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骏
【摘要】高三不只有复习迎考,高三的语文教学仍然应该为学生积淀受用一生的文学素养。本文以笔者在高三一年带领学生进行经典著作阅读的经历为主线,从书目的选择、阅读的方法、过程中的推进、教师的作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自己和学生共读的三部经典作品的过程和成效,最后阐述了自己对于经典阅读与高考质量之间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经典阅读;悲惨世界;平凡的世界;契诃夫
教了这么多年书,总在探寻更好的方式;经历了那么多届高三,总在高考结束的那一刻有些失落。
高一时全年级一起读过《红楼梦》《欧也妮·葛朗台》《呐喊》等作品,基本上是高考考查的名著。分班以后,我带的是理科班,顿时没了名著考查的压力,学生们又忙于小高考,于是经典阅读就放任自流了,虽然时不时会强调阅读的重要,但理科生们只顾埋头做题,基本不予理睬。高二一年下来,越发感觉学生语言的贫乏、思维的肤浅、底蕴的单薄。我就在想,即将又是一年高三,总该多留给学生些什么,除了一张高考试卷。高三恰恰是学生理性思维发展的高峰期,这时的阅读对其一生都会有很大影响。语文老师的职责何在?为学生一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思维、审美情趣、价值追求奠基。这不是一张试卷就能概括得了的。这一次,这一届,冒险一下,尝试一下,读书,不再围着教辅和试卷团团转,回到语文学科的本质追求上,这样的高三,除了高考,总归还能有一些美好而充实的记忆和积淀。说是冒险,也不尽然,现在的高考越来越强调综合素养,真正把经典作品读好了,应付高考也不会有问题。
于是,《悲惨世界》——五部、四十八卷、一千五百页、一百三十万字,从六月到十一月,从夏天到冬天读完;《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四十三篇、六十五万字,从九月到四月,从秋天到春天读完;《平凡的世界》,三部、一百六十三章、一百一十万字,一个寒假读完。虽然其间也不能不顾及高考复习,但一直坚持,因为过程扎实,所以收获良多。
现在想想,仍然为当时做出这个决定而欣慰。
决定之后,首先是读什么书的问题。
说来惭愧,我的读书还不能和许多读家相比,仅限于一些广为流传的名著、口碑相传的新作,还没有能够建立起自己的阅读书库,在这样的情况下,指导学生阅读就成了一件捉襟见肘的事。总要和高三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相匹配,那就干脆从感动过我的经典作品中选择吧。不知为什么,首先想到的就是《悲惨世界》,大概是这部作品对我的影响太深的缘故,悲惨的揭露淋漓尽致,温暖的抚慰深入人心,这种温暖,如初春暖阳下的寒冰,一点点融化;如粗糙而温厚的手掌抚过心房。其次,《平凡的世界》既有时代的波澜壮阔,又有人生的起伏跌宕,给青年人读,可以说是最好的人生启蒙教科书,尤其在高三紧张的备考阶段,会给学生注入满满的正能量。长篇之外,考虑到需搭配一部短篇小说集,既丰富阅读,又可灵活处理,《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一下子跳出来,这本书可以看到契诃夫不同时期创作风格的变化和成熟的过程,既是读短篇小说,也是读作家,作为高三的学生应该学会读透一本书,读透一个人。我想,读书不会痛苦,尤其是高中生,在认识生活的本质的同时,更应该获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明了人生的方向,经典有很多,但并不是都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看,因此,语文老师应慎重选择。
高三下学期,在班上做了一个读书调查——“你一年来读过的书”,结果令我叹为观止,最多的居然读了六十多本。我把所涉及的作家梳理了一下,于是有了一个排行榜,排在前十位的是村上春树、蔡骏、东野圭吾、郭敬明、芥川龙之介、卡夫卡、马尔克斯、汪曾祺、龙应台、张爱玲,这里面大多是名家大师,但是学生们偏爱的往往是其中悬疑、推理、玄幻、惊悚类的作品,所以也就不奇怪一年读六十多本了。正如有个同学所说:“对于这些文章,我们往往说的是‘看而不是‘读。”是啊,读书,对于高中的孩子,我总觉得不只是为了猎奇,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提升。在高三紧张而短暂的时光中,只有经典才对得起这段阅读旅程。读书犹如旅行,长途旅行之后,伴随着劳累的是精神的愉悦和充实。正如一个同学在读完《悲惨世界》后说:“今天,或许是我该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我今天终于读完了迄今为止耗时最长的一本书——《悲惨世界》。”
雨果是有野心的,他不是在写一个故事,而是在写一部历史,一部法国大革命期间轰轰烈烈的历史,洋溢的是人道的温情和革命的激情。因此他用了大量篇幅写滑铁卢,写修道院,写波旁王朝,写巴黎的下水道,等等,这是一部历史与故事相融合的小说,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成长,历史也为人物所推动着向前发展。契诃夫能從最平常的现象中提示生活的本质,其中不少作品高度淡化情节,在精巧的艺术细节中刻画真实的人物和生活。因此,如果只限于“看”的时候,这样的作品会觉得很枯燥,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眉头紧锁、咬文嚼字之后,就能从中获得精神的满足。正如一个学生所说:“当我只是‘看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就像是漂浮在大海上的一叶小舟,毫无目的,毫无方向,眼前没有连片的海岸,只是偶尔出现些许支离破碎的岛屿。好似有一道屏障,使我融不进那‘世界,书中的人物就好像一个个黑影,模糊不清,他们的人生轨迹断断续续。这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去读这本经典,不得不将心沉进去,与这世界共浮沉。这时我发现,自己好像站在作者的身边随他一起叹时代之悲、人民之悲,随他一起呼求着人道主义,呼求着光明。” 经典作品向我们展现着她的伟大价值,我们的阅读就是完成一次价值转化,也是完成一次对自我的超越。
于是,怎么读就显得很重要。为了让全班把这项阅读落在实处,我要求每个人准备好读书笔记本,在扉页上精心设计,让这个本子显得意义非凡。笔记内容大致有四项,即内容概括、精彩语句摘抄赏析、感悟、质疑,每周上交一次。《悲惨世界》要求每周读一卷(根据每卷阅读量适时调整),《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要求每周一至两篇,而《平凡的世界》由于其情节性强,只要求按“部”做笔记。高三了,布置虽简单,落实却很困难,最大的难处在时间。读要花时间,做笔记要花时间,每个礼拜各科学习任务都很满,哪来时间!好,那就用属于语文的时间,每晚有一节课是给语文的,我不再布置其他作业,作业只有一项,就是读书和做笔记。很多老师不理解:高三还忙这些没用的,有意义吗?我想,既然认定了,就要坚持下去。既然给了充分的时间,那阅读的要求就不能放松,笔记我逐个检查,有不合格的就要求返工,慢慢地大家都养成了习惯。学生笔记做得很认真,感悟有见地,质疑有价值,真正是读了进去,也更坚定了我的坚持。我希望这本笔记能成为同学们高中读书经历的见证,成为值得留存的纪念。正如学生所说:“这阅读笔记也是一种财富,当我们回忆青春、回忆高中生活时,就会成为我们青春的证明,也是我们青春的结晶。”
我知道不少同学刚开始读的时候有厌烦拒绝的情绪,尤其是《悲惨世界》,毕竟这不是一部容易读的作品,《契诃夫短篇小说选》的后半部分也是这样,但是在我的坚持和督促下,学生也慢慢地读了进去。我想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讨论。除《平凡的世界》是集中了四节课讨论外,另两部都是每周讨论一次,每周的讨论课大概要用到两节课。首先是小组讨论,讨论各人提出的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将需要全班讨论的问题精选一两个写在黑板上;接下来要求每个同学将他人的问题记录在自己笔记本上,给一些时间尝试作答;然后各小组再选定其中一个或多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小组代表依次回答。讨论课是最热闹的时候,也是大家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思想在碰撞,智慧在交锋,这时候没有好好读书的同学势必很尴尬,从而促使其认真去读,以免讨论时插不进话置身事外。正如学生所说:“作品中有许多难以理解的地方,你我都很难推测出作家当时的想法,虽然讨论不出什么既定的结果和标准答案,但质疑和探讨的过程一定要有,这样才能让思想碰撞出基于作品而又超出作品的火花。”
要让讨论课真正能讨论出一些东西来,还是需要引导的,因此每次课的最后就是我的讲解时间,要发现所有问题中的价值,要引导大家思考忽略的地方,要提醒如何发现更有价值的问题。就这样,一次次讨论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有质量,大家读的也更深入了。事后,我把学生板书的所有问题都记录下来,因为这恰恰是阅读过程的原始痕迹,如没被打磨的璞玉,包蕴着纯朴的智慧。
每一次讨论课是学生最兴奋的时候,一扫压抑沉闷的学习气氛,似乎每个人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激情,这才是我想要的课堂,这才是我想要的学习状态,学习本该如此,哪怕是在高三。
这一次读书,对我而言实在是考验。读书大体有两种方式——不求甚解和咬文嚼字,而我选定了一本书之后必定是咬文嚼字地读下来,咬不清嚼不烂的地方还得查阅一些资料力求弄清楚,这样读下来好像是在和作者较劲,也是让自己真正走进另一个世界。伟大的小说家,将其心血凝注在他的小说中,鸿篇巨制更是作者思想的集合。《金蔷薇》一书中曾说道:“我们,文学工作者,用几十年的时间来寻觅它们——这些无数的细沙,不知不觉地给自己收集着,熔成合金,然后再用这种合金来锻成自己的金蔷薇——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或长诗。”身为读者的我们,那一粒粒的金粉又怎么能轻易舍弃呢?何况跟学生一起读,更要这么做。于是,在繁杂的教学和公务之余总是逼着自己捧起书来,稍一懈怠,就无法跟上全班的节奏。一投入进去往往不能自拔,虽然是曾经读过的书,但再次读依然时时被感动、时时被震撼,惊叹作家洞悉人世万物的智慧之眼,惊叹他们透过历史风尘的瞳孔,精彩的语段如繁星闪烁在作品中,唯有摘录下来才不枉我读过。
书读完了,总要写点什么。于是《悲惨世界》读完后,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没有上新课,没有留作业,所有的同学,就是写。给了六个主题:(1)推介语;(2)关于读书方法或读书体验;(3)关于作者;(4)关于人物:(5)关于与情节关系不大的内容;(6)关于感悟。《平凡的世界》读完后,要求学生在假期中完成一篇读书报告。《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完后,要求学生写两篇作品,一篇是《那些烙在心里的形象》,一篇是《契诃夫小说的魅力》。要求同学们独立、流畅、完整、实证性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些文字,有对卑微的同情,也有毫不掩饰和毫不吝惜的爱;有深入心灵的分析,也有对人生的思考;有抒情的咏叹,也有辩证的论述;有旁征博引,也有独特的构思……
读完《悲惨世界》,学生有这样的感慨:
从地狱到天堂,从恶魔到天使。——钱苏豪
社会的兽性与苦役犯的神性。——李邦崴
一个男人的成长史,一个时代的进步史。——韩琪
一个人如何在混沌的世界获得极致的高尚,如何把悲剧的命运化为远行的力量,这本书就是最好的回答。——孙云涛
如果你还在人世徘徊,对未来迷茫与恐惧,那么这本书会教会你如何匍匐前行。——颜孝顺
像是点着一盏微弱的灯,在山洞里摸索著前行……幸好,最终还是看见了光。——王守芬
一盏银烛灯,照亮了他的一生;自己化为光,给世界带来了希望。——王康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智者,一位史家,一颗良心,一个浪漫与冷峻共存的百年雨果。——贺雅婷
他的文字有股莫名的力量吸引着我,让我在历史与现代中穿梭,在他的引领下,我触及了从未有过的精神世界。——方佳欣
读完《平凡的世界》,学生的评论有:
一个人历经磨难后,仍旧热爱生活,那么他的心中一定有无数从苦难中提炼出的珍宝,而这,就是我们所追寻的生活的意义。——尹小源
朴素的笔墨下荡开的是读者的共鸣。——韩琪
那份青春与感动唤醒了我们内心那个原始的自己;那份对劳动与村庄的向往,那份对爱情最初的悸动,都让人读来心满意足。——唐文君
当你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终发现平凡是唯一的答案。——任庆宇
多少人活着,忘却了汹涌澎湃的内心,还有他滔滔的一生。——翁士奥
一部作品会照亮你的人生,一个人的精神会成为你的信仰。这是一本真正能感动人的书,一本让人不忍看第二遍的书。书中的人物就活在我们中间,它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李聪
在那些苦闷郁结的夜晚,轻轻摩挲它,心中总有万千感动,如涓涓细流,又如滚滚浪滔。——吴旭亮
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寻找自己。——王守芬
读完《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学生说:
它讲述的不仅仅是俄国的故事,更是契诃夫的心灵成长史。——徐舒畅
我们看到的不是故事,而是一个时代,是一个伟大作家缮写的灾难与批判,是一位作家对时代的反省与救助。读他的文字,满目忧伤。——王亚宁
由恐惧阴森的砖头砌成的城堡。——仵伟业
一声声反抗,如那草原上的雷雨,冲刷着我们的心灵。人性的负面被他那双手狠狠地揭了出来,令我们措手不及。——唐文君
你会无法自拔地爱上契诃夫。——江卓珺
他是一个敢踩住时代影子的人。——吴宇
透过冷峻的黑色幽默的文字,你看到的将是一位心灵纯洁而敏锐的人。——王健
这其中虽然不乏稚嫩、偏激、任性,但都是真切体悟、真情流露。看着这些沉甸甸的文章,才感觉青年人的内心是火热的,情感是丰富的,思维是跃动的,也才感觉读书真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此我将他们关于《悲惨世界》的评论文章收集起来,不惜花费几个月的时间逐篇校对修改,尽量保留原意,力求做到文通字顺、表意准确,编成一本名为《一起读过一本书》的集子,在毕业之际送给了他们每一个人,留作学生们高中的纪念。
这样做下来,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很多老师不愿意去做,因为这比照着教辅复习、照着答案讲试卷来得辛苦得多,不少老師美其名曰抓高考,实则是自我角色的异化,这样抓出来的高考也不见得能考好,即使成绩说得过去,得与失却自有评价。一年下来,我的做法也渐渐影响了不少老师,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因素,我班的成绩始终在年级同类班级前列,老师们很惊叹。如果单从成绩来说,最后的高考我所带的班级均分是年级第一,但是这并不是我唯一的追求,我所欣慰的是,这一年我的学生所收获的远远超出了原本的高三学习。
一次对外教研活动时我做了分享:
人生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语文老师的责任就是在学生心里种下追求诗和远方的种子。高考对学生意义重大,如果一味沉迷在机械地做题解题中,灵感慢慢钝化,思维渐渐僵化,不仅与语文教学的宗旨日趋偏离,学生也无法应对当前越来越体现语文素养的高考要求。其实经典阅读与高考并不相抵触,看似花了些时间,但收效是丰富而立体的:第一,它打开视野、积累素材;第二,培养语感,提升语言的敏感力;第三,提升思维,丰富精神;第四,让高三学习变得充实而灵动。这些可以说与高考复习相辅相成。而且,在有限的时间里开展经典阅读之后,学生对时间的利用会更高效;高考知识点的复习都在课堂进行,效果会更好。我始终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会辐射到这门学科所有的学习过程,收效自然是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我想,高中阶段我们不可能读遍所有的书,也没有必要贪多求全,如果能够精选几本,师生一起读,一起咬文嚼字地读,也就足够了。从调查来看,我这个理科班,高三以来,除了我要求共读的书,学生最少的也读了五本书,可见,把共读解决好了,读书的氛围营造好了,个性化阅读也就不成问题了。托尔金说:“生长的缓慢与长成后的精彩,为树这种植物增添了一种神圣感。”是啊,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棵树,阅读经典会让一棵树散发迷人的光泽,正如芥川龙之介所说:“删除我所经历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也特别喜欢《百年孤独》开头的几句话:“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相信未来的某个时候,读过的书会再次被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