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取精选,能动高效

2018-03-26 09:07朱丽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2期
关键词:凡尔赛课外教学资源

朱丽萍

【内容摘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特点是内容不多,但是跨度极大,涵盖的知识极其丰富,把整个世界和中国的地理,中华和世界的三千多年历史浓缩在七八九六册薄薄的书本中,因此引入课外教学资源,补充课内的教学内容,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更好地学习书本知识,构建完整的社会和历史的学习体系,为进入高中能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如何选用课外资源?文章从教学目标的切适性、教学步骤的有序性、老师教法的灵活机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四个角度探讨了课外教学资源在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关键词】博取精选能动高效课外资源整合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和目标

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指出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1]。

1.引用课外资源的状况

然而在现在教学过程中,课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尽如人意,对学校三个年级600人的课外资源使用的情况进行调查,从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学校社会与历史教学引用课外资源的情况:

(1)使用面广阔,几乎每位老师都使用了课外教学资源。从数据统计情况来看,认为引用多或者引用较多的占到81%,以此判断,引用课外教学资源,成为学校历史和社会教学的常态。因此也说明,课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比重较大,已经影响到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

(2)学生对于课外教学资源的态度分化较大。只有27%的同学喜欢,而不很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两块同学,加起来有47%。这说明,至少有一半左右的同学,并不喜欢课外教学资源的引人,许多老师引入课外教学资源,不让学生感兴趣。

(3)课外教学资源对于学情有一定程度的帮助。64%的同学认同课外教学资源对学习有帮助或者有一定帮助,说明课外教学资源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同学们的学习。但还有36%的同学,对于课外教学资源并不认同,从事后的访谈来看,同学不喜欢的原因主要集中于:①材料太枯燥。②材料不太看得明白。③本身就不喜欢读内容多的文字,即阅读能力差。

(4)课外资源的使用不注重方法。從调查来看,认为有方法或者有一定使用方法的只占(33%),大部分同学认为没有方法。从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老师用多媒体放一下,要么发纸质资料,没有更多的使用方法呈现。

(5)目的性不明确。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目的性不明确,教师为什么要使用这些资料,要达成怎样的教学目标,在这一点上做得很不够。

2.本次教学研究达成的目标

(1)紧扣教学目标选择课外教学资源。

(2)课内教学内容和课外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

(3)课外教学资源的使用方式研究。

(4)课外教学资源在作业布置过程中的作用。

二、博取精选,能动高效——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课外资源整合研究

结合日常教学,就如何选择课外教学资源,如何运用课外教学资源进行了研究,下文着重探讨课外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运用。

1.博取内容,以教学目标为核心进行精选

“博取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前,应当对所教内容所涉及的资料有广泛的阅览,精研内容是选取资料的前提。“精选内容”是指以教学目标为核心,选择最能突出教学核心的资料[2]。结合案例分析说明:

案例一:《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的课外教学资源选择

一、教学目标(简略)

1.知识与技能:

选取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知道文明孕育的主要区域及各区域的文明成果,知道文字出现、阶级、等级、国家的形成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探究大河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填图学会懂得图说历史的方法,通过课外信息的摄取,在文明起源的探究中培养起读图、分析探究材料的能力。

二、资料使用环节(简介)

导入新课

ppt图片展示四大文明古国的代表性建筑:空中花园、金字塔、泰姬陵、长城,先让学生说这些建筑分别是什么,以及分别指出所属的文明古国。

第一环节:介绍文明区域(简介)

1.展示图片:四大文明区域。

2.第四考古小队: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古中国文明)

找一找:结合下列材料,找黄河、长江流域的文明表现有哪些?

材料一:世界文化遗产河南安阳殷墟景区介绍。

材料二:甲骨文介绍。

材料三:夏商的社会阶层构成状况介绍。

从案例一来看,在博取精选和能动高效方面,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教学目标中明确了课外资源的使用及其地位。文中展示的两个目标中,都突显了教学目标的位置,在目标上显示为“选取相关资料,帮助”“通过读图、填图”“通过课外信息的摄取”三点,同时又指明了课外教学资源的作用是帮助答题或者是提升能力,这样执教者明白,教学资源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的。学生理解,这些资料,不是随意看看的,而是要完成任务的。这样上课就有的放矢,方向性明确。

(2)课外资源的使用要从教学有效性出发,精心取舍,选择最大效果的材料。从案例上看,使用的图片,都是最能代表四大文明古国成就,起到引领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课外文字材料的选择上,主要体现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教学上,这部分材料的选取紧紧围绕“文明”展开,对于安阳的考古成就避过不谈,避免因考古内容展示过多,而分散学生的兴趣的问题。

(3)课外资源的使用根据教学目标的实情有所分类。从案例上来看,老师使用资料是分类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对于学生不熟悉的国外知识,教师都以直观和图片加文字解说为主,而相对熟悉的国内,选用的是安阳殷墟的部分内容,以加深学生对于中华古代辉煌文明的印象。

2.能动使用,让课外资源在课堂上活起来

在教案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课外教学资源的地位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具体教学使用中,能动地使用课外教学资源,让课外资源成为源头活水。那么如何让课外资源活起来呢?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二:《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出示图文资料:“战争结束了”,

设问:战争结束了,但是那些主导世界发展方向的大国最终又给出了怎样的答案呢?

设计意图:

2.教学环节一:巴黎和会的召开的材料解读

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了解巴黎和会的概况。

3.教学环节二:大国利益之争——学生根据剧本角色扮演

学生角色扮演:A、我想要个世界,andyou?

B、你野心真大,我只要个欧洲大陆行了。

C、别忘了我要扩张领土。

D、你那想法太小case了,同时要掂掂自己的份量。我可有海上优势的。

结合教材资料,学生分组讨论:美、英、法、日等大国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4.教学环节三:《凡尔赛和约》的相关内容展示

材料1:列宁称“《凡尔赛和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材料2:法国元帅福煦“这不是和平,是20年的休战!”

说一说:当时德国国内和国际上对这个条约的态度与看法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5.教学环节四:凡尔赛体系的形成——读地图,从版图的变化中,你能发现什么?

结合材料,说说你对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的理解。

本堂课内容多而难以理解,教师合理设计课外教学资源在课堂上的使用极其重要,案例从以下方面来能动地使用课外资料:

(1)动态使用课外教学资源,更灵活更有趣。全课中几乎每个教学环节都使用了课外教学资源,如果全是图片或者资料的阅读,学生会厌倦。所以教师在使用课外教学资源过程中,插入了课本剧的表演,通过学生以大国为角色,自编自演的内容,写了大国间的利益争端,从而让学生明白,凡尔赛体系就是大国间重新划分势力的体系。

(2)课外教学资源与课内教学的结合更注重节奏感,使教学更立体化。教师在使用时资源时,就体现出了使用的节奏感。开头出示战争结束的图片,教师没有多话,用了“战争结束了,但是那些主导世界发展方向的大国最终又给出了怎样的答案呢?”这一样一个问题,把战争结束人们欢天喜地迎接和平的场面和将要探讨的大国们划分势力,和平外衣下掩盖地殖民侵略本质相对比,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凡尔赛和约》的相关内容展示”当中,选择了列宁和福煦的两句名言,请同学们读一读,然后结合凡尔赛体系的内容来分析。不同的环节,课外资料和课内教学内容的结合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这使得教学体现出了节奏感,学生的学习视角就更多样而全面。

(3)課外教学资源的使用极具开放性,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要注重教学和参与方式的开放性,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以及活动结束后成果的呈现是衡量一个课堂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3]本节课中,课外教学资源的使用更注重开放性,比如最后一个环节“凡尔赛体系的形成——读地图,从版图的变化中,你能发现什么?”,教师先让学生看课外图片,凡尔赛体系后的地图状况,再请同学结合课内知识,来谈谈对于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的理解。把地理知识和文史探讨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思维从历史到地理,再返回探讨历史现象,学生的思路打开了。

3.高效使用,用课外资源的使用带动中考学习

学习的一大目的,就是学更快适应九年级的学习和中考的试卷。因此高效使用课外资源,让课外资源在教学效率上发挥最大作用,是课外资源使用的根本目的。结合案例分析:

案例三:一战根本原因的探究

材料一:1913——1914年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统计表。

材料二: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返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国务大臣皮洛夫

材料三:1902——1914年德、俄、法、英军费开支增加统计表。

德国:270俄国:110法国:80英国:19(增长率)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德国处于怎样的地位。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德国提出的要求,并说说这对英、德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德国为实现上述要求采取了什么措施。

对于一战的原因分析,教学时引入了三个课外材料,材料一和三是经济实力统计表和军费开支表,材料二是德国国务大臣的进话,这一课外资料的引入,注重从以下方面提升教学效率:

(1)有层次感和有深度地组织课外教学资源,学生有学习梯度。在材料,分别从经济、德国人的观点、军费的开支三个方面,展示德国的地位、野心和随之而来的行动。学生通过阅读这三个材料,

就对德国发动一战的目的有了比较清楚的认知。资料的展示和学生的学情紧密地结合起来,课外资料的使用与课内教学目标的达成层层深入,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2)课外教学资源注重培训学生的解读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这三个材料不单纯是展示材料,需要学生读材料后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分析材料后,还要依据课文的内容进行综合阐述,从根本上寻找德国发动一战的原因,及为一战所作的准备。这个课外资源的立足点,就是通过课内知识我课外材料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解读材料题并且完成材料的能力,从而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进行中考的解题训练,把考试内容偷偷地移植到日常教学中,走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3)课外教学资源的选择更注重简洁高效,既直观又有探讨价值。本节课的资源选用就用了表格浓缩法,把大量的信息浓缩到了二张表格和一段人物独白当中,通过结合课内知识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掌握表格内所包涵的一战根本原因,学生阅读量不大,但获取信息量却很大,做到了言简意赅,意味深长。

三、历史和社会中课外教学资源使用的反思

对于前面研究中已经提到内容不再繁赘,反思着重讲课外资源使用值得再探讨的地方:

1.课外教学资源使用的时间和空间如何再进一步拓展

因为教学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宏大,所以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和空间,使课外教学资源能结合课内资源发挥最大的力量,这是我们目前正在研究的内容。

2.课外教学资源选取如何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

很多学生对文史知识感兴趣,但是课外却不肯多看多想多收集,因此如何组织好学生开展课外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发动更多学生参与进来,这也是值得研究的。

3.如何有实效的方法评价课外资源的使用效率

目前为止,课外资源的使用评价都只是感性认知,好像觉得课很热闹,学生研究比较深入,对其使用的真正价值并没有理性研究,也就是课外资源的量化评价不足,大数据时代,如何更好地分析课外资源的使用状况呢?值得探究。

★★★ ★★★ ★★★

课内有涯而课外无限,利用好无限地课外世界,让有涯的课内学习因此而丰富、精彩、有活力,让师生一起在社会和历史的课堂上,焕发激情,培养理性,思考人生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方亚俊.精选素材精心设计精练教学——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22-23.

[3]王敏娟.参与式学习和网络教学法[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2):22-27.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凡尔赛课外教学资源
汽车安全测试的“凡尔赛”语录——凡尔赛C5X安全解析
加油站“凡尔赛”:油价终于不涨了
加油站的凡尔赛:油价终于不涨了
小满课外班
凡尔赛C5X
我的“课外老师”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