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广东与台湾地区じ咝Q生组织的对比分析研究

2018-03-26 02:11詹捷慧
关键词:对比广东

詹捷慧

摘要:

高校学生组织是一种自治性组织,是维护学生权益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我国广东和台湾地区高校学生组织在教育理念、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样式,但两地因文化相同、地缘相近,两地高校学生组织建设又具有诸多互鉴的地方。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学生社团发展的经验,我们应当加强制度建设、优化组织架构、创新学生活动品牌、不断拓宽经费来源,促进广东地区高校学生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广东;我国台湾地区;高校学生组织;对比

中图分类号: G47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8)01011207

高校学生组织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建立起来的自治性组织,是大学校园维护学生权益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学生组织因其单一的管理模式,不仅组织发展滞后,组织建设也进展缓慢。组织要发展,自身建设不可或缺,交流学习同样重要。因此,地区比较成为观察不同地区学生组织发展的一个独特视角。我国广东与台湾地区因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经济水平的差异,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形成了不同的模式,但两地因文化相同、地缘相近,两地高校学生组织建设又具有诸多互鉴的地方。为使比较具有可比性,本文选取两地八所重点大学学生组织为样本,从教育理念、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多维比较,希望藉此找到两地高校学生组织异同背后的本质规律和为我所用的价值,为两地学生组织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一、我国广东与台湾地区重点大学概况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由此,正式启动“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根据规划,广东省共有4所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分别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这四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各有特点: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是广东省两所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山大学作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华南理工大学以工见长,理工结合,是管、经、文、法、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暨南大学是国内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港澳台侨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华南师范大学经过83年发展,学科布局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等12个学科门类,是广东各阶段教育的“工作母机”[1]。

我国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产生于19世纪末,在一个多世纪发展历程中,经历过数次变迁,形成目前独具特点、功能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根据我国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台湾地区现有各类高校172所,其中大学院校126所,技职院校32所,军警院校7所,空中大学2所,宗教研修学院5所[2]。在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2015—2016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我国台湾地区位列前四的大学是: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和台湾成功大学,此四所大学实力基本反映我国台湾地区各高校的最高水平。台湾大学成立于1928年,是一所研究型公立综合大学,素有“台湾第一学府”之称;台湾“清华大学”历经半个多世纪变迁,已发展成为文、理、工均衡发展的学府,是台湾顶尖级研究型大学之一;台湾交通大学是台湾另一所研究型大学,向来以理工著称,在电子、资通讯及光电领域居于世界前列;台湾成功大学是我国台湾地区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以超群的工学实力闻名海外,工学实力全台第一。

高校学生组织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群众组织,是构建和谐大学的重要组织力量。纵观一个多世纪大学变迁历程,清晰可见高校学生组织与大学发展相伴相生,形成了现阶段高校学生组织形态发展的多样图景。

二、我国广东与台湾地区高校学生组织的差异

(一)组织分类与界定

根据大学章程,广东地区高校学生组织一般都设立学生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学代会”)、研究生代表大会(以下简称“研代会”)和学生社团联合会(以下简称“社联”)。学代会和研代会是学生行使民主权利和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社联则是保证学校社团规范运作的重要载体。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分别是学代会、研代会和社联的工作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自身章程獨立开展工作(如图1)。如《中山大学学生会章程》第一条规定,中山大学学生会是受校党委领导、在校团委指导下开展工作的群众性组织,是校党委、行政部门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会章程》第一条规定,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会是在中共华南师范大学委员会领导下的、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宗旨、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原则的全校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学生的纽带,是培养大学生社会工作能力的重要场所。

我国台湾地区在大学建立学生组织是受当地“法律”保护的,根据台湾《大学法》第33条规定,大学应辅导学生成立由全校学生选举产生之学生会及其他相关自治组织,学生为学生会之当然会员并有缴纳会费的义务。与广东地区高校不同的是,作为一个自治性组织,我国台湾地区各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同属高校社团组织,接受“大学法”和所在高校的组织规程管理(如图2)。如台湾大学将全校社团分为自治性、学术性、康乐性、服务性、联谊性、综合性、体适能、学艺性和校队等类别共840余个社团,其中学生会、研究生会和院系学生会都属于自治性社团;台湾“清华大学”也一样,将社团分为自治性、学术性、技艺性、艺术性、服务性、体育性、音乐性、功能性、综合性等九个类别。既然作为学生自治组织,我国台湾地区大学生是有权参与学生相关事务的决策的,《大学法》第33条规定凡与学生学业、生活及订定奖惩有关的校务会议,就依法必须有不得少于十分之一由选举产生的学生代表出席。

(二)组织架构与运作

因社会政治制度差异,我国各级组织机构形成了等级明显的层级关系,身处大学之内的学生组织也不例外。高校学生组织必须在大学上级学生组织管理部门、本校党委领导下,在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具体指导下开展学生活动工作。可见,各校学生组织层级较多,呈现的是“等级式”管理模式,是一种金字塔结构。如《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会章程》第七条规定,“本会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中共华南师范大学委员会的领导和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委员会的指导下,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本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第十二条指出,校学生会下设校学生会秘书处、石牌校区学生会、大学城校区学生会和南海校区学生会,由校学生会主席团、校区学生会主席团及各职能部门成员若干人组成。校学生会主席团是全校学生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学生会最高决策机构,向全校学生代表大会负责。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会与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会组织相似。华南理工大学学生会是在校党委和省学联的正确领导以及校团委的悉心指导下的学生群众组织,全体学生代表大会是学生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一般每两年换届一次。华南理工大学现有五山和大学城两个校区,华南理工大学学生会设在五山校区(本部),大学城校区学生会事务由大学城校区执行委员会负责。同时,根据职能不同,校学生会下设办公室、调研部、公共关系部等部门;根据服务对象不同,校学生会在各学院均设立了学院学生分会,负责各学院的学生事务,大学城校区执行委员会和各学院学生分会均隶属校本部学生会的管理(如图3)。

暨南大学学生会在推介组织时介绍,该校学生会是在全国学联、省学联领导下,学生处直接指导下的学生服务性组织,经全校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是学生代表大会的最高行政机构,对学生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

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我国台湾地区受到欧、美、日等国家政体的影响并直接体现在了大学的治理中,西方“三权分立”思想直接渗透于学生组织日常管理之中,成为培养在校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形式。如台湾大学学生会是台湾最具规模的大学学生自治组织之一,以全体台大学生为会员,组织运作采“三权分立方式”建立:行政部门、立法部门(学生代表大会)以及司法部门(学生法院)。行政部门下辖秘书、财务、活动、公关、文化、学术、新闻、福利等8个常设部门,外务及法制2个政策部门,另设有选举罢免执行委员会(如图4)。台湾成功大学学生会是基于学生自治的精神,为增进学生权益、弘扬学术,并作为学校与学生间沟通管道,期能创造民主自由之校园而创立,学生会自称为小型学生政府,设立学生会、学生议会、司法评议委员会,三会落实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以达学生自治。

(三)活动内容与形式

高校学生组织开展活动是大学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高校学生组织开展活动虽有院校差别,但大多都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调查显示,“从权益维护类活动的内容来看,广东地区高校共青团、学生会组织主要集中于与在校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事务,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宿舍环境、图书馆使用、医疗服务、课室环境、学生饭堂、运动场所等七个方面。”华南理工大学学生会历经半个多世纪发展,其20个学生精品活动可概括为四大类:学术竞赛类(如科技文化节、调查报告竞赛、海报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竞赛、“世纪木棉”学术系列讲座、《百步梯》)、专业交流类(原创文学排行榜、华园新闻奖)、文娱体育类(如美食文化节、宿舍文化节、HBL男子篮球联赛、校园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女生节、“快乐班级”班级风采大赛)、综合类(如G&B;交流节、开启成功之门——华工菁英会、你的困难请告诉学生会、学生会之星、“感動华园”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可见,这些活动都与大学生自身直接相关。

因粤台两地政治制度和文化环境的差别,高校学生组织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台湾地区的学生组织活动的内容较少出现竞赛性质的,多以学习类、娱乐类、倡导类或交流类为主。学习类性质的活动,如邀请名人或者达人到校演讲、校内创办学生论坛等。如台湾成功大学学生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十二届,成为学生活动的品牌活动,每次都设置不同议题,邀请师生参与其中,活动目的是“提供典范、促进思辨”。我国台湾地区高校学生组织开展娱乐性质的活动也是较多的,一般都是经由专业社团组织承办。如各校每年的校园迎新、校运活动都会有各类文体表演,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倡导性质的活动一般围绕一种理念,鼓励大家参与。如台湾“清华大学”福智青年社发起的“绿色小尖兵:我们一起种树去”、自行车社组织的“铁马行都兰、画笔绘童年”都是为保护大自然环境,提倡大家关注环保,保持绿色的生态理念。交流类活动包括了校内、校外学生组织之间的活动交流,如由四所大学组成的“台联大四校联谊”(台湾交通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台湾“清华大学”、阳明大学),每年设置不同主题,四校轮流举办学生交流活动。这些学生活动每一次组织都要经过周密策划、部署、人数调查,而经费预算都是在上学期期末时对下学期活动经费做好规划预算,经学生组织财务部审核,学生代表大会通过方可使用,临时需要花费经费的申请手续繁琐,所以较少出现临时申请的情况。此外,我国台湾地区学生组织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评鉴制度,每次举办活动,不仅进行评鉴打分,到了年底,所有学生组织、社团活动都要进行成果展示,接受师生对活动的评鉴考评,如果评鉴不合格,以后则会取消此类活动。

(四)经费来源与支出

经费是高校学生组织运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影响自治组织独立性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组织有序发展的保障。《华南理工大学学生会章程》规定,学生会经费主要来源:学校拨款、争取社会资助、其他合理收入。所以,学生干部如能在社会中吸收校外公司、企业的赞助,经费来源与额度相对就比较乐观,但在现实中,许多公司资助学生活动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其资助常带有明显的商业目的,并不能成为学生组织主要收入来源。因此,通过收取会费和学校拨款成为大多学生组织经费来源的主渠道。像兴趣类、文体类社团一般采取收取会费的形式维持组织资金来源。学生会组织是下属学校党委相关部门管理的组织,除自身自治组织性质外,还需执行学校党委、团委部门的意志,成为沟通学生与校方的桥梁和纽带,因此,特殊的组织属性和服务对象会受到来自校方的特殊“关照”,一般学生组织都会获得来自校方的财政拨款,用于维持日常活动或部门运转。因收入有限,广东地区学生组织支出项目比较单一,如《华南理工大学学生会章程》第十八条规定,本会的经费用于全校学生会举办学术、宣传、文体、卫生、服务等各种活动及学生会日常办公开支,不得用于与会员无关的活动。从日常运作情况看,活动支出、日常运营支出是广东地区高校学生组织的主要支出项目。

相比较而言,我国台湾地区高校学生组织的活动经费无论是支出项目,还是收入来源都比广东高校学生组织多得多(如表1)。我国台湾地区学生组织收入来源广泛,根据《台湾清华大学学生会组织章程》,学生会经费来源包括:前届学生会所移交之财产、本会会员缴纳之会费、本会举办活动之盈余、教育机构与学校单位所提供之补助经费、企业赞助、各界之合法捐款、存款利息、其他合法之收入。从收入来源看,社会各界捐款是我国台湾地区学生组织的重要收入,此外部分经营性活动获得的收入,也是我国台湾地区学生组织经费的重要来源。按照各高校学生组织章程,学生组织不仅要广纳财源,而且需进行财务公开。由于我国台湾地区学生组织的“三权分立”管理模式,其学生组织行政部门需于每学期初编制本组织年度预算,并交付学生议会审查,待批复通过后可获得一定额度的经费支持。如从台湾成功大学2012年对各类社团经费核准额度来看,综合性、学艺性、康乐性、体能性、服务性和联谊性等六类社团中,其中康乐性获得的经费支持最多,为新台币477406元(1人民币约合4.5新台币),其中国乐社全台音乐比赛获得的单向活动经费支持最多,为新台币39600元。此外,台湾交通大学学生联合会在其官网上会定期公布财务支出情况,如2015年10月总支出新台币28576元,11月支出新台币250097元,12月支出新台币146885元。以2015年12月份为例,支出具体包括:办桌120718元、学代选举2000元、名人演讲 1770元、微笑企划20000元、行政支出 2397元[3]。开支虽然以新台币计,但从单月额度来看,作为一个学生组织,每个月能达到这种额度显然不是一笔小数目。

三、我国台湾地区经验对广东地区高校学生组织管理的启示

广东地区高校学生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有效的组织管理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干部,也打造了有影响的活动品牌,成为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实践平台。但从组织本身建设与长远发展来讲,地区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我国台湾地区高校学生组织的管理经验就为我们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完善制度建设

我国台湾高校社团众多、类别多样,但日常管理秩序井然、充满活力,主要原因是其学生组织建立的法理依据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从外部规范看,我国台湾地区大学建立学生组织是当地“法律”明文规定的内容,有其法理基础;从内部建设看,作为自治组织的学生会制度建设,不仅建立了各自的组织章程,而且各个学生组织行政部门都有自己的法规条文,如台湾大学学生会,不仅制定了《台湾大学学生会自治规程(学生宪章)》 ,而且还有《台湾大学学生会选举罢免法》《台湾大学学生会学生法院法》《台湾大学学生代表大会组织法》《台湾大学学生代表大会职权行使法》《台湾大学学生会预算法》等,内容涉及组织规程、学生选举、经费预算,等等。此外,这些学生组织还有根据开展活动制定的各类工作条例,比如学生活动场地管理、学生组织募捐条例、学生活动评鉴要点等制度规定。广东地区高校对学生组织的管理一般都是根据章程,日常管理多是一般性的规定,如例会制度、奖惩制度、考勤制度等,对于一个自治性组织,简单的制度规定显然不足以为学生组织发展提供保驾护航。制度建设是一个单位或组织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事项,对学生组织而言,精细化的制度规定不仅让组织有章可循,而且保证了组织运转规范。

(二)优化组织架构

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架构是组织有效运作的关键,架构合理则运作顺畅,否则相反。我国台湾地区高校学生组织形成的现有组织架构有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生存土壤,简单照搬不一定适合广东地区学生组织,但其建构的扁平化架构模式却符合现代管理趋势,也与学生组织本身特点和属性吻合,即作为一个自治性的学生组织,必须有效减少来自层级的约束,实现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而目前广东地区学生组织架构层级过多,从上至下的管理过多,一项决策要经过层层审批,导致效率低下,为此可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学生自治组织扁平化管理模式,减少层级,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学生组织还要适当将决策权下放,改变直线型的管理架构,在重大事件中鼓励组织成员和普通干部都有机会参与决策,调动成员的积极性。规模较大的学生会组织,可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对组织成员进行有效监督,避免学生干部滥用权力或利用组织资源为个人谋私利。学生组织不是官僚机构,其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均要体现民主自治特点,以制度促民主,以管理促规范,由此培养在校学生干部养成民主法治管理意识。一是推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完善社团工作管理体系,健全校院两级社团管理办法,做好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修订《浙江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条例》,细化学生社团宣传、奖惩、外出、突发事件处理等管理细则。二是完善组织体系。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团委具体管理、各部门协同配合、责任明确的工作格局,以学生社团指导中心和学生社团联合会为抓手,推进对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和服务。三是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和顾问团制度。将学校社团划分为实践公益类、文化艺术类、学术科技类、兴趣爱好类、体育运动类等五大类进行“因类施管”。在各类社团中遴选优秀社团骨干组成社团顾问团,推进同类型社团交流合作,代表社团发声,推进社团管理民主化。一是推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完善社团工作管理体系,健全校院两级社团管理办法,做好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修订《浙江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条例》,细化学生社团宣传、奖惩、外出、突发事件处理等管理细则。二是完善组织体系。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团委具体管理、各部门协同配合、责任明确的工作格局,以学生社团指导中心和学生社团联合会为抓手,推进对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和服务。三是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和顾问团制度。将学校社团划分为实践公益类、文化藝术类、学术科技类、兴趣爱好类、体育运动类等五大类进行“因类施管”。在各类社团中遴选优秀社团骨干组成社团顾问团,推进同类型社团交流合作,代表社团发声,推进社团管理民主化。一是推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完善社团工作管理体系,健全校院两级社团管理办法,做好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修订《浙江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条例》,细化学生社团宣传、奖惩、外出、突发事件处理等管理细则。二是完善组织体系。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团委具体管理、各部门协同配合、责任明确的工作格局,以学生社团指导中心和学生社团联合会为抓手,推进对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和服务。三是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和顾问团制度。将学校社团划分为实践公益类、文化艺术类、学术科技类、兴趣爱好类、体育运动类等五大类进行“因类施管”。在各类社团中遴选优秀社团骨干组成社团顾问团,推进同类型社团交流合作,代表社团发声,推进社团管理民主化。一是推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完善社团工作管理体系,健全校院两级社团管理办法,做好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修订《浙江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条例》,细化学生社团宣传、奖惩、外出、突发事件处理等管理细则。二是完善组织体系。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团委具体管理、各部门协同配合、责任明确的工作格局,以学生社团指导中心和学生社团联合会为抓手,推进对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和服务。三是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和顾问团制度。将学校社团划分为实践公益类、文化艺术类、学术科技类、兴趣爱好类、体育运动类等五大类进行“因类施管”。在各类社团中遴选优秀社团骨干组成社团顾问团,推进同类型社团交流合作,代表社团发声,推进社团管理民主化。一是推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完善社团工作管理体系,健全校院两级社团管理办法,做好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修订《浙江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条例》,细化学生社团宣传、奖惩、外出、突发事件处理等管理细则。二是完善组织体系。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团委具体管理、各部门协同配合、责任明确的工作格局,以学生社团指导中心和学生社团联合会为抓手,推进对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和服务。三是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和顾问团制度。将学校社团划分为实践公益类、文化艺术类、学术科技类、兴趣爱好类、体育运动类等五大类进行“因类施管”。在各类社团中遴选优秀社团骨干组成社团顾问团,推进同类型社团交流合作,代表社团发声,推进社团管理民主化。

(三)创新学生活动品牌

学生活动是学生组织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现学生干部活动组织能力的重要方面。目前,广东地区高校学生组织开展的活动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质量不是高了,而是低了,许多高校学生组织囿于本校内部,缺少与外界交流,日常活动除开展学生文体活动外,还承担着部分学校职能部门的行政事务,开展的活动参差不齐,有些活动既无主题性也无思想性,唯剩观赏性,学生活动变成“为活动而活动”,虽然热闹非凡,但有影响力、融思想与内容为一体的学生活动品牌少之又少。从我国台湾地区学生活动组织情况看,活动不止局限于文体活动,许多倡导类活动将关爱互助、环保理念等思想融入学生活动,让参与者从中获得思想提升、启发教育;活动形式不拘于一墙之内,主动走出校外,邀请社会名流、演讲达人等群体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启迪智慧;开展活动也不限于校内,频繁与兄弟院校社团组织保持广泛交流,创建品牌。我们应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社团组织开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发挥干部聪明才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丰富学生活动内容,日积月累铸造活动品牌。

(四)不断拓宽经费来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稳定的经费来源是高校学生组织持续发展的保证。广东地区高校学生组织经费来源单一、渠道较窄,极大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发展壮大;我国台湾地区高校学生组织不仅获得广泛的社会经费支持,而且有着成熟的经费管理经验,成为培养学生干部“财智”的广阔平台。因此,社团管理除通过收取一定的会费外,还应利用市场经济规律,扩宽财源,广开财路。一是通过社会捐助,通过建立与社会企业的联系,维系长期合作关系,吸引更多社会企业赞助,确保资金来源;二是自我运营,发挥自身优势,以智力开发财力,以财力增强社团自身实力,提高社团经费自运营能力,实现社团活动经费来源多元化;三是提高社团活动影响力,借助学校平台创建形式多样的活动品牌,吸引社会关注,从而获得社会企业关注。此外,除拓宽社团经费来源外,还要管理好经费支出,发挥学生社团的财务监督作用,通过成立学生监督会,对社团财务的开支进行监督,并定期向外公布,确保社团经费管理守法有序。

总而言之,高校学生组织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话题,已经引起高校教育和管理者的重视,但其发展壮大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学生组织自身必须苦练内功,同时借鉴成功做法,不断促进广东地区高校学生组织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华南师范大学官网.学校简介[EB/OL].(2016-09-23)[2016-12-18].http://www.scnu.edu.cn/a/20161025/1.html.

[2]“教育部”全球资讯网.2016年学年各级学校名录[EB/OL].(2016-08-01)[2016-12-18].http://depart.moe.edu.tw/ED4500/News_Content.aspx?n=63F5AB3D02A8BBAC&sms;=1FF9979D10DBF9F3&s;=78FF58E4D55E8239.

[3]台湾交通大学学联会网.财务公开[EB/OL].(2015-12-01)[2016-12-18].https://stunion.nctu.edu.tw/blog/%e8%b2%a1%e5%8b%99%e5%85%ac%e9%96%8b.

Abstract:Student organizations in universities is an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force in safeguarding students rights and interests. For a long time, student organizations in Guangdong and Taiwan provinces universities have formed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yles in terms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management mode. We have learned from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the student community in Taiwan province. 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ptimize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nnovate the student activity brand, and constantly expand the funding sourc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student organizations in Guangdong province.

Key words: Guangdong province; Taiwan province; student organization; comparison

編辑:鲁彦琪

猜你喜欢
对比广东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视觉
“粤来粤美”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对爸爸妈妈说心里话
广东佛山雕塑院雕塑作品