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开
摘要:新时期广大群众对于城市良好环境的美丽需求与城市管理中管理效果不均衡、城市环境脏乱差问题存在着矛盾。城市管理的指导思想必须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现在城市管理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合理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城市监管;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公众参与;大数据
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就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首要问题就是建设和监管好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生活的城市。
一、城市管理要有大思路
要建设好城市、监管好城市,首先要有主心骨,这个主心骨就是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各级政府的责任担当。城市管理工作的要义也就在于建立一个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科学机制,打造新时代城市治理新格局。
城市管理要有大思路,体现在要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核心上。一是把控好发展方向。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加强对城市管理的宏观调控,实现城市治理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依法保障各类社会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二是聚集好发展力量。要以基层党组织的平台优势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吸引到党组织周围,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监管城市、建设美好城市。
公众参与、社会协同是城市监管大思路中的坚定“基石”。习总书记2017年2月23日至24日在视察北京市时曾指出:“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这就要求城市管理工作要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关注的细节,走出符合城市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群众意愿的城市治理社会化新路子。城市管理涉及面广、工作多、责任重,群众参与、社会各界协同共管必不可少。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只有充分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才能实现城市管理“共治”目标。新时代城市管理者要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城市美好生活的需求,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的渠道,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还要鼓励和支持群众组织、行业组织等各类社会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激发社会活力,使城市管理实现良性循环,提升城市管理的社会化与科学化。
在城市监管中,法治与革新是“共治”的强力保障和坚实后盾。首先要健全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要结合本地城市管理实际,行使地方立法权,完善本地城市管理法律资源。同时,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将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作为推进城市治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权责一致、协调创新的城市管理思路,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促进城市运行高效有序。
二、大数据助推管理科学化
在提升和完善现代城市的综合功能中,其效率性和精准度尤为重要。根据创建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文明城市管理工作要求,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信息资讯发布、诚信数据联动、负面清单督查、网格数字化管理、志愿服务管理和文明单位考评等功能,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新目标。
要积极完善可控的多级信息上报机制。城市监管中要通过完善的权限控制系统,方便基层工作人员上报信息、审核辖区问题条目、认领任务。而相关数据在平台内流转归类,形成详细的数据分析报告,便于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掌握城市建设管理各项工作的进展。
要建立跨部门联动的诚信数据共享平台。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对接第三方权威数据,深化拓展思想道德建設载体,制定相应机制给予个人诚信积分奖励。平台还可与媒体联动开设专栏、专题,长期刊播广大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讴歌城市建设、城市监管、群众参与共建中涌现出的见义勇为、尊法守纪、团结友善、诚实守信、文明礼让等新风尚。同时,为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大数据平台要与城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紧密结合,接入征信系统和信用信息平台等第三方数据,积极与交警等部门联动,警示不文明违法违规者。
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网格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大数据平台要设立网格数字化管理中心,由管理人员每天给网格员分配需要检查的点位,网格员到达责任点位后,可通过手机定位签到,并收集区域内市容市貌信息,将检查结果拍照上传,自动形成数据报告。管理人员对上报信息进行审核,确认是否属实。除网格员使用平台定制的手机客户端上报信息外,广大市民群众也可以通过城市监管第三方APP,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意见,对市容市貌和市民行为进行评价。这样一来,大数据平台既实现了网格的数字化管理,也为群众提供了表达意见和诉求的渠道。
三、大情怀是粘合剂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城市管理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把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时代城市管理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城市管理者需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城市管理领域的表现就是:市民对于城市良好环境的美丽需求与城市管理中管理效果不均衡、存在着城市脏乱差问题之间的矛盾。城市管理的指导思想必须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
新时期的执法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即“共建、共治、共享。”“共建”就是问需于民、问情于民,是尊重并落实人民群众的参与权,是现代社会治理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共治”就是城市治理和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方式,是积极推动政府管理、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等多元化主体共同治理的新模式。“共享”就是实现公共利益和城市治理成果的共享,通过广大市民群众各方面的参与,取得并享受城市治理所取得的成果。
在城市监管中,城市的执法者对于不文明现象要零容忍,维护执法权威,但也要做到语言文明、程序规范。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服务、管理、立法三位一体的关系。此外,职责的精细化不但要求相关部门和城管执法机构的权责明确具体,还要有问责和追责机制,完全杜绝扯皮推诿的陋习、恶习,真正让科学管理、文明管理、精细管理落到实处。
党的十九大为加强和创新城市治理工作规划了前进的“路线图”,在具体的城市管理中必须要有大情怀,机构与机构之间,监管者与群众之间都要架起合乎法制、合乎情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桥梁,毕竟,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这个目标就是建设和谐美丽的城市,建设和谐美丽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