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旅游业作为新时代的朝阳产业,兼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收入也在GDP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根据襄阳市2004年-201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指标和数据,构建理论模型,运用Eviews软件来分析影响襄阳市旅游收入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其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襄阳市;旅游收入;多重共线性;计量经济学;逐步回归法
旅游业是新时代兼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朝阳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率低,对环境污染小,还能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旅游业对于住宿业、交通运输业、文化娱乐业、餐饮业的贡献率都相当可观,体现出其综合经济效益高的特点。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潜力都很大,本文将结合现阶段襄阳市旅游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一、襄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1.优势
(1)文化底蘊深厚。1986年襄阳被国务院评委历史文化名城,它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巴楚文化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三国故事的源头和三国文化的发祥地,以三国文化为主要特色,历史上更是名人辈出。襄阳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又是文人墨客汇聚之地。
(2)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襄阳是链接神农架、武当山、荆州、宜昌的交通枢纽。
(3)旅游资源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襄阳留下丰富的旅游资源,古城墙、夫人城、春秋寨,又因为独特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一系列独特的旅游资源,中国有机谷、凤凰温泉,更有以填补中国唐代建筑史空白为己任唐城影视基地。
2.问题
(1)旅游特色不突出。由于缺乏核心吸引物,所以襄阳旅游一直不温不火,没有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业,也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城市。
(2)旅游的产业化低,与其它产业脱节。旅游产业是与住宿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其它产业紧密联系的产业群,形成以旅游业为中心的网状结构。就目前襄阳市的旅游企业和资源来说,在横向联合和纵向合并上,都很难做到一体化,各企业规模大小不一,管理能力层次不齐,再加上产业之间脱节,就很难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从而约束了襄阳市旅游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3.机遇
(1)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GDP的贡献率自然不言而喻,而兼具影视拍摄、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三大功能的中国唐城更是为襄阳旅游业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借鉴浙江横店影视基地的成功经验,唐城影视基地的发展俨然成为襄阳市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
(2)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已不再是只追求物质文化生活,更多的转向了追求精神文化,这就给襄阳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建立模型
1.影响旅游收入的相关指标
旅游总人数:从2004年到2016年这十三年间,襄阳市旅游总人次从511.14万人次增加到3995.4万人次,增加了近七倍; 全市旅游总收入从24.75亿元,增加到297.2亿元,增加了九倍多。可见二者同方向变化,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
全市公路里程:公路里程是公路覆盖率的直接体现,反映了被覆盖区域内的旅游潜力。公路的优点在于出行方便,畅通和发达的“公路网络”,可以吸引更多的观光游客,为当地旅游开发做坚实的后盾,同时也可提升旅游质量,从而间接影响旅游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旅游是我国居民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旅游支出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居民的出游状况,进而影响到旅游收入的提高。
2.搜集数据
2004年-2016年襄阳市旅游总收入(Y)、旅游总人数(X1)、全市公路里程(X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4)。
3.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该模型有四个解释变量,β1为常数项,Ut为随机误差项。
三、分析模型
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估计结果为:
由以上结果可知,模型可决系数很大,该模型对样本拟合优度很高,模型整体通过F检验,但是由于给定显著性水平a=0.05,P(X1)=0.0529,P(X2)=0.2132,P(X3)=0.4613,P(X4)=0,5554,远大于0.05,说明变量的t检验不显著,并且X2的系数符号与经济意义不符,该模型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与旅游总收入的相关系数都较高,并且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也较高,说明该模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本文采用逐步回归法修正该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运用OLS方法,分别对各解释变量进行单一检验,得到的可决系数分别为:0.991031、0.557689、0.977275、0.991313,依据调整后可决系数最大原则,选取X4作为第一个进入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形成一元回归模型。依次加入X1、X2、X3进行逐步回归。当在X4的基础上加入X1时,模型的可决系数最大,在给定显著性水平a=0.05的情况下,解释变量t检验显著,并且参数符号符合经济意义。保留X4、X1,构建二元回归模型,依次加入X2、X3,由于在X4、X1的基础上依次加入X2、X3后,模型的t检验不显著,并且参数的符号也与经济意义不相符,所以综合考虑,应当将解释变量X2、X3予以剔除,只保留X1、X4,得到相应的回归结果。
对排除多重共线性的模型进行自相关性检验和异方差检验:偏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显示所有的偏相关系数均在虚线框内,表明该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由White检验得到结果,服从原假设,表明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综上所诉,最终模型为:
其经济意义在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总人数X1每增加1万人,全市旅游总收入平均增加0.03699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4每增加1元,全市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长0.011758亿元。
四、结论及建议
1.结论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知:(1)农村市场潜力巨大。相比较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旅游收入增长的影响更为明显。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悬殊,目前城镇居民仍是旅游消费的主力军,农村居民对旅游收入的贡献率还是相对较小。从近年来的城乡收入增長率来看,农村居民的人居可支配收入处于快速增长,有望追平城镇居民的这一指标,并且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基本处于持平状态,说明近年来乡村发展迅速,乡村旅游市场具有巨大的开拓潜力。(2)旅游总人数对旅游总收入影响显著。在对旅游收入有影响的众多因素中,旅游人数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启示我们要发展特色旅游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3)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从模型中来看,公路里程对旅游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交通网络不发达,也是制约旅游人数的一大原因。同时,日益兴起的自驾游也对于公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对襄阳市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1)乡村振兴战略。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旅游收入具有显著影响不谋而合。乡村振兴战略具体表现在:第一,旅游+农业,中国有机谷就是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践行,它的出现为有机农业带来了无限生机,“旅游+农业”战略,不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同时,旅游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了农业产业的的创新力和生产力;第二,特色小镇,打造特色小镇的核心在于发展特色产业,襄阳市有许多著名的旅游县、旅游村,他们都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并且在当地有坚固的产业基础,旅游特色小镇的开发势在必行;第三,民宿,襄阳市的旅游景区大都是在依山傍水的乡村,物质条件没有城镇优越,但可以结合当地民俗民风建设个性化民宿,在文化创意、建筑特色、氛围营造等方面放开手脚,带动当地住宿业的发展;第四,旅游扶贫,目前脱贫攻坚是各级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第一民生工程。把旅游扶贫当作扶贫攻坚的“突破口”“着力点”,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更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实现切实扶贫,真正脱贫,最终走向小康。
(2)加强三国特色文化旅游建设,打造核心亮点。“旅游+文化”。自襄阳更名以来,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襄阳”本身作为一个名片就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以中国有机谷、隆中隐居地和唐城等为载体,打造旅游核心亮点;深入研究最具襄阳特色的文化基因,推进旅游业“二次创业”,打响以襄阳古城、三国文化、汉水文化为特色的“一城两文化”品牌,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吸引八方游客前来品山水古城、读智慧之城。
参考文献:
[1]庞皓.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襄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中国襄阳政府网,2004-2016.
[3]袁翊茗,邵欣欣.我国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基于1995-2010年的数据[J].科技广场,2011(10).
[4]郭丽君.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国内旅游收入研究[J].产业经济,2007(10).
作者简介:闫荷芬(1996.06- ),女,汉族,湖北襄阳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4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