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晨
虽然从小到大每天喝着自来水,但自来水究竟怎么来的,真还没有认真思考过。生活在北京城的我们,有多少人知道这生命之水究竟从哪儿来?水从水源地流到自家的自来水龙头,究竟走了多长的路?经过了哪些坎儿?恐怕许多人是一头雾水。别犹豫了,走进北京自来水博物馆,一切见分晓吧!
绕过二环边的大排楼房,沿着香河园路往里走,能看到一片与周围高大的楼房相比显得极不协调的西洋式建筑物,再往深处走可以看到一处刻着“自来水厂”的西式门楼,这便是北京自来水博物馆的所在地了。
自古水火不相容,然而北京自来水厂的建立却和火有着不解之缘。缘何如此?自来水博物馆中的一件展品“清建京师自来水公司的奏折”告诉了我们答案。早在自来水厂新建之前,北京城中曾发生过几次很严重的火灾,因为当时没有充足的水源及时扑救才导致了财产的惨重损失。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发生在光绪皇帝大婚前的紫禁城贞度门大火和发生在光绪末年天坛祈年殿的大火。
后来接连不断的火灾让慈禧太后非常生气,于是召见当时的军机大臣袁世凯,问袁:“防火有何善政(防火有什么好的办法)?”袁世凯立即回答:“以自来水对(用自来水可以防火)。”自来水这个词是英文翻译过来的,而当时自来水已经在大连、上海这些已经发达的城市出现了,就连袁世凯主政多年的天津也在1903年就有了自来水。后来,袁世凯又列举了自来水的种种便利,最后顺利获得慈禧的批准。
很快慈禧太后就任命清末民初中国北方著名的实业家周学熙组织筹建。1908年,42岁的周学熙奉命创办京城自来水厂,任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首任总经理。在展厅中的一处展柜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当时的股票,这就是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最初发售的。当时买自来水公司的股票还有严格的要求,即只招华股,不招洋股,凡本国民众,无论官、绅、庶均可入股。也就是说,只吸收本国资本,不吸收国外资本。从中不难看出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的“国营”性质。而在展厅的另一角,我们还找到了一个可以证明自来水公司“国营”性质的展品。展厅的一侧放着一排排印章,这些印章是自来水公司建立之初到现在所使用过的所有印章。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一枚最大的印章单独放,那就是公司成立之时所使用过的印章,上面刻着“奏办京师自来水有限公司之官防”字样。
两年后的1910年,北京城里第一座自来水厂——东直门水厂建成投入使用。最初自来水厂引用的水是顺义孙河乡的河水,由此可见北京的自来水是由“水火相容”而诞生。
创建自来水公司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解决水源,否则一切都将成为无米之炊。周学熙认定“筹足水源为第一要务”,连日亲自带领人马深入京郊勘探水源。最后确定水源地为城外东北方向约15公里的孙河乡温榆河。这里水量甚丰,人称“铜帮铁底温榆河”。而距水源地直线距离最短的东直门外香河园,则成了自来水厂的厂址。
因线路长,沿途要挖沟,管线的铺设遇到了比建水厂更多的困难。孙河至东直门的自来水管线挖到草场地时,正巧遇到了一个皇族的墓地,管线只好被迫改道。施工时墓主没有表示异议,但在南北管线即将对接时,他却出来阻挠,并散布谣言说自来水公司硬刨了宗室的祖坟,致使工程停工两个多月。无奈之下,周学熙一方面在报纸上辟谣,一方面请宗人府出面干预才得以解决。
类似事件不胜枚举。特别不幸的是在城区建设供水管道时,更是遇到了光绪、慈禧相继驾崩,在出殡线路上的管道还未及完工就匆匆被填埋,这一耽搁又是大半年。克服重重困难,经历22个月后,全部工程终于在1910年3月完工。但当时自来水却没有真正地流进北京的千家万户,而是在几条胡同之间,设立一个公共水站,由水夫看管。自来水要先灌进水车里,再送到各家各户。
1910年2月,北京市第一座水廠所用的蒸汽机、闸门和管材等均从德国进口。经过勘察,水厂最终取用了水量充沛、水质较好、距离城区较近的孙河地表水作为水源。展馆里的一块刻有“第一号水源井”字样的石碑,以及博物馆院内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来水亭,就是当时的历史见证。
同年3月,东直门水厂正式向北京城区供水。然而,当时自来水并不受欢迎,甚至很难卖出去。皇宫的达官显贵不敢喝,生怕“洋胰子水”(肥皂水)里被洋人下毒。之所以被称为洋胰子(胰子指的是肥皂),是因为自来水从水管里流出来时,常伴有小水泡,与肥皂水里产生的水泡极为相似,人们便心存疑虑。有人说自来水水管皆埋在地下不见阳光,传谣这水喝了要让“阴气入体”。还有人说自来水管与排放煤气的管道靠得很近,煤气的毒性会渗透到水中,因此许多人不敢用自来水。其次,喝自来水是要天天花钱的,而打一口井只需一次性付清打井的费用。当时有一段时间,京师自来水公司的最大竞争对手竟然是打井队。
为了打消人们的疑虑,自来水公司在各种报纸上用文言文和白话文分别刊登广告,详细说明自来水的来源与种种好处,驳斥各种谣传。同时采取无偿试用、水价减半、免费送水等各种优惠措施大力推广。如今在自来水博物馆的展厅里还能见到当年刊登在报纸上的辟谣广告,《京师自来水公司告白》曾这样写着:“味是甜的,又顶干净,比别的地方水强得多。”再比如这张报纸上的广告:“……所以开市以后,凡是明白的人没有不喜欢这个水的。”这些白话文广告就是要打消百姓们的疑虑,倡导这种新的用水方式,让老百姓自觉自愿接受自来水。人们慢慢体会到自来水较土井水确实清洁方便后,自来水才逐渐打开了销路,
同时,公司的生意也随着红火起来。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天天饮水、用水,须臾不可或缺。这座古老的城市下的自来水润城细无声地陪伴着我们,流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可作为自来水的用户,您可知道天然的水要经过哪些“关卡”才能流进我们家里?
与自来水博物馆的老馆相比,新馆被现代高科技的光芒笼罩着。这种感觉尤其体现在新馆一层的展陈设计上。一层为自来水博物馆的科技馆,主要告诉大家水资源的状况和自来水生产工艺之类的科普知识。展厅一侧的墙壁上,密密麻麻写了一百多个各种化学成分专业词汇,这些都是自来水生产过程中需要检测的成分。之所以要如此复杂而又繁琐地检测自来水,是因为我们生活所用的自来水的水之来源比较多,除了北京城本身的地下水和水库里的地表水以外,现在还多了千里之外丹江口水库的水。我们每天所用的水,60%来自于南水北调的丹江口水库,40%来自于北京本地。
自来水和开国大典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但是自来水博物馆的展厅里却有这么一个证据将两者联系在一起了。墙壁上的超薄电视机里循环播放着一段开国大典的视频: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主席按下电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次升旗创造了两个第一:第一个就是第一次使用电动升旗装置,而第二个则是旗杆的高度是全国第一。
原来,在举行开国大典的前夕,北平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制作开国大典用的国旗旗杆。当时由于刚刚解放,百废待兴,时间又非常紧迫,制作旗杆遇到了困难,不得不用自来水管来代替。当时要求做出全国最高的旗杆,不仅要考虑到旗杆的质量,还要考虑旗杆矗立起来以后如何经受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的考验。于是,当年参加这项工作的5名工人便夜以继日干起来。他们前后用了十几天时间,把4根直径不同的自来水管,一节一节地套起来,最后焊接成长度为22.5米的旗杆。后来,这根旗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并于2011年重新立于国家博物馆新馆南花园。
如今,老自來水厂昔日的蓄水池早已干涸,水井边荒草丛生,树木参天,曾经繁盛一时的自来水厂鲜有人问津,唯有断断续续的零星鸟鸣能为园中带来些许生机。北京自来水博物馆虽然没有多么磅礴恢弘的气势,却用最平实的内容记载着几代供水人走过的昨天和今天,展现着现代科技发展带给人们的恩惠和幸福。
TIPS
·开放时间:周三至周日9:00-16:00(15:30停止售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香河园街3号。
·电话:
010-64650787
·门票:成人票5元,学生票2元。
·官网:
www.bjwatergroup.com
·交通:乘公交车18路香河园站下车即到;乘坐公交车44、106、107、117、123、特12路东直门站下车,或乘地铁东直门站下车B口出,沿路向北约300米右转至香河园路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