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人的文艺范

2018-03-26 09:00
旅游 2018年3期
关键词:鱼骨鼓浪屿艺术馆

鼓浪屿,有关它的文学作品多得数也数不清,众多当代文豪与诗人和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鲁迅曾多次拜访岛上居住的林语堂;巴金在鼓浪屿写下了《南国之梦》《春天里的秋天》等著作;中国朦胧诗开创者之一的舒婷,在小岛的家中写下了献给父亲的诗歌《致橡树》。如今的鼓浪屿既有文学社,又有诗歌节,百年诗社“菽庄吟社”在菽庄花园重启。

一日,金龙笔会的笔友们组织上岛寻找与鼓浪屿文艺那些相关的影迹,有的找林语堂故居,有的跑舒婷新家,而玩摄影的我,自然去寻访岛上那些艺术的事儿。

鼓浪屿,有山水画大师张晓寒、花卉大家龚植、创办厦门鹭潮美术学校的山水画家杨夏林、英国皇家艺术家协会首个外籍会员的油画家周廷旭、菽庄花园主人林尔嘉、前台北美术学院院长林克恭等。还有一位非常低调的艺术家叫秦长安,他从鼓浪屿考入中央美院的分校浙江美院,毕业后一度留校任教,后又回到故鄉执教于厦门大学和鼓浪屿岛上的福建工艺美术学院,他发现并考证了现存中国最早的西方油画福建“木美人”,并发明了“云石彩绘”和“云石彩雕”,其不少作品被各地艺术馆收藏。更值得一书的是,秦长安的儿子、孙子均毕业于鼓浪屿的福建工艺美术学院,子承父业,这是鼓浪屿人一代代人钟情并根植于艺术的最好典范。

为不虚此行,我特意邀请曾在新华社做过记者的画家朋友张海燕女士一同上岛寻访她的同学——鱼骨画创始人林翰冰先生。张海燕也是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院,师从吴冠中、李小可及鼓浪屿画派王振裕、黄国维等名师。一踏上鼓浪屿,海燕马上变得兴奋与激动起来,她说这里是她的根,是启动她艺术源泉的地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让她感到特别的亲近。

跟着海燕的脚步,在巷道里左拐右绕地来到风琴博物馆边上的杨家园别墅,在这,我见到了鱼骨艺术家林翰冰和他白手起家创立起来的东方鱼骨艺术馆。林先生长发披肩,身着唐装,一派道骨仙风。这是一位艺术痴人,少年时便痴迷于艺术,1980年在漳州平和高中毕业后就一心报考艺术院校,然而他每年高考都是专业成绩优秀、文化成绩不及格。一门心思为艺术,功夫不负苦心人,连考了六年,林翰冰终于考上了福建工艺美术学院,从此,林翰冰就再也没离开过鼓浪屿。

林翰冰毕业后,先后在鼓浪屿的工厂和广告公司打工,这期间,他搞过不少发明,他发明的儿童摇篮车在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得铜奖。然而让他念念不忘的仍是他一生钟情的艺术,自从他开始进行鱼骨艺术创作后就痴迷其中不能自拔,于是干脆辞了工作,在鼓浪屿上专心从事鱼骨艺术创作。

林翰冰在进行鱼骨创作的十多年过程中历经了艰辛和磨难,鱼骨作画前无古人,社会对创造一门新的画派有个逐渐认识认可的过程,可这个漫长的过程让林翰冰失去了维系艺术创作的收入及开支来源。我问林先生是怎么生活的,他指着身旁的妻子说,全都靠她一人的工资支撑着这个三口之家,因单位效益不好,入不敷出,最后实在没法,只好把结婚时双亲支持在厦门购买的房子也卖了,才一路艰苦创作支撑到今天。我吃惊地看着这夫妻俩,没想到他们瘦弱的身躯竟蕴藏着那么巨大的能量,为艺术而苦苦坚守,不正是他们平凡而又普通中的伟大么?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历尽苦难痴心不改”,这句歌词是林翰冰对艺术无悔追求最真实的写照。梅花香自苦寒来,林翰冰一步步走近梦想:他的东方鱼骨艺术馆在2006年正式开张,鱼骨艺术首次得到国家认可并获得国家专利。他自己先后成为厦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和中国发明家协会会员。如今,他的鱼骨作品不仅被国内民众喜爱,也被东南亚等国艺术爱好者收藏。

杨家园别墅内的东方鱼骨博物馆内展示了不少林翰冰精心制作的精品。杨家园本身就是鼓浪屿的十大别墅之一,将特色建筑与岛上艺术家的本土艺术作品结合在一起是最适合不过的事儿了。我和海燕细细欣赏着这些鱼骨展品。在这些作品中,有的大气磅礴,布局精美;有的极致简约,妙趣横生。写实的花卉、飞禽和走兽栩栩如生,更有抽象写意,给参观者留下了美妙的想像空间。

别过林翰冰先生,已是夕阳西下时,沙滩、落日、晚霞、帆船、游人,交织出一幅美丽的画面。美丽的鼓浪屿,因有着林翰冰们的执著与奉献而成为文艺之岛。

TIPS

·杨家园东方鱼骨艺术馆周边也有大量的老别墅,如八卦楼、汇丰洋行公馆、番婆楼、美泽楼、黄祯祥旧居、宁远楼、黄赐敏别墅、杨园别墅、观彩楼、春草堂等。

猜你喜欢
鱼骨鼓浪屿艺术馆
瞭仓艺术馆:工业料仓变身艺术空间
快看!他开了抖音特效
厦门鼓浪屿之行
蚁工
FATE, PLAY, LOVE
FORART’S SAKETEXT AND PHOTOGRAPHY
幸福晚年“拼”出来
一个韩美林,三地艺术馆绘就独特风景线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名家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