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健全的人格是人类适应时代发展的基础,大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取得良好的成就,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国家的栋梁,经过了解人格的内涵,研究了体育教育对人格的塑造过程,论述体育教育对健全高校大学生人格的影响,并对高校体育教学健全学生人格的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 高校体育;大学生;健全人格
一、人格的基本内涵
人们对人格的定义十分广泛,它有很多种意思,最早被解释为角色面具。在当代社会中人格被广泛的运用到各个学科,如社会心里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领域。在心理学中,人格和个性的含义十分接近,都是指人在生活中逐渐形成持续稳定且区别于其他人的心理特点,这些特点包括人的做事方式、行为举止、需求、性格、以及说话的语气等。人格在法律上主要是指被法律认可的一种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人格是一个完整且非常全面的词汇,它可以非常清楚的把人的所有特点描述出来,而不是用于解释人的某些方面,它除了可以把人的外在表现展示出来,还可以描述人的内在品性,因此人格具有内外统一的性质,把人的内在发展和社会发展完美的综合了起来。另外,人格还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中逐渐积累不断改善的社会行为和思想的结晶,人格的形成过程也正是我们人类社会化的过程。
二、体育教育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人格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是由人类的智力、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并不断促进的结果,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形成人格的基础条件之一。一个有着健康身体且精力充沛的人与一个体弱多病的人相比,前者更容易形成健全的人格,人格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暴躁、胆怯、懒惰和虚伪……正是由于人类缺乏体育锻炼而造成的人格缺陷。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促进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实践因素、机体因素、社会因素三个方面。这三种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机体因素是提供可能性,社会因素起引诱力作用,而个人的实践因素是将前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起初的可能性变成现实。先前人们认为人类形成人格必须要经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才可以形成,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事实上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社会化进程造成的。社会化是指人类在社会中不断地学习,并将学到的知识和本领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过程。社会化过程常常会在我们的体育教育中出现,体育教育主要通过体育课程来实现,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是,它的教学理念是通过学生真实的身体活动来体现的,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在身体进行激烈的活动时会产生强烈的兴奋和大量的代谢反应,这些产物会促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并持续进行体育锻炼。在完成体育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要集中注意力,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心理与生理都参与其中,快速的对事物做出反应,从而使自己形成新的环境适度。所以体育教育对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三、体育教育对完善高校学生健全人格的基本作用
(一)体育人格向人格力的正向迁移
体育人格主要是指人在进行体育项目时由内向外表现出来的语言、行为、喜好、态度等方面的常态,这些也体现了主体人格的价值观、道德品行、学习思维……展示了学生的个体道德形象。高校体育运动是高校体育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有组织的举行的社会活动,它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使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并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高校学生的社会活动和体育道德关系紧密相连,道德情况决定了明确活动目的的方式、举办活动的形式以及如何看待活动结果的方法。拿体育竞赛举例来说,它是一种技艺、体质、体能和体力相比较的一种活动,学生在做这种活動时,他们的决心、坚持、自信和毅力都是围绕着思想道德而进行较量的,所谓有比较就会有高低胜负,体育竞赛也让学生通过比赛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在项目比赛过程中,学生自觉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尊重对手,不恃强凌弱,面对强大的对手有对战的勇气和自信,为最终的胜利付出最大的努力,面对失败的结果坦然的接受,从失败的过程中找出不足,总结经验,改善自己的弱点,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战胜对手,取得胜利。这些内容都体现了人格,单从体育的基本本质来说,体育的本质就是身体进行与自然力有关的活动,然而人体是可以进行自主协调的有机体,当学生真正投入体育活动时就会形成相应的道德关系,进一步形成相应的体育人格。体育人格是精神因素和物质因素的协调统一,是社会道德要求和个人行为的一致体现,各方面因素的不断转化最终形成的物质力量,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人格力。
(二)体育教育可以有效的推动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过:“影响人格发展的基本因素是人类个性化的基本程度,接下来为环境因素。”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种不良因素将会从不同的方面阻碍健康人格的形成,导致人格缺陷甚至造成严重的人格障碍。体育教学的活动氛围十分的轻松,它的大部分课程都在室外进行,只有少数的理论课程在室内进行传授,也正是这样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因此,体育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还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展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高校可以在发展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从运动项目中得到成就感,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高校体育教学中塑造健全学生人格的途径
(一)创造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
体育运动拥有丰富的娱乐性,在实行过程中必须体现快乐的教学思想,调动起学生活泼的性格,对活动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到其中。教师要在体育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轻松的环境,把室内和室外、快乐和运动、空气和阳光、健身和游戏等因素融入其中,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利用多样式教学方法把游戏运用到课堂活动中,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途径让大学生亲身感受体育的魅力,主动进行体育活动,展现自己的闪光点。
(二)强调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认识、评价人生活动具有的价值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个人对社会观点的重要依据,也是人们日常行为的准则。体育活动是一项综合性运动,涉及到战术与技术,还有心理、身体与知识等各方面的较量。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只有懂得将自己的才华成功的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才可以成功的取得比赛的胜利;让学生在健康文明的体育运动中体会到快乐,找到体育的意义,完善自身的修养。
(三)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和受挫能力
体育教学中的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都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全身心,踊跃到体育运动中,学会观察环境,随机应变,仔细分析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最终提升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必要能力。由于大学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通常会表现出强大的表现欲和好胜心,但这种心理正是体育课所需要的,学生可以利用体育课堂这一平台,在体育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特长,让自己的个性充分的表现出来,培养自己独立自强的精神,将头脑中的思想,方法论和处事风格谱成一曲生命的赞歌。
体育运动让学生体会到了竞赛的乐趣,使得学生非常愿意参与到体育竞赛中,学生可以综合自己的所有能力以及决心,燃起斗志,为最终的结果而奋斗,当最后的结果是美好的,那么学生的自信会得到大大的提升,进而激发了学子的进取之心。当最终的结果是失败时,这个过程则让学生的受挫能力得到锻炼,这种精神更将促使他们奋勇拼搏。体育竞赛不僅是体力上的竞争,还是智力上的比赛,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了学生的反应能力,抗压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结束语
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需要面临许多特殊的问题。例如应对学习和对专业的抉择等方面的问题,适应陌生的环境和课程任务等方面的问题,当下和未来两者的问题,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最近几年,大学生危害社会,杀害他人,结束自己美好生命的事件时常发生,这都是因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而造成的。根据相关调查表明,目前,中国大学生由于人格发展缺陷对于学生的心理和社会成长性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仅如此,从大的方面说,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这种人格缺陷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学校要求学习的理论知识这些学生完全掌握了,但是他们的人格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缺陷,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仍然不能在社会中长期立足。综合考虑,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要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体育教育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体育运动不仅能让学生强身健体,还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运动中,在体育锻炼中学习和掌握科学运动的知识和提高自身素质的技能,进而让学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业中的困难和挫折,从点滴进步中体会到生命的真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完善个体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高文强.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里健康和心里障碍的促进作用[J].科技资讯.2011(10):203
[2]刘志武.浅谈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影响[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1):96-97
作者简介:肖姗(1983-),女,助教,河南郑州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体育教研部教师,主要从事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