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已经走了曲折与辉煌并存的二十载,其在制度设计,交易法则、监管方式等方面已经逐步成熟完善,并与世界接轨。但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相对偏低,开放的项目相对偏少,开放的政策相对局限,同其他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质量和效率亟待提高。当前,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渐成气候,有关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讨论也再度惹人注目,中国在资本市场开放方面可能比原来设想的来得更快、走得更远。本文从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角度进行研究,通过研究相关概念,分析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优势与挑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未来发展趋势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资本市场 对外开放 发展趋势
一、基本概念
(一)资本市场
马险峰(1997)首次提出了资本市场的概念,他将资本市场定义为资金交易达到了一年甚至以上的中长期的方式总和。并且将其视为能够提供转移机制的金融市场的重要部分。美国经济学家S克里·库认为资本市场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抵押、债券以及股票市场。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2003)提出,广义层面的资本市场应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股票、中长期债券以及中长期信贷市场。本文通过分析1995年世界银行发表的《中国新兴的资本市场》,结合众多经济学专家的观点,初步将资本市场分类为六大类,分别是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工具市场、银行间市场以及信贷市场。
1.股票市场。股票市场是股票转让、交易和流通的场所,根据交易位置可以分为交易所内以及交易所外两个市场。作为将发行市场作为基础的二级市场,其自身固有的结构和活动比一级市场更加复杂多样,因而对这些市场存在较大的影响力。
2.债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债券市场可以用来进行债券的发行以及债券的交易。一方面,该市场对于该国的整体金融体系而言不可或缺。另一方面,一旦该市场成熟稳定,那么就可以作为重要的投融资工具之一,而且风险低、收益大。总而言之,债券市场作为我国金融政策的重要内容,能够为投资者提供高额的投资收益。
3.外汇市场。外汇市场以对货币商品的管理为主要职能来进行外汇的交易,从而满足投资者的外汇调节需求。
4.衍生工具市场。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原生金融资产或金融资产基础(如股票、债券、外汇等金融资产)交易基础上所派生出来的利率期货、利率期权、股指期货(权)以及互换业务的合同,这些合同统称为衍生金融工具。
5.银行间市场。主要是由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构成。银行间市场,有调节货币流通和货币供应量,调节银行之间的货币余额以及金融机构货币保值增值的作用。
6.信贷市场。信贷市场是信贷工具的交易市场,主要功能:一是调剂暂时性或长期的资金余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信贷市场也是中央银行进行信贷总量宏观调控,贯彻货币政策意图的主要场所。
(二)对外开放
1.服务性开放。服务性开放主要是指金融服务业方面的开放,属于WTO相关联的概念。具体开放原则是:一是允许进入的市场原则;二是待遇平等原则;三是市场管理透明原则;四是资本管理自由原则。其基本原理和其他服务开放市场的需求基本上是相同的,它包括:一是允许外国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如海外投资银行、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在本国资本市场上为证券投融资提供各种服务;二是允许本国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在其他国家的资本市场上为证券投融资提供各种服务。
2.投资性开放。投资性开放的概念是指资金的流动自由活动于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属于资本流动的范畴,是与资本账户自由化相关的一个概念,更重要是关系到投资者资金是否能够自由流动。资本市场的投资性开放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融资的开放,投融资层面的对外开放,即允许本国居民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和外国居民在本国资本市场上融资;二是投资的开放,即允许外国居民投资于本国的资本市场和允许本国居民投资于国际资本市场。
二、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优势与收益
(一)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
1973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Ronald McKinnon指出,根据发展中国家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应当解除“金融抑制”,为了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必须深化该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拓展自有资金源泉。
(二)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鉴于资本强烈逐利的特性,大量资本以有价证券与中长期贷款的模式来实现资源的配置。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创新和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道路正变得越来越规范,发展潜力巨大,前景乐观,逐步成为世界范围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三)有助于提供资金支持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数量逐步增加,民营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成功,中国的企业逐渐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此时,众多国内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企业发展充满信心,将大量资金投向这些企业,成为了奠定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基石。
(四)有助于推动金融创新
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对于金融创新有巨大优势。第一,一旦资本市场逐步开放,我国金融创新程度也将逐步增强,从而深化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第二,可以改变股票市场资金枯竭的困境,破解该市场流通中的供求关系失衡现状。
三、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存在的风险与挑战
(一)宏观层面
1.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并不完善。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资本市场发展的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機构投资者不成熟、体制机制不健全,不能完全适应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第二,当前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不够及时,有效性不强,严重制约了投资者之间的信息获取公平性。第三,作为新兴市场,我国的市场主体成熟度不够,股权的结构组成不够合理。这些弊端都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融资行为难以规范,同时,国内外投资者的权益无法得到全面保护。
2.宏观调控政策缺乏弹性。众所周知,一国汇率稳定与否,严重制约货币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当前我国的汇率制度采取的是有关联的浮动汇率,而且这种制度弹性非常有限,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之后,我国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缺乏而导致市场失灵,从而会更加严重影响宏观经济政策。
3.易导致通货膨胀。资本市场的全面开放使世界的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成为一个渠道。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这种传染特性会越发强烈。此外,一旦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对外开放,将加快境外资金进场的步伐,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4.不利于汇率稳定。一旦国内外资产价格差异显著,会导致项目资金剧烈流动。如果人民币汇率高于他国,就会导致热钱流入,极易引发通货膨胀。从而导致该国出口国外的商品单价骤增,进而极大降低本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微观层面
1.银行系统以及金融监管机构体制机制不健全。一国金融自由化的重要基础是完善的银行系统以及金融监管机构体制机制。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还没有到位,行政管理体制没有彻底转变,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不良资产未改观,内控系统以及制度不健全等。在金融这个大框架下,尽管分业监管体制已经建立,但是该体制导致宏观审慎监管缺位,加之监管机构信息分享不够易使系统性金融风险不能被提前预防或警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依赖于审慎监管工具的配合,信息和数据是进行宏观审慎评估和制定宏观审慎政策的基础,在分业监管体制下,这些基础无从建立,致使各类机构的业务在日趋融合大背景下金融监管反应迟钝。中国央行虽然负责金融稳定,但缺乏相关的监管信息和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存在典型的顺周期监管,未能有效实施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最终将难以提高对金融风险的识别能力和危机预警能力。
2.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还不够成熟。第一,中国尚未放开对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控制,A股和B股难以实现合并,其市盈率存在较大差异,抑制了外资对进军中国资本市场的意愿。第二,中国的利率体系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大不相同,利率机制的行政传导和利率的低弹性导致资源配置调整不能发挥价格市场的杠杆作用。第三,汇率市场缺乏有效的弹性机制,使得外汇市场的储备和债务不断增长,造成严峻的压力态势。第四,我国现行汇率市场的现代化、信息化程度不高,极易滋生不良金融行为,如投资搬迁以及短期套利等行为。
3.证券机构实力弱,难以抗衡国际市场。当前,国内外证券公司竞争力十分悬殊,尤其在资产自由度和资本规模方面。导致这种竞争悬殊的原因有:一是境内证券公司规模偏小、人才不足、模式单一以及结构紊乱;二是国内证券公司近况不佳,许多公司即将面临破产风险,在境内外合作中无法起到主导作用,难以抗衡各大型机构。
4.境内优秀企业不足,境外优秀企业空白。第一,由于中国境内的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并未接轨,监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境外优秀公司在境内上市仍然面临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第二,我国国内的优秀上市企业数量不足,尽管在国际化、市场化方面已经有大幅提升,但是离国际标准仍有较大差距。第三,一些有志于向境外发展的国内企业,由于其境外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不够及时,导致国内外投资者对这些企业缺乏投资信心。以上这些弊端都导致境内上市公司的成本增加、风险提升。
四、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发展趋势建议与对策
(一)长期发展对策
1.完善对外开放政策。当前,在立足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前提下,在充分了解我国外部的投融资环境后,为保证国家金融市场稳定,必须推进对内与对外开放两架马车并行,秉承着开放与改革交相辉映的原则,从长远的角度来制定更为有效的金融政策,从而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与开放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并加快实现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发展目标。
2.实现资本市场自由流动。证券市场筹融资者的利益实现来源于圈子资金的自由流动,为了促使资本市场之间的自由流动,一是必须形成全球资本市场,必须保障全球资金的自由流动。二是必须保障金融市场的产品创新以及制度创新持续涌现,让金融市场的期货、期权等日渐成为普及品。通过这两项长期发展举措促使我国资本市场以新兴市场代表加以转轨,从而跟上国际竞争发展的脚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来缩小差距。
(二)短期发展对策
1.借鉴国际资本市场经验。通过研究国际资本市场上信誉良好、收益极佳的成功模式及先进经验,引进并学习其中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实操经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过程中逐步与世界接轨、与先进同步。在一段时间的模仿与学习后,结合中国市场实际,因地制宜地创新中国资本市场的关键竞争力。
2.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齐头并进。针对于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的各方面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多措并举,共同解决。一是要对上海、深圳以及中国香港的各大证券市场创新进行分工与合作,促使我国资本市场的主板、创业板以及柜台交易齐头并进,共同發展。二是必须扩大招投资范围,来吸引全球精英企业与卓越人才,通过打造优秀公司资源来我国境内进行上市,打破我国上市市场成分单一的尴尬局面。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可以将我国资本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范围进行质的提升,从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创新发展与活力迸发,培育成为结构完整、功能完善、制度完备的资本市场。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中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中相关概念后,逐步分析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优势、收益以及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存在的风险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从长期与短期两个大方面提出了完善对外开放政策、实现市场资金自由流动以及借鉴国际资本市场经验、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协调发展等多项建议与对策,来定位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l]巴曙松.《论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路径选择》.《世界经济》,2003年第3期.
[2]全面理解资本市场发展的规律[J].徐明棋.探索与争鸣 2015年09期.
[3]加入WTO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趋势[J].唐震斌.首都经济. 2002(10).
[4]我国资本市场开放模式的思考[J].高蕾.大众商务.2010(16).
[5]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N].安宁.证券日报. 2017 -06-08(A01).
[6]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N].崔蕾.期货日报. 2017 -01-06(001).
作者简介:张可为(1989-),男,拉祜族,云南云县人,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现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临沧市中心支行,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