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乃运
您以为葫芦就是葫芦?葫芦是实用品,可以切开了当瓢使,可以装酒、装油、装凡是液态的东西,更是观赏品,自身就有观赏性。不走遍中国就不知道葫芦有多少稀奇古怪的品种,哪种模样都招人喜欢,放在家里拿在手里把玩。它还是艺术家创作的平台,更是文学和绘画、雕刻艺术的载体,供文学和艺术家们在其上大显身手,让各种工艺葫芦,无论是烙画的彩绘的雕刻出来的葫芦,均能迷倒你,它还可以做乐器。它更是吉祥物,与福禄谐音,在中国的传统吉祥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成为人们祈愿幸福、追求美好的寄托。
我第一次买葫芦是在西双版纳,買的那只葫芦是不大不小的有腰的葫芦。那是在二十多年前,和单位的两个同事出差到的云南,到的西双版纳。搞旅游的嘛,一路采风、一路体验民俗风情、一路看景就是工作。工作上的收获是回来写了五六篇游记,个人的收获就是买了几张粘着蝴蝶标本的、有手绘西双版纳风景的小卡片以及那只葫芦。葫芦是在赶摆时看到的。赶摆相当于北方农村的赶集。那时我对葫芦的了解就是两种,一种是做瓢用的瓢葫芦,一种就是腰葫芦。别瞧是个旅游记者,在很多方面我都相当的孤陋寡闻,腰葫芦应该是写药字还是写腰字都搞不清楚。瓢葫芦常见,瓢在农村时就是日常舀水用的器具,城里人才用金属做的舀子。我对腰葫芦始终都抱有一种神秘感,除了在连环画、年画、电影电视动画片上见过,就从未在现实生话中目睹过它的芳容。
我是从收音机里听孙敬修老先生讲的《宝葫芦的秘密》长大的,同名电影也看过,对那种有腰的宝葫芦特别神往。学习成绩始终不好的缘故吧,上小学二年级,就有段时间一下课便被班主任老师强行留下来补习功课,她又不亲自辅导,把单兵教练的任务交给家住地质学院的小女生。她瘦瘦的,娇滴滴的,能被选中辅导我而面露得意,得意中透着骄傲,还摆出一副很亲和很同情很关心我的样子,让我体验居高临下的热心暖流,这不是羞臊我吗!我不得不谦卑,为了早点儿回家。我回不了家她也回不了家。来接她的家长陪着她,她母亲为女儿能被选中辅导同学的那份高傲更明显,高贵的娴雅淑女态的母亲形象,天蓝色女呢绒大衣与我的袖口油渍麻花的小黑棉袄形成鲜明的对比,她投过来的关切目光是投给我的还是投给她女儿的?我握着铅笔的老鸹筋似的小黑手无处存放,心像有干万只蚂蚁在啃噬,那时,那无所不能的宝葫芦对我该是有多么大的诱惑力!有宝葫芦要什么有什么!所以,当我在西双版纳橄榄坝的集市上看到腰葫芦时那种激动、那种兴奋您就可想而知了,说热泪盈眶是扯,心起波澜是肯定的。迟来了几十年的宝葫芦哇!它只是只天然的宝葫芦,自然本色,未加任何修饰,对我却意义非凡。那时那刻,我的脑海中不只存储着《宝葫芦的秘密》故事中的宝葫芦,还有八仙过海中铁拐李腰上的宝葫芦、林冲雪夜上梁山枪挑着的宝葫芦,它们一起向我涌来,摆场上的宝葫芦我是非买不可了!拥有了它就等于把宝葫芦的童话、神话全部物化为己,还生发出一种林冲式的英雄情结,豪壮得很,只是遗憾没办法背着这葫芦找家饭铺大声呼喝着小二大块牛肉大碗酒地暴撮暴饮一顿,让英雄情结变得现实而完满。我们一行三人带的钱不多,在昆明就已顿顿只能吃5元一碗的米线了,为了限制消费,不致挨饿,在西双版纳,其余两人所有的自带资金已全部集中到我手里,花一块钱都要经过集体讨论后才能由我这临时管家的手中支出。知道旅途中的窘困是什么滋味也就知道我这宝葫芦来得如何不易了,它再便宜于当时处境中的我也是一种奢侈。在葫芦上再进一步开眼界是2003年我到百工坊采访,一位葫芦大师的葫芦真把我惊着了,他有一种葫芦应该叫长把葫芦吧,长把太奇,那长把竟是一个个的椭圆形小节串接起来的,看上去绝对出于自然。他还有一种葫芦也怪异,头长得像个小棒槌,中部卧着个鸡蛋似的,下部是个体大点儿的椭圆球状。不说主人如何巧用其形构思创作成工艺品,就这自然的怪异已经很工艺了,天之工艺,独一无二,不加任何雕饰,摆出来都是久看不厌的观赏品。自此我相信,葫芦其形,多奇都不能说奇,那是个无法想象的神异世界,造物主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空间绝对挑战人的思维人的想象领域。也因此,当我在甘肃敦煌市的文玩市场上看到那些从未见过的小圆球形的,独个鸡蛋形的,球形但满身疙瘩像赖蛤蟆皮似的葫芦就显得比较平静了,已是见怪不怪了,深知葫芦长得怪、长得多姿多态才是必然,碰不上怪的反觉是怪事。及至到了新疆,看到有腰的葫芦也不只是一种形貌,那腰也是干姿百态的,粗细不同、位置不同、葫芦大小长短不同,那腰的差别就大了去了。
葫芦的世界越看越丰盈,小亚腰葫芦、中亚腰葫芦、大亚腰葫芦;大中小油锤葫芦、炮弹葫芦、蒜头葫芦、鸡蛋葫芦、胖墩葫芦、长柄葫芦、棒槌葫芦、苹果葫芦、扁瓶葫芦、鹤首葫芦、疥葫芦等等,这是从外形上说的。外形上的干奇百怪应该都是天然生成的,天然里也有人工的参与,人是无孔不入的,就像苹果、葵花可以长出字或画,可以长出人的笑脸,葫芦也可以随着人的心思长的,如结扎葫芦、勒扎葫芦、范制葫芦,就是人参与干涉了葫芦的生长过程,最终长成人所追求所设计的怪样子,算是半人工半天然吧。结扎葫芦,就是将长柄葫芦还幼嫩的时候,将柄绕扎成结,让其长成结态形貌。其结扎又称挽结、系扣。勒扎葫芦,就是在幼小的葫芦上套兜,葫芦长,兜不长,葫芦上留下深深的网状凹痕,网纹就成了葫芦的图案。范制葫芦,又称模子葫芦、范匏,利用模子强制葫芦按人的意愿成型的意思,其方法有繁有简,范制比较简单的有夹范法,就是用两块木板将葫芦夹住,长出来是扁平的。素范,范模光洁无纹,只求葫芦整体造型的变化;花范就复杂了,范模要刻出各种图文,山水、花乌、人物、诗词歌赋……模具的形貌也可多种多样,碗、盆、笔筒、壶什么的,由着人的情趣制作,反正都是强制着幼嫩的葫芦就范生长。这已是对葫芦生长非常强的工艺性参与,葫芦的生长已被过度扭曲了。葫芦的生长自由被彻底剥夺,它们是否痛楚,是否呐喊抗争,人类是感受体验不到的。生存的法则使它们只能随型就范。
十多年了,我外出的机会很多,见识葫芦的机会也多。我喜欢买小葫芦,就是自己拿着玩,也没什么研究,与朋友间也没什么交流。去山东沂蒙,参加平邑蒙山福寿康宁鼎落成典礼仪式,在广场旁的商街里看到专卖小葫芦的摊儿,很多人围着,挑选小葫芦,也观赏卖主现场烙烫葫芦,我肯定不会置身其外的。小葫芦是亚腰葫芦,金黄金黄的,上面烙刻着一生平安之类的吉祥语和十二生肖动物。从葫芦的数量上看,主人家里肯定是有葫芦园栽植葫芦的,自产这种葫芦,而他又有烙烫葫芦的手艺,对有特别需求的游客现场烙烫文字和图案。平邑是长寿之乡,小葫芦上都烙有平邑的字样,这葫芦有纪念意义,价格又不贵,不选这葫芦对不起自己吧?我拥有过比这葫芦更小的葫芦,也就3厘米高,最宽的肚儿撑死了1厘米多一点儿,挺袖珍的。儿媳妇看到了,惊喜的神态特别夸张,说是宝,说是这叫手捻葫芦,当即拿走。她喜欢收藏,收藏的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都有些品位,小袖珍葫芦能被她看中也算物有所值了。
在河南三门峡市灵宝市的函谷关,我看到果园里挂满了向游客出售的葫芦时就忍不住想为家人挑选几个。卖葫芦的是个当地农村妇女,挂的葫芦大都漆成红色,成排成行地挂,红得极有气势极为喜兴,林木的浓荫碧翠间燃着耀眼的火霞红绸一般。葫芦的个头有大有小,细挑起来,才发现烙刻之工太粗糙了,书法上不了档次,倒是便宜,小亚腰葫芦10元3个,大点儿的20元一个。听说我来自北京,拿了个马扎非让我坐下,说北京她是去过的,去看儿子,儿子在北京打工。她从屋里端出煮熟了的醉枣来,非要我吃。醉枣唤起了我儿时的回忆,我家院里就有两棵枣树,村里和周边村里都有枣林,捡落枣都捡不完,枣也是煮熟了吃的。河南河北的枣乡竟一个习俗,只是我的老家不产葫芦。我沒有亏待她,买了100多元钱的葫芦,装了一提兜。她把一笸箩熟枣一股脑儿全塞给我,让我带在路上吃。是为我花“重金”买了她的葫芦而感激?还是出于本性的善良,看我左挎包右挎包肩上还背着包的行者形象又一头白发而觉着我太不容易?加上买她葫芦的那个包,我已随身要带5个包了。善良的农妇被感动的触点很低。我更感动,对土塬上朴实农民纯净心灵的感动。我想起我在部队千里拉练时不相识的农村大爷、大嫂默默送来开水送来韭菜花的情景,他们不善言词,日常生活很清苦,正因为清苦,那一碟韭菜花一壶开水中蕴含的真诚才显得格外厚重。高档的手捻葫芦我是在敦煌看到的。我随旅游团去新疆的那次,在敦煌停留了两天,到的那天的傍晚,团队用餐时我们桌少了好几个人,纳闷他们为什么不吃饭。团队餐日常很一般,但行程中总会安排一顿风味大餐,那顿就是风味大餐,十几道菜哦。鸡、鱼、酱肘子都上了,平时总盼着改善伙食,真改善了又跑了,害我们留守餐桌的几个代食。再狼吞虎咽也吃不完啊,旅途中又不能打包。他们到底干什么去了?及至用完餐逛旧货文玩市场撞上他们,才知道他们心系文玩已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一个大个子的小伙子,正站在一家葫芦摊位前讨价还价,小癞蛤蟆皮葫芦也就比核桃大一点点,要价六七十吧,他是非三四十不取,又不肯放弃,磨。他最后是以多取胜,买了好几个才把价压下来。他捧着他的宝贝,满脸喜色,抬头看到我,惊讶中他乡遇故知的兴奋,说起这手捻葫芦的好来。有人把文玩葫芦归结为能在手里把玩的葫芦,说手捻葫芦是手把件的一种,最好在8厘米以下,一般高度在4至6厘米,精品3至5厘米,玩的就是个小巧玲珑,时间久了,小巧的葫芦会磨得润滑光亮,小葫芦越磨越赏心悦目,它有着古典的美,自然的工艺般的美,玲珑秀巧的美。对身心健康极有好处,疙瘩皮小葫芦还有舒筋活络让气血畅通的作用,就是个健身球球。我赞同他对手捻葫芦的说法,可文玩葫芦就只是手捻葫芦吗?在文玩葫芦体系中,庞大的异形葫芦族群算不算是?工艺葫芦算不算是?有文化内涵的普通葫芦算不算是?工艺葫芦,大致有烙画葫芦、压花葫芦、针刻葫芦、刀刻葫芦、彩绘葫芦等。结扎葫芦、勒扎葫芦、范制葫芦也都是工艺葫芦。烙画葫芦最常见,这种工艺艺术也叫烫画、火笔画。它是用电烙铁烙画烫画,画是工笔,白描风格,看似简单,但没有稳固扎实的工笔画基础,绘画技艺不高,烫烙出来的画也是次品,可观赏性就差。烙烫书法作品也一样,书法的功底要厚到烫书出来至少得看得过去,而其精品,则是烫艺书画双绝的艺术品,欣赏和收藏价值都很高的。
我去北京平谷农村采访的一个农民艺术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多才多艺,会刻驴皮影,会烫画葫芦,工笔绢画画得也相当不错,线条流畅,一笔呵成,比不上画坛名家,在乡村艺术家中当数翘楚。烫画葫芦的图文是焦、黑、褐、黄、白等色纷呈的,看上去偏棕色,也讲究明暗、层次和立体感,有“以辅饰烘托主纹,以退晕表现关系,以陪衬表现主题”之说。这种葫芦工艺艺术据说汉代就有,后失传了,清代又被捡起。无论是汉代和清代都没有电烙铁,那时人们是用什么火器灼烫的呢?烫画和烫书都要体现出软硬度层次感的,烫笔火候怎么把控?彩绘葫芦,北京礼物旅游商品交易会上我见过工艺大师现场制作,工艺是满复杂的,要经过打皮、绘画、刻制、打磨、着色、彩绘、着漆等步骤。色彩有的厚重,有的鲜丽,有的淡雅素朴,有的斑斓繁复;有的如国画,或工笔或写意;有的如油画,不讲线条只求块面;有的现实,有的抽象,视题材、体裁、个人审美追求和美术功底而定,个眭特点强烈,不过古典题材和风格的还是占多数。葫芦镂雕作品我没见过实物,从图片上看到后很觉惊奇,还是目光短浅,经见的少哦。葫芦工艺复杂,高手是集雕刻、烫烙、彩绘、押花、针刺技艺于一身的,他们的作品都具收藏价值,更是饱凝文化内涵的摆设,系艺术品位极高的文玩。不是非手捻不文玩的吧?
中国人喜爱葫芦,视葫芦为吉祥物,吉祥含义多多。葫芦这名字与“福禄”谐音。葫芦是果实结在软体爬行枝蔓上的植物,枝蔓也叫藤,人们愿叫它蔓,蔓字与万谐音。成熟的葫芦里籽多,籽、子谐音。亚腰葫的形体是由蜂腰连接在一起的两个球。富于联想的人们把所有这些为葫芦所具有的特长都深入进行了人文挖掘,让葫芦有了极深的内在的吉祥含义。葫芦,福禄。这福,是永远也说不清道不明,概念上弹性很大的、没有边界的吉祥。福气、福运、幸福到底指什么?觉得好心满意足就是福,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大家公认的衡量尺度,全凭自我感受,全凭心情,吉祥既广又泛,平安是福,无病无灾是福,饿三天了有个馒头吃是福,过年了小孩子得件新衣服是福,十年空巢老人终于又见到儿女了是福……葫芦是福的代表,是福的象征,家里挂葫芦、摆葫芦,手里握葫芦,把葫芦刻在砖上石上木头上作为祈求吉祥的寄托物、作为家宅建筑上的装饰件,都是想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美满、更遂心。禄是有具体指代的,有俸禄可吃,能吃俸禄能吃皇粮是人上人,什么都有了。
葫芦是多好的物件!蔓、万;多籽,多子;子孙万代,福禄绵长,有了葫芦,不是一世的好、一辈儿的好,代代都好!亚腰葫芦,两个球连成一体,象征和谐美满,也寓意着夫妻互敬互爱。葫芦还是药用植物,味甘,性平滑无毒,其蔓、须、叶、花、籽、壳皆可入药,能治的病多了,麻疮、牙疼、牙龈肿胀、牙齿松动、小便不通、鼻塞、痈疽恶疮、消热解毒……挂只葫芦于大门外,保屋内人平安;病患者,榻侧床尾摆放只葫芦,意求吸走病人身上的病气;健康的人,免晦气上身,提升运势。实症上真起作用假起作用不好说,但你相信它能带来好运,有它保佑心里变塌实了,心理上健康阳光,则绝对是起好作用的,是心理暗示发挥了作用,天天阳光灿烂、高高兴兴,抑郁症一般不会找你,免疫力也就强。现代科学也往里掺和,说现代物理测试证明,宝葫芦形状的器皿,能屏蔽各种波和輻射的干扰。风水师借机发挥,说葫芦摆家里能调节风水,招财进宝。在几干年的文明史中,萌芦都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神话传说,甚至政治都和它有扯不断的关系。中国的好些民族都有起源于葫芦的神话,葫芦是这些民族的图腾。在神话传说中它就是个灵物,葫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说葫芦起源于非洲。但河姆度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证明其远在七千年前中国境内就有了它。葫芦最早不叫葫芦,甲骨文中有学者解读其字为壶字。中国古籍中最早称瓠、匏和壶。三种称呼《诗经》中都可以见到。不同的称呼针对萌芦不同的品种,古代的学者有人认为“长而唐上日瓠,短颈大腹日匏,似匏而圆日壶。”当菜吃的是瓠子,细而长,犹如丝瓜;匏是能用来做水瓢的瓢葫芦:壶是扁形葫芦。李时珍先生不同意,说匏是扁圆葫芦,壶才是瓢葫芦。古人中还有人认为他们说的都不对,瓠、匏、壶卢是种属之别,瓠是一切壶卢的总称。葫芦古人是叫壶卢的,早期文献就是这样,不知怎么,葫芦替代了壶卢,约定俗成了。庭院中、屋门前挂葫芦最可能就是因其形美,可观赏,挂着挂着就挂出了人文含义,成了吉祥物,它的躯壳因吉祥而成为书画艺术家大展身手的舞台,让吉祥之物体上更富吉祥华彩,龙、凤、牡丹、松鹤、仙桃、梅花鹿、马上猴、瑞兽吉乌跃然其上。葫芦是可吃的、可做器具用的,还是乐器的原材料,如葫芦丝,更是祈福纳祥的吉祥物,是艺术价值、观赏价值、收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葫芦文化以吉为中心、为脉络,博大精深。
吉祥葫芦,葫芦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