岁出头便能诵读《诗经》、《论语》等辞赋,他思路敏捷,对答如流,脱口成章,曹植的作品在魏晋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其名作《洛神赋》更是成为历代所难以超越的高峰,也为后世留下许多慨叹。这篇赋文所采用的是一种幻觉效果的形式,所叙写的内容是人神相恋,最终是因为人神道殊,只好含情痛别。曹植是建安文化的代表,后世评价极其高。
一、作者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曹植精通诗歌、书法、音乐、围棋,是当时的文学领袖,为当时的建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代表作有《白马篇》、《洛神赋》、《七哀诗》、《飞龙篇》等等。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曹植的作品现存有八十余首,其中辞赋和散文占据了一半。他的作品风格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由于还没有无缘世子之位,深受曹操宠爱,所以那时起他的作品积极向上,乐观激昂,很有浪漫情调,加上曾几次随曹操出征,所以胸怀甚是开阔,如其作品《白马篇》,诗中少年意气风发,很是得意,充满着豪迈的男子气概。后期自己失宠,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植的境地很是悲惨,他的作品中常常带有对自己命运、对曹丕的怨恨,抒发自己碌碌无为悲苦无奈的心情。
二、《洛神赋》全篇可大致分为六个段落
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到封地时,看到“丽人”宓妃伫立山崖,这段类似话本的入话。第二段,写宓妃容仪服饰之美。在这一段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等传神的描写刻画,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不胜收,看不够的感觉。使人感到就像在欣赏一位绝世美人,个中人物有血有肉,在对洛神的体型、五官、姿态等描写时,给人传递出洛神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同时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高洁。
第三段,写作者非常爱慕洛神,她实在太完美了,既懂得礼仪又善于言辞,于是想方设法向她表达了真情,并解下玉佩作为信物,并且洛神也同意了两人之间的约会,自己仍担心她是否会失约,极言爱慕之深。第四段,写洛神为“我”之诚所感后的情状。在对洛神与他会面时的神态刻画,是又一处浓墨重彩处使人感到斯人浮现于眼前,风姿绰约。当然铺排是少不了的,她的身边还有众神纷至沓来,有娥皇女英南湘两妃,有汉水之神,特别是她“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第五段,写与洛神分手。“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来鸣鼓,女娲清歌”,爱情是如此的真挚、纯洁,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但是分手的时刻来到了。这一段中“恨人神之道熟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是此赋的寄意之所在。第六段,写别后我对洛神的思念。离别后,人去心留,情思不断,洛神的倩影和相遇相知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浪漫而苦涩,心神为之不宁,徘徊于洛水之间不忍离去。
三、《洛神赋》艺术特点
(一)想象丰富。作者从京城洛阳启程,东归封地鄄城。途中,在洛川之边,停车饮马,在阳林漫步之时,看到了洛神宓妃,这就是想象。她的体态摇曳飘忽像惊飞的大雁,婉曲轻柔像是水中的游龙,鲜美、华丽较秋菊、茂松有过之,姣如朝霞,纯洁如芙蓉,风华绝代。随后他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托水波以传意,寄玉佩以定情。然她的神圣高洁使他不敢造次。洛神终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与之相见,倾之以情。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之惜别。想象绚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叹,惆怅丝丝。但这想象并不离奇,因此赋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
(二)词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取材构思汉赋中无出其右。此赋起笔便是平中蕴奇的氛围创造。开头平平的叙述,正与陶渊明《桃花源记》叙武陵人的行舟之始一样,奇境的显现事前一无征兆。但在此刻,作者刹那间目睹了一幕终身难忘的景象:一位俏丽的女子,即洛神现身。接着作者像要与宋玉笔下的巫山神女争辉似的着力描摹洛神的神采姣容以及痛苦情状。然后写洛神率众离去,与屈原《离骚》抒写主人公悲怆远逝的景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传神的描写刻画,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在对洛神的体型、五官、姿态等描写时,给人传递出洛神的沉鱼之貌、落雁之容。同时,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高洁。在对洛神与之会面时的神态的描写刻画,使人感到斯人浮現于眼前,风姿绰约。而对于洛神与其分手时的描写“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来鸣鼓,女娲清歌。”爱情之真挚、纯洁,一切都是这样美好,以致离别后,人去心留,情思不断,洛神的倩影和相遇相知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浪漫而苦涩,心神为之不宁徘徊于洛水之间不忍离去。
四、《洛神赋》艺术价值
前人对《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都曾予以极高的评价,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诸赋相提并论。事实上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种深厚的抒情成分,又有宋玉诸赋对女性美的刻画。它的情节更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因此 它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可见《洛神赋》的艺术魅力是经久不衰的。
参考文献:
[1]赵幼文.曹植集校注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刘欢.《洛神赋图》艺术风格和艺术美感[J].艺术品鉴,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