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立波
摘 要:对于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增强建设力度,并且要教师和学生明确,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校园要求同存异,既能够教书,又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育人。本文对农村校园文化,文化的内涵进行探讨和研究,并且提出相关建设文化的措施,推动和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文化建设。
关键词:农村小学; 校园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70-01
前言
校园是师生每天学习生活的场所,是培育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塑造学生品行,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条件,然而现阶段的农村小学教育较为落后,阻碍整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所以应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使农村小学夯实文化基础,利用先进观念加强农村小学的文化建设。本文对相关问题做了调查,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农村小学加强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体现学校办学宗旨,能够对学生的教育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农村小学应本着学生身心健康第一的办学宗旨,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构建独具一格的小学校园文化。
二、农村小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农村小学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缺乏正确的文化建设理念,需要不断创新,找寻最佳的解决办法进行完善。由于农村小学物质匮乏,经济能力有限,使得多数农村小学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或者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简陋的教学设施和学习环境,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开展农村小学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小学多处在偏远地区,很多观念与时代不相符,这就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将时代的先进思想灌输到农村校园,学校中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将民族和社会文化作为主要的建设核心。我校自2012年集中办学以来,始终秉承“做学生满意的教师、当教师满意的学生、创社会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文化品味。
(1)定期开展主题教育,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教师节、“六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使学校能够拥有自己的文化建设核心,同时也能够保证学校的文化建设与时俱进。(2)重视文化育人,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在活动中,各班师生共同参与,自主设计,充分展现了和谐、文明的班级文化环境。达到了年组有主题、班级有特色,形成了“墙壁说话、环境育人”的文化氛围。(3)积极组织文体活动,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共组建了剪纸、绘画、跳绳、舞蹈、乐器、乒乓球等几个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才艺能力的培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4)开展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举办全校性手工制作活动,并对活动结果进行评比奖励,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5)创办校报《曙光》,办校刊校报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师生有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我们创编了《曙光》报,它象征着美好的前景,这也是我们工作的愿景。(6)建设荣誉室,努力把学校历史的变迁,厚重的文化,进行收藏、整理、传承,需要后人一代接一代地发扬。荣誉室可以有效地激活全体师生的荣誉心理和进取心理,可以长期激励他们勤奋工作、刻苦学习。
2.优化农村校园教学环境
目前,有一部分农村学校已经具有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但是多数学校的设施還没有完善。没有达到标准化建设,更谈不上均衡发展了,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这些薄弱学校的设施建设,增加资金的投入。和有关部门整合现有的资源,不仅要进行完善的建设,还要加强对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使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标准、达到均衡发展。
3.强化教师总体素质提高
学校的基础建设进行推进,还要增强师资团队的力量,加强教师的整体素质。在整个教师的队伍当中,缺乏思想上进,思想纯洁,思想先进的教师,教师应该弘扬奉献精神,形成良好校园风气。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耐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充分的尊重学生,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特殊关爱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和思想观念,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结束语
农村小学很多观念都不能够与时俱进,虽然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阻碍重重,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向前,秉承健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理念,寓教于乐,积极向上,就能够创办具有独特魅力的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减少城乡差距,促进人才发展。
[参考文献]
[1]路永俊.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5).
[2]曹丽荣.改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几点思考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23).
[3]胡延龄,陈新宇.浅析贵州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J] .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