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方圆 姜志国
【摘要】航天产业对人才的专业度和水平要求高,人才培养的指向性明确,加强与航天企业、研究院所的产学研结合是提高航天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基于“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航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为高校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 航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 联合培养基地
一、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义
国务院于2015年5月下发的《中国制造2025》通知中指出,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制造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深化相关领域工程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航天产业对人才的专业度和水平要求高,人才培养的指向性明确,加强与航天企业、研究院所的产学研结合是提高航天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首先,产学研结合、联合培养研究生使得高校和航天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合作,有助于解决学生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相脱节的矛盾,同时也能使学生尽早适应从学校的学术环境到航天的科研环境这一转变,更好、更快地适应航天事业发展的需要。
其次,通过产学研结合、联合培养研究生,把高校的人才优势转移到用人单位,对航天单位的技术创新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提升航天单位的人才积聚和储备能力,从而实现资源整合,提升高校和企业的社会声誉,加快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发展。
再次,产学研结合、联合培养研究生,有利于高校向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转变,提高培养质量。同时通过与航天单位的合作,还能够拓展科研的领域及方向,有助于将科研成果向航天产品、型号转化,实现产、学、研协调发展。
由此可见,联合培养基地是对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一种探索,有利于整合高校及企业资源,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加快知识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如何开拓视野、创新思路,在航天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加强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成效
2015年5月《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创新建设模式,构建长效机制;健全标准体系,规范基地管理;严格培养过程,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构建“双师型”团队;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示范引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北航宇航学院在航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紧扣定位,合理选择
航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与航天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等领域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根据对航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这一培养定位,北航宇航学院立足北京,抓住在京航天院所众多、功能划分强、研究内容涵盖面广的特点,整合现有资源,发挥区域优势,有选择性、针对性地与多家航天单位进行接洽,探讨搭建联合培养基地的可能性,为航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实习实践乃至择业时理想的选择。
通过走访、调研、洽谈,选择了与北航宇航学院航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定位相契合的航天单位,并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载人航天总体部、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及上海航天509所在人才培养、选派学生、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方面达成共识,签订合作协议,共建航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航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立,改变了之前只能将学生选送到一家单位的局限性,不仅降低了实习单位的接收压力,更丰富了学生在专业需求、业务岗位、实习内容等方面的选择。联合培养基地建立以来,运行平稳、有序,目前已有两届航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基地实习,进入基地实习的学生数占总人数的1/3左右(见图1)。
2.紧抓培养,注重过程
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航天单位总师总工以及人力资源负责人进行访谈,寻找与北航宇航学院联合办学的合作点,探索如何将航天院所的需求贯穿培养的整个过程,使其全过程、全方位参与航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前,部分航天企业十分重视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
北航研究生培养方案改版后,加大航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验课的比重,同时新增了专门为该类学生开设“实践讲堂”课程。同时增加“翻转课堂”、航天博物馆及试验厂房现场课环节,教学内容更丰富、直观,形式创新多样,打造高品質的课程。截止2017年6月,累计授课航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共计207人。
依托航天工业部门丰富的专家资源,以长征学院研究生院导师为主,结合课程模块优选师资。课程内容上,既充分考虑宇航学院的专业设置,又结合了航天一院的工程实践范围;课程形式上,既进行课堂教学,又引入了案例研讨、现场教学、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课程时间上,按照不同专题,有综合也有分系统,分次推进,共进行10余次专题讲授。构建了突出实践的教学体系,培养了学生工程设计的思路,并深入了解航天系统与分系统设计及型号研发过程,增加了自身工程性的背景知识。现场课部分形式新颖,方式灵活,让学生们见到了型号实物,加深了对航天各系统工程的印象,让航天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深得学生们欢迎。
3.紧接需求,突出实践
通过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加强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在航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补。同时,通过科研项目的合作,又可拓宽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作为联合培养基地的校外导师,承担着在科研活动中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同时作为航天院所的一线科研技术人员,更掌握着行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从技术需求入手,带领学生进行技术难点攻关,最终将研究成果运用到航天产品中,从而产生实际的应用价值,为社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见图2)。校内导师则在课程选择及论文的学术性、前沿性等方面进行引导。校内、校外导师定期沟通,优势互补,共同商议学生的培养问题。
近几年,航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进入联合培养基地实习,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校级优秀实习实践奖获得者每年保持在10人左右(见图3),连续两届有毕业生荣获国家级优秀实习实践奖,发表的各类论文、专利等成果数量也有所上升。近两年航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航天系统单位的就业率也提高至近五成(见图4)。
三、对未来的思考
1.发扬所培优势,创新培养模式
北航于2012年开始在博士层级探索院所联合培养模式,即由航天院所提供招生指标、招生需求以及校外导师,并根据研究内容在学校内指定相应的博导为校内导师。根据学校培养方案与研究方向,双方导师与学生共同制定课程培养计划。根据学生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院所的技术发展需求,三方共同商议确定论文选题。校外导师进行论文研究的日常指导和监督工作,并提供院所的相关研究资料和平台,学生定期与校内导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并就研究内容的学术价值及前沿性进行探讨。院所联合培养博士,可以把学术研究和实际工程背景结合在一起,使得博士论文课题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也可以使学生尽早适应工作环境,提前进入工作岗位,有利于学生的就业。目前北航宇航学院已成功培养一届所培博士,并进入航天院所工作,工作能力得到了单位的认可。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要求,严格培养过程,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单位要依托基地,建立健全合作单位在招生录取、課程教学、实践训练和学位论文等方面全程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合作机制。可见,与航天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的培养模式更适合于航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的培养。如何将这种优势应用于航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上,是今后尚待研究的问题。
2.开拓国际视野,拓展联合培养
相较于纯粹的学术研究,航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加注重培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实习环节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北航宇航学院每年向国外输送5名左右的学生进行一至两年的联合培养或三至六个月的短期访学。访问国家多集中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大多数采取进入外方导师课题组进行学术研究的方式,鲜有进入外方企业进行实习的案例。而有些发达国家的硕士生在学期间到企业实习,不仅是学校的要求,更是企业的要求,社会的要求。他们有着完善的实习制度、规范的操作流程。比如,法国的工程师学校,除了课程学习,在3年的培训中,要有总时间不少于28周的实习。企业要对实习生的工作质量和行为做出评价,指导教师对实习论文的形式与质量进行评估,答辩委员会对实习生的答辩及实习进行整体评估。近几年,北航在国际上的声望日益提高,国际交流日趋频繁,与众多高水平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如何促使学生参与海外实习,开拓国际视野,是今后要研究的课题。
3.发挥政府导向,实现共同发展
只有高校与航天院所共同营造一个互惠互利的平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才能达到双方合作共赢的效果。因此,联合培养基地的建立、运行与完善关系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关系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更关系到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的源源动力。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的能力,制定鼓励政策、投入专项经费,一方面,鼓励导师将学生送入联合培养基地;另一方面,不断提高用人单位的参与度,积极导向,推动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比如,在高校中,通过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标、减免科研经费管理费等;在航天院所中,通过接纳学生实习减免单位纳税额度,由财政给予补贴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EB/OL].2015-5-8.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EB/OL].2015-5-7.
[3]王晓辉.法国工程师教育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04):36-38.
本文系2016-2017年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点课题立项“基于产学研结合的航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探索与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ZDn-19)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