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公平观视阈下中国社会公平问题

2018-03-26 12:30崔玉亮
学理论·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崔玉亮

摘 要:以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公平问题,进而提出了实现社会公平的可行路径: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保证;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来保障社会公平;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做到两者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公平观;路径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1-0039-02

分配不公使得公平问题凸显,公平问题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大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社会不公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安定团结,影响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生活幸福感,必须认真解决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公平观,科学分析和研判中国社会上的公平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基本内容

(一)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

为了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人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人类在对公平社会的不懈追求中,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人类都没有放弃对公平社会的追求。恩格斯指出:“公平则始终只是现存经济关系的或者反映其保守方面、或者反映其革命方面的观念化的神圣化的表现。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1]212

(二)公平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张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出发批评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32

(三)公平是一个阶级范畴

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公平观。历史上的奴隶阶级、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公平观是不同的。同样,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观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平观也是不同的。资产阶级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上最公平的社会,无产阶级却认为它不公平而且极其残酷。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平实质上是“在一切领域内剥削劳动的条件都是平等的”[3]436。

(四)公平是相對的,不是绝对的

资本主义社会把等价交换视作公平的尺度,社会主义社会把按劳分配视作公平的尺度。但是,按劳分配也仅仅是相对公平。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共产主义社会的按需分配才是最公平的分配制度。恩格斯指出:“在国与国、省和省甚至地方和地方之间总会有生活条件方面的某种不平等存在,这种不平等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但是永远不可能完全消除。阿尔卑斯山的居民和平原上的居民的生活条件总是不同的。”[4]8

(五)无产阶级公平观的实质

资产阶级的公平是虚假的公平,无产阶级的公平是实质公平即消灭阶级。马克思指出:“各阶级的平等,照字面上理解,就是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所拼命鼓吹的‘资本和劳动的协调。不是各阶级的平等——这是谬论,实际上是做不到的——相反的是消灭阶级,这才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真正秘密,也是国际工人协会的伟大目标。”[5]394

二、当代中国社会上存在的主要公平问题

由于我国现阶段各种体制机制不健全,由于长期以来对效率的重视和对公平的忽视,中国社会上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现象。学界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不公平现象进行了研究,发表了许多优秀研究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6]98在这里,笔者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一)分配公平待完善

公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平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内容,狭义的公平多指分配公平。现实中,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分配不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激发了社会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但同时人们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当前,分配不公主要表现在:地区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过大、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曾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起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教育公平待完善

教育不公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老百姓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在城乡之间、东部和西部之间尤为明显。教育机会的不均等,高考各省分数相差甚大。还有幼儿园入学难、入学贵问题,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我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并且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固定下来。科技强国教育先行,重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努力发展终身教育和全面教育体系。通过一系列教育的改革,通过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程序公平,最终会实现教育结果的公平。

(三)社会保障公平待完善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保障问题随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有:制度和机制不健全、保障覆盖面窄、统筹层次低、城乡双轨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加快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

(四)司法公平待完善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因此必须切实解决社会中存在的司法不公問题。当前司法领域的乱象较多,如作风不正、办案不廉、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等。当前司法领域出现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实现司法公平的途径就是司法改革。通过改革司法体制、司法职权配置和权力运行机制,最终实现司法的公平公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司法体制改革都做出了具体规定,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司法不公现象会得到遏制。

三、实现社会公平的可行路径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因此,针对当前中国社会上存在的公平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保证

在剥削制度下,实现社会公平是不可能的,原因在于历史上的各种公平观都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之上,都是统治阶级的公平观。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以实现社会公平为己任。在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是可能的,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广大劳动人民当家做主。党的领导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们讲的公平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两极分化,而是共同富裕。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和前提,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得出的重要经验。在当前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全国人民正在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但是,我们不可沾沾自喜,掉以轻心,我国仍然会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搞建设,在发展中实现社会公平。

(三)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来保障社会公平

造成中国社会上存在不公平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制度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我们必须加紧制定和完善各方面的制度和体制,从而更好地保障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政府是制度的制定者和供给者,政府要高度重视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社会不公,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监督,来消除社会不公。如果对社会上存在的社会不公,置之不理,很有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大局,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影响人们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处理好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局。

(四)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做到两者的协调统一

学界对公平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展开的,关于二者的关系大体上有三种观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公平与效率是动态统一关系,但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公平与效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就中国而言,改革开放之初,为了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快速提高生产率,我们采取的方针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后,公平问题不断凸显,中国应当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我国政府也确实这样做了。这并不是说效率不那么重要了,而是强调以公平促进效率,更加注重公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6]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
警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隐性”误区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王晓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整体性研究视野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